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4,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宜火
余火
扇火
火鞭
火布
火船
火从
火厝
火丹
火阁
火鼓
火号
火经
火举
火去
《骈字类编》:宜火
梁简文帝对烛赋绿炬怀翠朱烛含丹豹脂宜火牛膫耐寒
《漢語大詞典》:余火(餘火)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按,大火,即心宿。夏历五月黄昏,大火见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历七月之后,星位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餘火”。 南朝 梁 沈约 《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餘火,倾河驾腾参。”
《国语辞典》:扇火(扇火)  拼音:shān huǒ
1.扇风以助长火势。如:「生煤炉要懂得如何扇火,否则就会把自己变成大黑脸。」《西游记》第三九回:「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金瓶梅》第二回:「王婆只推不看见,只顾在茶局子内扇火,不出来问茶。」
2.鼓动、怂恿。如:「这件事他正拿不定主意,你就别在一旁扇火了。」
《漢語大詞典》:火鞭
神话中指 羲和 驭日之鞭。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又云 羲和 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
分類:中指羲和
《漢語大詞典》:火布
指火浣布。宋书·夷蛮传论:“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汉武 不信弦胶, 魏文 不信火布。” 唐 元稹 《送岭南崔侍御》诗:“火布垢尘须火浣,木绵温软当绵衣。”参见“ 火浣布 ”。
分類:火浣布
《國語辭典》:火浣布  拼音:huǒ huǎn bù
以石绵织成,能耐火去污的布。《孔丛子。卷中。陈士义》:「《周书》火浣布,垢必投诸火。布则火色,垢乃灰色。出火振之,皓然疑乎雪焉。』」
《漢語大詞典》:火船
(1).古代一种设有火攻装备的战船。魏书·敬宗纪:“都督 李苗 以火船焚 河桥 。”北史·艺术传上·陆法和:“遂纵火船,而逆风不便。”《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黄盖 已自準备火船二十隻,船头密布大钉。”
(2).轮船的旧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兹有火船、气船,一日夜能行二千餘里者。”
《骈字类编》:火从(火从)
淮南子日冬至则水从之日夏至则火从之
《漢語大詞典》:火厝
火葬。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但遗言火厝,心中不忍。”
分類:火葬
《漢語大詞典》:火丹
(1).中医外科病名。即丹毒。 明 陈实功 《外科正宗·杂疮毒门·火丹》:“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於肌肤之表。有乾溼不同,红白之异。”
(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能燃烧的仙丹。《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你始终不信是火丹,今烧起来,你信不信?於今火种埋在你肚里,你肯降否?”
(3).仙女名。《玉台新咏·王鉴〈七夕观织女〉诗》:“ 火丹 秉瑰烛, 素女 执琼华。” 程琰 补注:“ 火丹 ,仙女名。”
《漢語大詞典》:火阁(火閣)
为防寒保暖而在大房间中隔出来的小房间,有取暖御寒设备。 宋 孔平仲 《有感时梦锡寻医而思求免官》诗:“去岁城门坐彻晚,前年火阁饭连宵。” 宋 杨万里 《火阁午睡起负暄》诗:“火阁红销雪尚香,睡魔引我入渠乡。” 宋 陆游 有《新治火阁》诗一首。
《漢語大詞典》:火鼓
火炬和战鼓。孙子·军争:“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李筌 注:“火鼓,夜之所视听。” 贾林 注:“火鼓旌旗,可以听望,故昼夜异用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
《漢語大詞典》:火号(火號)
古代举火报警的信号。 唐 刘禹锡 《元和癸巳岁仲秋寄荆南严司空》诗:“火号休传警,机桥罢亘空。”
《漢語大詞典》:火经
书名。道家讲用火炼丹的书。无传。例如:与太阳道士讲《火经》。——·李朝威《柳毅传》何谓《火经》。
《骈字类编》:火举(火举)
史记孙膑传庞涓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戒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 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郧水死者千馀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无复寇抄 宋史乐志烟飞火举毕严禋天地降氤氲守元史石天应传金兵由间道已直抵城下时兵烬后 具未完新附者争缒而去敌乘隙入天应见火举知敌已入奋身角战左右从者四十馀骑门陆游秋晚寓叹诗火举船过埭人行犬吠
《骈字类编》:火去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