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澎湖
(1).我国群岛名。在 台湾海峡 东南部。大小64个岛屿,总称 澎湖列岛 或 澎湖群岛 。属 台湾省 。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四:“那 澎湖 系十余个小岛,一眼望尽,山高不过二三十尺,全无树木,贫瘠非常。”
(2).我国港湾名。 澎湖湾 ,也称 澎湖港 。在 澎湖列岛 中 澎湖 、 渔翁 、 白沙 三大岛之间,湾阔水深。
《国语辞典》:澎湖群岛(澎湖群岛)  拼音:péng hú qún dǎo
群岛名。位于台湾海峡,由大小六十四个岛屿组成,绝大多数为火山岛,总面积约一百二十八平方公里,其中以澎湖岛面积最大。军事地位重要,岛上渔业与观光业发达。
《国语辞典》: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  拼音:péng hú tiān hòu gōng
位于澎湖马公市长安里。创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原名娘妈宫。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将军施琅攻打台湾,击败郑克塽军队于澎湖,传说此役妈祖曾显灵助战,因而得胜,所以翌年将宋以来的妈祖天妃封号晋封为天后,庙名也改称为「天后宫」。建筑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风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顶为绿色琉璃瓦、柱子没有雕上龙纹、大殿前的门扇雕工精美细致。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澎湖县(澎湖县)  拼音:péng hú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与台湾之间,地处台湾海峡中。全县由大小六十四个火山岛屿组成,其中以澎湖岛面积最大,群岛总面积为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县。甲午战争后割与日本,民国三十四年收回,改县,县治设于马公市。本县位于北回归线上,雨少风强,农业不盛,渔产丰富,军事地位尤为重要。
《国语辞典》:白沙岛(白沙岛)  拼音:bái shā dǎo
岛名。位澎湖县,为澎湖群岛中的第三大岛。面积约十四平方公里,仅次于澎湖岛和渔翁岛(西屿)。白沙岛和渔翁岛间的吼门水道上筑有跨海大桥。
《国语辞典》:白沙乡(白沙乡)  拼音:bái shā xiāng
乡镇名。位于澎湖县北部。由许多小岛组成,而以白沙岛为主岛。其中以通梁大榕树及跨海大桥为风景胜地。
《国语辞典》:台湾地区(台湾地区)  拼音:tái wān dì qū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我国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
《国语辞典》:复兴基地(复兴基地)  拼音:fù xīng jī dì
1.收复失土的根据地。
2.通常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
《国语辞典》:西台古堡(西台古堡)  拼音:xī tái gǔ bǎo
地名。位于澎湖县西屿乡。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光绪十年中法战争起,法将孤拔(Courbet )率远东舰队侵我台澎,局势告危,幸赖刘铭传苦战,方能保全此战令清廷得以重视台澎地位,光绪十三年台湾建省,刘氏为首任巡抚,筹划台湾防务。当时在台澎筑建十座炮台,本炮台规模浩大。是一凹下式建筑,内部分布许多拱顶隧道,四通八达,拱洞上方开有天窗,正面入口筑有两道拱门,前门洞上嵌有李鸿章所题「西屿西台」石额。是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座古炮台,亦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猫屿(猫屿)  拼音:māo yǔ
地名。位于澎湖县望安乡西南方,距马公二十七浬,望安十浬。有大小两岛屿东西对峙,因其岛状远眺如伏猫而得名。岛上奇岩矗立,四周均为断崖围绕,攀登困难,此种地形能制造背风坡和上升气旋,为各种燕鸥最喜爱的栖息所。四周的丰富渔产,可提供充分的食物。近年来已成为东南亚唯一夏季候鸟的栖息繁殖地,深受国内及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重视。
《国语辞典》:马公市(马公市)  拼音:mǎ gōng shì
城市名。位于澎湖本岛的西半部,是澎湖县县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澎湖群岛上最大的商港和军港。面积约三十三万五千六百二十六平方公里,名胜古迹很多,有台湾创建最早的妈祖庙、万军井、施琅将军庙及千人冢等。也称为「马宫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