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周澈(别称 周彻 )
僧灵澈(字 源澄、澄源 别称 灵彻 汤 )
皇甫彻(别称 皇甫澈 )
柳澈(字 直方 )
苻澈( 琅邪郡侯 )
裴澈(字 深源 )
杨澈(字 晏如 )
桑澈
王澈
欧阳澈( 彻 字 德明 )
张澈
谢澈
汪澈(字 明远 庄敏 )
张澈
其它辞典
权澈(字 幼明 )周澈(别称 周彻 )
僧灵澈(字 源澄、澄源 别称 灵彻 汤 )
皇甫彻(别称 皇甫澈 )
柳澈(字 直方 )
苻澈( 琅邪郡侯 )
裴澈(字 深源 )
杨澈(字 晏如 )
桑澈
王澈
欧阳澈( 彻 字 德明 )
张澈
谢澈
汪澈(字 明远 庄敏 )
张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747 【介绍】: 唐陇西天水人,字幼明。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时登进士第。历任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县尉。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拜监察御史。因故贬河南府法曹。天宝初,自新安令改绛郡司马。官至高平郡别驾。能诗文。有集,佚。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747 或误作权彻。字幼明,陇西天水(今甘肃天水)人。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时登进士第。历任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县尉。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拜监察御史,因故贬河南府法曹。天宝初自新安令改绛郡司马,官至高平郡别驾。《毗陵集》卷八有其神道碑。有文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署权彻。另《山右石刻丛编》卷七收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补逸
权澈,天宝间人,为朝议大夫高平郡别驾。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16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汤,字澄源。幼年出家。读书勤苦,受诗法于严维。后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又与刘长卿、皇甫曾等以诗唱和,为包佶激赏。德宗贞元中,游长安,名振辇下。因流语激怒中贵,遭诬奏,徙汀州,后赦归东吴。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尤善诗文。初从严维学诗。自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约于贞元末因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元和四年(809)住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旋东归湖州。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元和十一年(816)卒。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二集今皆不存。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唐诗汇评
灵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于云门寺出家,虽受经论,笃好篇章,从严维学诗。建中末,居吴兴何山,与皎然游。皎然以书荐于包佶、李纾。贞元初,北游长安,曾居嵩山兰若。南返,至庐山,后归越州。贞元中复至京师,为飞语所中,得罪徙汀州。后遇赦归越。元和初,复游江西,又至涧州、湖州,终于宣州开元寺。有《灵澈诗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若干。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禀赋纯粹。笃学善属文尤工诗章居越溪之云门寺。成立之岁。即声誉远播以毗尼讲训。从之游者。如趋阛阓。秘书监严维隋州刺史刘长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岂徒谐黄绢色丝 辞。亦且悟翠竹黄华之指。过吴兴杼山。时皎然如昼。方获重名。一见遂定林下交。尽予包佶中丞书。推致殊甚。及彻见佶。礼貌非常人所得。后权德舆。又移书问彻于昼。昼答之。如前书。其为侪辈所许如此。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故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昼又赍诗附澈去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之。建中贞元已来。江表谚曰。越之澈洞冰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
作品评论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诗僧未见其偶。但此子迹冥累迁,心无营营,虽然,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公承之。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太寄家书。”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于诗僧间耶!苕溪渔隐丛话
《雪浪斋日记》云:灵澈诗,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窗风枯砚水,小雨慢琴弦”、“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唐才子传
(灵澈)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里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琅邪人。苻璘子。文宗开成四年,自长武城使,拜邠宁节度使。五年,为河东节度使,封琅邪郡侯。武宗会昌二年,因病罢职。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 澈,一作“彻”,误。字深源,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懿宗咸通时登进士第,尝任祠部郎中,迁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擢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中和元年(881),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出为鄂岳观察使,然未成行。中和三年,复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光启时,僖宗出奔凤翔,澈陷于长安。嗣襄王李煴称帝,受伪署为宰相,加判度支。未几,煴伏诛。三年(887),澈与伪相郑昌图、萧遘等被杀于岐山县。事迹散见《旧唐书·僖宗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资治通鉴》卷二五四至卷二五六、《唐诗纪事》卷六八等。澈能诗。僖宗在蜀,左拾遗孟昭图上疏极谏,为田令孜所恶,沉杀于蟆颐江。澈不平,为诗以吊之。《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晏如。太祖建隆初进士。历青州司户参军,鞫狱平允,无所阿畏。江南平,改通判虔州,令就大将曹彬分兵以行。既入境,伪帅郭再兴拥兵自固,澈单骑入其垒,谕以朝廷威信,再兴即奉符以代。土豪罗、黎二姓聚众为乱,澈率兵平之。官终祠部郎中。卒年七十四。
人物简介
简介
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吉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二○
王澈,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崇宁间知武冈军。见嘉庆《武冈州志》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27 【介绍】: 名或作彻。宋抚州崇仁人,字德明。钦宗靖康初,以布衣三次上书,力陈改革弊政、安边御敌之策,未被采纳。高宗即位,徒步至行在,伏阙上书,指斥宰臣黄潜善、汪伯彦主和误国,遂与太学生陈东同时被害。有《欧阳修撰集》。全宋诗
欧阳澈(一○九七~一一二七),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钦宗靖康初发布衣应诏上书。高宗建炎元年复徒步伏阙上书,与太学生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三年,赠承事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赠秘阁修撰。有《欧阳修撰集》七卷(其中诗集《飘然集》三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沆序,《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欧阳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欧阳修撰集》为底本,校以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飘然集》(简称两宋本),傅增湘校补《豫章丛书》本(简称傅校)。校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二
欧阳澈(一○九一——一一二七),字德明,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喜谈世事,慷慨忧国。靖康初,以布衣三次上书,条时政之阙失,陈安边禦戎之策。建炎元年,高宗即位南京,澈徒步走行在,伏阙上封事,极斥黄潜善、汪伯彦主和误国,遂与陈东同时被杀害,死时年三十七。后高宗迫于舆论,并追赠以官,绍兴四年加秘阁修撰。《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四年(1134)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七年(1137)任常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1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原籍新安,字明远。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教授衡州、沅州。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擢侍御史。以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与陈俊卿劾罢之。迁御史中丞,出任湖北、京西宣谕使。三十二年,入为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同赞内禅。孝宗即位,奉命督军荆襄,募闲民汰冗卒以屯田。乾道元年,拜枢密使。先后荐知名士达一百十八人。后历任鄂州安抚使兼知州事、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等职。卒谥庄敏。全宋诗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远,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衡州、沅州教授。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知建康府,寻除枢密使。出知宁国府,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请祠致仕。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事见《周文忠集》卷三○《汪澈神道碑》、《文史》廿六辑载景德镇出土之《汪澈墓志》。《宋史》卷三八四有传。全宋文·卷四五七五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远,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绍兴八年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寻除监察御史,调殿中侍御史。绍兴三十一年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迁参知政事。孝宗朝知建康府,除枢密使,复出知鄂州、宁国府、福州。与祠。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谥庄敏。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四一一
张澈,尝屡为州县令佐,淳熙间迁宗正寺主簿,出知湖州。绍熙中为潼川路转运判官。见所作《湖州到任谢上表》,《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之八、食货六八之八九、方域九之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