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池
犹火盆;火塘。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王一太 、 王二太 乃兄弟两人。获得一对 蘄州 出的龙笛材……特地将来 兖州 奉符县 东峯 东岱岳 殿下火池内烧献。”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铁火池一个,木火踏二个,铜火踏一个,铜丝手笼二个。” 杨玉玮 《草原夜话》:“老人愣了一下……便掩了门,坐在火池旁边。”
分類:火盆
《漢語大詞典》:火钵(火鉢)
即火盆。 郭沫若 《行路难》:“他话还没有落脚便向火钵里吐了起来。” 巴金 《神·鬼·人》:“他把壶放回到烧着练炭的火钵上。”参见“ 火盆 ”。
分類:火盆
《國語辭典》:火盆  拼音:huǒ pén
1.焚烧纸钱或放置煤炭以取暖的盆子。
2.比喻炎日。宋。梅尧臣青龙海上观潮〉诗:「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國語辭典》:籸盆  拼音:shēn pén
中国传统岁时民俗。旧俗于除夕祭祀先祖及百神时,焚烧松柴以送神的火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籸盆照耀,有同白日。」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闹之地,蕡烛籸盆,照耀如昼。」也作「糁盆」。
《國語辭典》:火笼(火籠)  拼音:huǒ lóng
1.冬日用来取暖的器具。
2.形容狭窄而闷热的地方。如:「这房间西晒,好像火笼一样,热得不得了。」
《國語辭典》:烘笼(烘籠)  拼音:hōng lóng
用竹片、枝条等编成的笼子。罩在炉子或火盆上,可用来烘乾衣物。《水浒传》第五六回:「另用一个小黄帕儿,包著一条双獭尾荔枝金带,也放在包袱内,把来安在烘笼上。」
《漢語大詞典》:烘篮(烘籃)
中间放小火盆的竹篮。用以取暖或烘干衣物。
《國語辭典》:火囤  拼音:huǒ dùn
1.火盆。《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清一依言,抱到千佛殿后,一带三间四椽平屋房中,放些火在火囤内烘他。」
2.美人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那些被赚之人,客中怕吃官司,只得忍气吞声,明受火囤。」
《國語辭典》:炭盆  拼音:tàn pén
以木炭为燃料,用来取暖的盆子。
分類:木炭火盆
《漢語大詞典》:火盆柿
柿子的一种。色红、实大而扁如火盆,故名。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柿:“柿类,大小形状极多,有火盆柿,大而匾。”
分類:柿子火盆
《漢語大詞典》:烘篮(烘籃)
中间放小火盆的竹篮。用以取暖或烘干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