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漕费(漕費)
旧时在漕粮正税外,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称为“漕费”。《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乾隆 ﹞四年题准, 江 南上下两 江 ,额徵漕粮、漕项外,有漕费银米一项,乃里民愿输,以为州县修仓及运军募雇担夫剥船之用者。”
《漢語大詞典》:漕舫
供漕运用的大型船只。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
《分类字锦》:回纲(回纲)
宋史食货志:江西转运判官萧序辰言:折欠之弊,生于稽留,而沿路官司多端阻节,至有一路漕司不自置舟船,截留他路回纲,尤为不便。
分类:漕运
《國語辭典》:青帮(青幫)  拼音:qīng bāng
清代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为陈园所创设,以义气相号召。参加者多从事漕运,活动于长江南北一带的大、中城市。清亡以后,仍颇具势力。
《分类字锦》:远通褒斜(远通褒斜)
魏书食货志:昔人远通褒斜,以利关中之漕,南达交广,以增京洛之饶。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置集津运(置集津运)
元丰类稿:宋兴,承周制,置集津之运,转关中之粟,以给大梁。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舳舻蔽水(舳舻蔽水)
元史郭守敬传:守敬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运粮河,每十里置一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先是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胜计,至是皆罢之。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著济河论(著济河论)
魏志邓艾传:时欲广田畜榖,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魏志邓艾传:时欲广田畜榖,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分类:漕运水利
《分类字锦》:转粮入海(转粮入海)
册府元龟: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时征辽东,令太仆少卿萧锐于河南道诸州转粮入海。锐奏称:海中古大人城,西去黄县二十三里,北至高丽四百七十里,地多甜水,山岛接连,贮纳军粮,此为尤便。诏从之。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转般法(轉般法)
宋 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 唐 。 开元 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裴耀卿 于古 汴河 口筑 河阴仓 ,使 江淮 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 黄河 、 渭水 至 长安 ,为转般法之始。 宋 因 汴河 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 开封 )粮食等物资供应,自 开宝 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 泗 、 楚 、 真 、 扬 四州(州治今 安徽 泗县 、 江苏 淮安 、 仪征 、 扬州 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 嘉祐 后,官船数量减少,雇人运输的须要长年运输,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 熙宁 后转般法渐为直达法替代。嗣后时复时废,或两法并用。
《分类字锦》:转漕关中(转漕关中)
汉书萧何传:鄂千秋曰: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转相灌注(转相灌注)
隋书食货志:开皇三年,诏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陜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舟浮辇走(舟浮辇走)
文同成都府通判厅记:剑南西川,原壄衍沃,氓庶丰夥。金缯纻絮,天洒地发。装馈日报,舟浮辇走。以给中府,以赡诸塞,号居大农所调之半。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振廪同食
左传:楚人伐庸,自庐以往,振廪同食。
左传: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次于句澨,使庐戢梨侵庸。
分类:漕运糗粮
《分类字锦》:凿三门山(凿三门山)
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陜郡太守李齐物凿三门山以通运,辟三门巅,输岩险之地,俾负索引舰,升于安流,自齐物始也。
分类: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