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4,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火途
火蛇
火帐
火顶山
火曼荼罗
火㮇
火㮇譬
火汤
火焰印
火焰三昧
火焰轮止印
火涂道
火铃
火葬
火聚
火途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三途之一。地狱道之别名。
火蛇
【佛学大辞典】
(杂名)地狱中吐火迫害罪人之蛇。楞严经八曰:「火蛇火狗。」
火帐
【佛学大辞典】
(物名)饭头计人口记日日炊饭米之帐也。见象器笺十九。
火顶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台州天台山之别峰。大部补注一曰:「大师住寺之北,别峰号曰华顶,登眺不见群山,暄凉永异馀处,大师于此降伏天魔也。」
火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护摩之火坛。
火㮇
【佛学大辞典】
(物名)以小木所为之火箸也。
火㮇譬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一切之菩萨,尽发度尽无边众生之誓愿,众生未尽,菩萨既成佛,譬如欲尽其薪之木火,于薪未尽时,既自尽也。净土论注曰:「巧方便者,谓菩萨愿,以己智慧火,烧一切众生烦恼草木。若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自成佛。譬如火欲摘一切草木烧令使尽,草木未尽,火已尽。以后其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
火汤
【佛学大辞典】
(界名)地狱之一处。千手经曰:「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
火焰印
【佛学大辞典】
(印明)不动尊十四印之一。(参见:不动尊)
火焰三昧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又曰火光三昧,火生三昧等。佛曾为伏毒龙入此三昧,自身出猛火。释氏要览中曰:「长阿含云:佛在摩竭国毗陀山中,入火焰三昧。」又,诸罗汉入灭时,多入此三昧,灰烬其身。
火焰轮止印
【佛学大辞典】
(印明)不动尊十四印之一。(参见:不动尊)
火涂道
【佛学大辞典】
(界名)地狱名,与刀涂道血涂道并为三涂。见翻译名义集。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的别名,与刀涂道血涂道等合称为三涂。
火铃
【佛学大辞典】
(物名)警火之铃。莹山清规曰:「二更二点后,振火铃,呼照顾火烛绕寺。」
火葬
【佛学大辞典】
(仪式)天竺四葬之一。梵语曰荼毗。又曰阇维Jha%pita,译为焚烧。谓以火烧之也。经中所谓全身舍利者埋葬也,身分舍利者火葬之结果也,佛取火葬。后分涅槃经下曰:「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荼毗。经于七日,焚妙香楼,尔乃方尽。」(妙香楼,安置金棺之处)。
【俗语佛源】
古印度四种葬法(水葬、火葬、土葬、鸟葬)之一。梵语名荼毗或维,译为焚烧。《涅槃经》下:「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荼毗,经于七日。」我国古代基本用土葬,佛教传入后则火葬渐行。清·顾炎武《日知录·体制·火葬》:「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三:「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于此可见佛教对民俗影响之大。又作「火化」。宋·洪迈《夷坚丙志·赵缩手》:「据榻趺坐,傍人怪其不言,就视,已卒矣……越三日火化,其骨钩联如锁子云。」车若水《脚气集》:「今贫民无地可葬,又被他说火化上天,葬礼亦被夺了。」我国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因此对火葬之俗总的来说是排斥的,甚至是禁止的。宋太祖建隆三年曾下诏禁之,明、清两代亦悬为厉禁。近代受西方各国影响,人们的看法才有较大的转变,现在更成为我国大力提倡的主要葬法。(常正)
【三藏法数】
火葬者,谓积薪而焚,灭诸有相也。
火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猛火之聚积。依罪业而在地狱所感者。正法念经十一曰:「彼不善业,作而复集,势力坚,所得果报,有大火聚。(中略)彼人所作恶业势力,急掷其身,堕彼火聚。」【又】(喻譬)人身之可厌,可怖,譬之火聚。涅槃经四曰:「自观己身,犹如火聚,是名自正。」【又】譬瞋恚,涅槃经十五曰:「此心难得调伏,如大火聚。其明久住。电光之明,不得暂停。瞋如火聚,慈如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