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4,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139  140  14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电光石火
业火
爱火
赵州救火
雉救林火
火神救雉雏
忧火
瞋火
瞋恚火
轮火
树提伽在火中生
薪尽火灭
诸释子以火聚验罗睺罗
钻火得冰
鹦鹉救山火
电光石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事之迅速,势之猛烈。会元七(保福章)曰:「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佛学常见辞汇】
(喻)焂忽消失。
【俗语佛源】
「电光」是闪电之光,「石火」是击石所迸发的火星。俗用「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稍纵即逝、转头成空。如元·姬翼《恣逍遥》词:「昨日婴孩,今朝老大,百年间电光石火。」禅宗好用「电光石火」比喻机锋敏捷,忽然触发,有所悟入。如宋·朱熹也谈到「禅家所谓石火电光底消息」(《答张钦夫书》)。在佛经上,「电光」常用作比喻世间事物生灭变幻,无常迅速,「犹如梦幻与泡影,亦如朝露与电光。」(《心地观经》卷一)把「电光」和「石火」连用为一个俗语的,较早见于唐代敦煌变文,如《无常经讲经文》说:「人生一世,如石火电光,岂能久住。」(李明权)
业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恶业害身譬如火。又名烧地狱罪人之火。以后者由前世之恶业所感故也。楞严经八曰:「以业火乾枯。」
爱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情爱如火也。梁元帝文曰:「苦流长汎,爱火仍燃。」
赵州救火
【佛学大辞典】
(分案)「赵州到黄檗,檗见来,便闭却入门。州于法堂内把火云:救火救火。檗便出擒住云:道道。州云:贼过后张弓。」见会元赵州章,葛藤集上。
雉救林火
【佛学大辞典】
(传说)昔野火烧林。林有一雉,以水洒林,往返不止。时天帝来问言:汝何作?答曰:我悯众生,故欲救此林,此林荫影清凉,我诸种类眷属,皆悉依仰,我身有力,云何怠而不救之?天帝问言:汝精勤可至几时?答曰:将以死为期。天帝言:汝心虽尔,谁證知之?即自立誓,我心至诚不虚,火即当灭。是时净居天知雉弘誓,即为灭火。见智度论十六,经律异相四十八,义楚六帖二十三。
火神救雉雏
【佛学大辞典】
(本生)有一阿练若处于野。野火将至。不知云何?以白佛。佛言汝往灭之。受教往灭,然不能使灭。还白佛。佛言可以我名语火神,可言世尊欲使汝灭。受教往语。火即灭。还白佛。佛言:此火神不但今世闻我名,火即灭,过去世时,海中有洲,七岁中常为火所烧。彼洲上丛草中有雉,生一雏。父母见火欲至,便舍去。其雏于后张舒翅脚,示火神,说偈曰:有脚未能行,有翅未能飞。父母见舍去,唯愿活我命。火神即以偈答曰:卵生非所求,而今从吾乞。我今当施汝,四面各一寻。佛言尔时之雉雏,我身是也,火神今之火神是也。见五分律二十六。
忧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忧恼之烈譬如火。金光明经四曰:「我常渴仰,欲见于佛。为是事故,忧火炽然。惟愿世尊,赐我慈悲。清冷法水,以灭此火。」
瞋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瞋恚之热恼譬如火,谓之瞋火。万善同归集五曰:「慈云既润,瞋火潜消。」
【佛学常见辞汇】
怒火。
瞋恚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瞋恚之热恼如火,谓之瞋恚火。又瞋恚能烧尽一切之功德,故譬之于火。增一阿含经十四曰:「诸佛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瞋恚火。」
【佛学常见辞汇】
1。怒火。2。(喻)怒火能将人的一切功德烧毁。
轮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又曰旋火轮。于木头点火,急转之为火轮之形者。以譬遍计所执之假有实无。圆觉经曰:「犹回轮火。」
树提伽在火中生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大长者,其家巨富,年老无子,忽怀孕,因问六师外道,六师咸言:是女而不长命。及其问佛,佛说其为男,长年具德。六师闻之,心生嫉妒,以庵罗卑和合毒药使服之,服已寻死。长者多积薪火葬。是时死尸火烧腹裂,子从中出,端坐火中,犹如鸳鸯处于莲华台。佛告耆婆,汝往火中抱儿来。耆婆欲往,六师告曰:相害不能脱。耆婆言如来之使,虽入阿鼻狱猛火,尚不能烧,况世间火耶?尔时耆婆入火,犹如入清凉大河水中,乃抱持其儿还。长者云:愿如来立名字。佛曰:是儿生于猛火中,火名树提,应名树提。见涅槃经师子吼品。
薪尽火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入无馀涅槃也。小乘之菩萨,为伏惑行因。故成佛果之最后身,为实业所生,谓之齐业身。业坏报尽,谓之薪尽,果报之身尽,则智慧随灭,谓之火灭。若大乘之菩萨,为断惑行因,故佛果之身,非实业所生,祇随机生灭,故曰齐缘身,故众生之机尽,谓之薪尽,随而应身之灭,谓之火灭。法华经序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诸释子以火聚验罗睺罗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出家之夜,耶输怀胎,六年后,佛成道之夜始生。故诸释子疑之。恶声盈城。乃作火坑,母子共投之,无恙。诸释子始不疑。见杂宝藏经十。
钻火得冰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苑珠林曰:「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喻因果不能相反也。
鹦鹉救山火
【佛学大辞典】
(传说)山火烧林,鹦鹉思林恩,取水洒林。天帝见而感之,降雨止火。见僧伽罗刹经,经律异相十一,义楚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