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土铳(土銃)
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土造火器。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他搬过来一张椅子,让我坐下,然后告诉我,现在新四军的武器很不够,又不好,有的同志还在用鸟枪、土铳打仗。” 力扬 《射虎者及其家族·“长毛乱”》诗:“可是,当那家伙托起土铳要瞄准的时候,他就跳下地扑向前去,夺下敌人底武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那个打铁匠也在池塘边放土铳呢!”
《漢語大詞典》:抬枪(擡鎗)
过去使用的一种火器。枪筒粗长,发射时装上火药和铁砂,枪筒放在一人肩上,由另一人点导火线。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我军遇之,以擡鎗击中其腹几洞。” 周立波 《沁源人》:“抬枪很长,移动的时候,要两个人抬。”
《漢語大詞典》:发杠(發槓)
旧时的一种火器。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盖闻此贼每於我兵临栅之时,輒用发槓、鸟銃以走之,然后出而追奔。”
分類:种火火器
《漢語大詞典》:火罐
(1).一种医疗器具。拔火罐用的小罐。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火部:“火罐, 江 右及 闽中 皆有之,係窰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患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二章:“﹝ 郭振山 ﹞有了皱纹的宽额颅上,隆起着拔过火罐的酱红色圆印。”
(2).火器名。即装有火药的小铁罐或小陶罐,掷以烧敌。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上:“我火箭喷筒已烬其帆;火罐火斗,已伤其人。”
《國語辭典》:爆破筒  拼音:bào pò tǒng
一种爆破用的火器,在钢管内装上炸药和雷管,多用来摧毁敌方建筑或铁丝网等障碍物。如:「旧时,士兵利用爆破筒,在城墙上炸出了个口,以利攻城。」
《漢語大詞典》:铳手(銃手)
(1).操作火器铳的兵士。 明 邱浚 大学衍义补卷一二二:“我朝制兵每一百户辖百军,分为两队,每队銃手五名,刀牌手十名,弓箭手十五名,鎗手二十名。”
(2).方言。扒手。《冷眼观》第十五回:“我们搭的船尚未靠过码头,这班偷东西的銃手,必定还未起岸。” 徐珂 《清稗类钞·方言·上海方言》:“銃手,即剪綹贼,汽船、汽车及码头上并闹市中均有之。”
《國語辭典》:打火机(打火機)  拼音:dǎ huǒ jī
内装瓦斯、酒精或汽油,并有打火功能装置,用来点火的器具。
《國語辭典》:鸟嘴铳(鳥嘴銃)  拼音:niǎo zuǐ chòng
武器名。使用于明代,管以铜铁铸成,上有枭形,可用以瞄准。装上火药,杀伤力强。见《明史。卷九二。兵志四》。也称为「鸟铳」。
分類:火器
《國語辭典》:炮铳(炮銃)  拼音:pào chòng
爆竹的俗称。如:「逢年过节,小孩子最喜欢在户外放炮铳。」也作「炮竹」。
《漢語大詞典》:喷筒(噴筒)
(1).旧时装硝药以喷射的火器。 明 唐顺之 《三沙报捷疏》:“初十日早,各船奋勇齐进,举放佛狼机、鸟銃、喷筒、火箭,併力攻打,犁翻贼船三隻,打破四隻,生擒真 倭 一名。”
(2).指喷筒喷射出的火力。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庚午, 学启 督诸军进攻,肉薄登城,喷筒雨下,乃退。”
《漢語大詞典》:三眼铳(三眼銃)
有三个枪眼的一种火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门牌式》:“十家长门前各置一木架,上列长鎗马刀八杆、三眼銃一杆,以备仓卒之用。”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 二都 禁放鞭炮和三眼铳。” 李準 《三眼铳》:“三眼铳是象土枪一类的火器,一根木头把子上装着三个铁筒筒,筒子下边都有个小孔眼,筒子里装着火药,孔眼里纫上火引。”
分類:种火火器
《漢語大詞典》:连环枪
1.亦作"连环枪"。
2.可以连续射击的火器。
《漢語大詞典》:冷兵器
指用于砍杀、撞击、刺杀的武器,如刀、剑、矛、锤、棍、刺刀、匕首等(区别于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