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0,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渊潜
潜郎
潜师
潜入
潜遁
潜逃
潜神
潜生
潜思
潜谋
潜流
潜发
潜修
潜听
潜地
《漢語大詞典》:渊潜(淵潛)
(1).潜伏深渊之中。 汉 扬雄 《反离骚》:“懿神龙之渊潜兮,竢庆云而将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
(2).喻隐居不仕。后汉书·崔駰传:“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魏书·宗钦传》:“进不弘道,退失渊潜,既惭朱闕,亦愧閭阎。”
《漢語大詞典》:潜郎(潛郎)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分類:汉文帝
《國語辭典》:潜师(潛師)  拼音:qián shī
秘密行军。《左传。文公七年》:「秣马蓐食,潜师夜起。」《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兵败,被围三日,用隐士樊志张策,潜师夜出,鸣鼓还战,大破之。」
分類:秘密出兵
《國語辭典》:潜入(潛入)  拼音:qián rù
暗中侵入。《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境。」
《漢語大詞典》:潜遁(潛遁)
(1).隐退。《三国志·魏志·王烈传》:“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秦宓 ﹞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贞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见乌支丹穴,密有潜遁之意。”
(2).暗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师旷 邢伯 闻鸟乌之声,知 齐 师潜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中外讹言益甚,或言‘某将輒奔赴’,或传‘某军私聚哭’,大抵皆反矣;朝士潜遁者前后数人,私窃以家去者甚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一夜暴风雨,乃乘长老方祷,潜遁出寺。”
分類:隐退
《國語辭典》:潜逃(潛逃)  拼音:qián táo
秘密逃走。《诗经。小雅。四月》:「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儒林外史》第五○回:「要犯一名万里,系本府已革生员,身中,面黄,微须,年四十九岁,潜逃在外。」
《漢語大詞典》:潜神(潛神)
犹专心。文选·班固〈答宾戏〉:“潜神默记,縆以年岁。” 刘良 注:“言常用神思,潜默记事,以终年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 孙游岳 字 颖达 , 东阳 人,潜神希微。”
分類:专心
《漢語大詞典》:潜生(潛生)
暗暗滋生。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官缺其人,偷惰潜生。”
分類:暗暗滋生
《漢語大詞典》:潜思(潛思)
亦作“潜思”。 深思。后汉书·崔駰传:“﹝ 崔篆 ﹞客居 滎阳 ,闭门潜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明史·儒林传一·陈真晟:“﹝ 陈真晟 ﹞遂归 闽 ,潜思静坐,自号 漳南布衣 。”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所谓神思,所谓玄想之兴味,所谓潜思,我以为只是三位一体,只是大规模的心的旅行。”
分類:深思
《漢語大詞典》:潜谋(潛謀)
暗中谋划。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 唐 刘禹锡 《贺德音表》:“贵使下情尽达,寧虞厚貌潜谋?”明史·宦官传一·郑和:“ 和 使使招諭, 祖义 诈降,而潜谋邀劫。”
《國語辭典》:潜流(潛流)  拼音:qián liú
在地面下土壤或岩石中流动之水。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唐。杨涛〈狐听冰赋〉:「究阴冰之厚薄,听潜流之微细。」
《漢語大詞典》:潜发(潛發)
暗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河 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虞诩》:“ 詡 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 羌 以为矢力弱不能至。”
《國語辭典》:潜修(潛修)  拼音:qián xiū
专心修习。如:「他是一位潜修佛法的居士。」
《國語辭典》:潜听(潛聽)  拼音:qián tīng
暗中偷听。《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亮只在屏风后潜听。但有甚说话,主公都应承了。」
分類:偷听静听
《漢語大詞典》:潜地(潛地)
暗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于是 刘琮 意决,便写降书,令 宋忠 潜地往 曹操 军前投献。”《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潜地自去,和兄弟 宋清 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乡中神不知,鬼不觉。”
分類: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