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隐伏(隱伏)  拼音:yǐn fú
藏匿、潜伏。《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列子。黄帝》:「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國語辭典》:蛰伏(蟄伏)  拼音:zhí fú
动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动。《淮南子。天文》:「百虫蛰伏,静居闭户。」
《漢語大詞典》:潜蛰(潛蟄)
潜伏。 唐 范荣 《三无私赋》:“天光发於幽滞,仁声振於潜蛰。”
分類:潜伏
《漢語大詞典》:深伏
潜伏。埤雅·释鸟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虎闻声而深伏,鹰见形而高飞。” 明 高启 《赠何医师序》:“方疾之深伏而固结也,喣焉而恐伤之,抚焉而恐挠之。”
《漢語大詞典》:隐占(隱占)
(1).私占。暗地占有。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上令 建康 都统 郭纲 及 淮西 帅漕实官田,括隐占,使兵为耕。”宋史·蔡挺传:“举籍禁兵悉还府,不使有隐占。” 清 曾国藩 《翰林院庶吉士遵义府学教授莫君墓表》:“君按籍责赋富人,而貰其隐占之罪。”
(2).隐藏;潜伏。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即 潘三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
《國語辭典》:涵淹  拼音:hán yān
1.潜伏。唐。韩愈祭鳄鱼文〉:「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2.久渍。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二首之二:「草树萋已绿,冰霜尚涵淹。」
分類:潜伏覆盖
《漢語大詞典》:窜屏(竄屏)
隐匿;潜伏。《汉书·终军传》:“ 南越 窜屏葭苇,与鸟鱼羣,正朔不及其俗。”
分類:隐匿潜伏
《國語辭典》:危机(危機)  拼音:wéi jī
1.潜藏的危险、祸害。晋。赵至与嵇茂齐书〉:「常恐风波潜骇,危机密发。」唐。刘言史观绳伎〉诗:「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2.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
《漢語大詞典》:伏龙(伏龍)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國語辭典》:伏龙凤雏(伏龍鳳雛)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漢語大詞典》:发潜(發潛)
(1).奋起于潜藏之中。 元 柳贯 《赠王玄翰》诗:“清观我故友,有子在穷阎。技富愈思蓄,时来当发潜。”
(2).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傅公墓志铭》:“纳忠闲邪,公在讲幄;发潜诛諛,公在史局。”
《漢語大詞典》:渊潜(淵潛)
(1).潜伏深渊之中。 汉 扬雄 《反离骚》:“懿神龙之渊潜兮,竢庆云而将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
(2).喻隐居不仕。后汉书·崔駰传:“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魏书·宗钦传》:“进不弘道,退失渊潜,既惭朱闕,亦愧閭阎。”
《漢語大詞典》:睡龙(睡龍)
潜伏水底的蛟龙。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或曰长津之内,游舸甚繁,击鼓鸣榔之下,必起飞鳐而惊睡龙。”
《漢語大詞典》:藏伏
潜伏,隐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伏豹者,言众官皆出,己独留,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故云伏豹。”《三国演义》第二八回:“某姓 裴 ,名 元绍 。自 张角 死后,一向无主,啸聚山林,权於此处藏伏。”
《漢語大詞典》:渊沈(淵沈)
(1).谓沉在渊底。 汉 张衡 《归田赋》:“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2).指潜伏在渊中的虬龙。《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李善 注:“虯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以婴俗网,故有愧虯鸿也。”
(3).深沉;深远。云笈七籤卷五:“君渊沉应感,虚抱自得。”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山司徒》:“密识既渊沉,清心亦玉亮。”
《国语辞典》:内贼(内贼)  拼音:nèi zéi
潜伏在内部窃取财物或机密的人。如:「最近公司连续失窃,警方研判应是内贼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