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4,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火鼎
火居
火围
火歇
火浴
葑火
桂火
对火
引火
映火
三火
去火
青火
束火
营火
《骈字类编》:火鼎
元 萨都剌 蕊珠曲 锦屏甲帐蕊珠新,云房火鼎丹芽嫩。
《漢語大詞典》:火居
即火居道士。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 唐锦 《梦餘録》:‘ 吴 中呼道士之有室家者为火居……’按, 唐 郑熊 《番禺杂志》云:‘ 广 中僧有室家者,谓之火宅僧。’火居之称犹此。”参见“ 火居道士 ”。
《國語辭典》:火居道士  拼音:huǒ jū dào shì
有家室的道士。《西游记》第一九回:「世间只有个火居道士,那里有个火居的和尚?」
分類:妻室道士
《骈字类编》:火围(火围)
唐 韩愈 谴疟鬼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骈字类编》:火歇
梁元帝 临秋赋 火歇兮秋气生,风起兮秋潦清。
《漢語大詞典》:火浴
火化。 清 黄宗羲 《清化唯岑嶾禅师塔铭》:“且从容约誓,火浴之后,扬灰湖水。”参见“ 火化 ”。
分類:火化
《國語辭典》:火化  拼音:huǒ huà
1.以火煮物,变生为熟。《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火葬。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三。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骈字类编》:葑火  拼音:fèng huǒ
陆游衰病诗苇花添絮暖葑火试炉红自注湖村采老葑作火甚妙
《骈字类编》:桂火
南北朝 吴均 行路难五首 其四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
唐 李贺 恼公 桂火流苏暖,金炉细炷通。
《漢語大詞典》:对火(對火)
(1).向着火。谓烤火。 宋 赵长卿 《霜天晓角·霜夜小酌》词:“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 宋 陆游 《雪夜小酌》诗:“地炉对火得奇温,兔醢鱼鱐穷旨蓄。”
(2).引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她走到中农的家里,装做对火、借碗。” 路遥 《惊心动魄的一幕》二:“他拿他的短烟锅和他们的旱烟锅对火。”
《國語辭典》:引火  拼音:yǐn huǒ
先点燃较容易燃烧的东西,再将火苗传递到其他地方。《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漢語大詞典》:映火
遮蔽火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四度酘者,及初押酒时,皆迴身映火,勿使烛明及瓮。”
分類:遮蔽火光
《漢語大詞典》:三火
(1).三堆火。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师》:“三火起明,两灭其光。高位疾颠,骄恣诛伤。”
(2).燃烧三日夜的炉火。 宋 苏轼 《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王文诰 辑注引《淮南子》:“ 钟山 之玉,灼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得天地之精也。”
(3).三度被焚烧。 宋 苏轼 《月华寺》诗:“ 月华 三火岂天意,至今茇舍依榛菅。”
(4).即三毒。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道释·经:“贪火既尔,嗔痴亦然。三火炽盛,由我为本。欲灭三火,当断我本。”
《國語辭典》:去火  拼音:qù huǒ
1.除去火源。比喻除去根本原因。《淮南子。精神》:「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2.中医上指消除体内的火气。
《骈字类编》:青火
神异经鬼门昼日不开至暮即有人语有青色火
《漢語大詞典》:束火
扎火把;用火把照。 唐 柳宗元 《零陵郡复乳穴记》:“束火以知其物,縻绳以志其返。”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束火扶路还,宵明狐兔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乃束火照榻,请客逼视。”
分類:火把
《國語辭典》:营火(營火)  拼音:yíng huǒ
夜间露营,堆木燃火,围著火堆做各种活动,称为「营火」。为原始人燃火骇兽以相警卫的遗风。
分類:露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