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乐如漏尽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乐无染愿之别名。
诸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诸烦恼也。总摄三界之诸烦恼为三漏。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漏已尽,复无烦恼。」(参见:漏)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的烦恼。漏即烦恼的别名。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为流注漏泄之义,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于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玄赞一曰:「诸论皆云: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义,烦恼漏失正道,故名。又烦恼使人漏落于生死,故名。法华文句一曰:「成论云: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昙云:漏落生死。」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成论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瞋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佛学次第统编】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有三苦八苦之性,谓之苦。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谓之空。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谓之无我。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于下再分述之:
二漏为缘
【佛学次第统编】
迷悟既分,所为乃别,是则名为有漏无漏。漏者,漏泄之义,为烦恼之异名。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头,漏泄流出而不止,故谓之漏。又漏者漏落之义,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故谓之漏。合有漏无漏,斯称二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曰有漏。又增长烦恼之缘之法,亦曰有漏。如:
一、有漏善法 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法,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是也。有漏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是也。
二、有漏禅 对无漏禅而言即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也。
三、有漏断 对无漏断之称,以有漏道而断烦恼,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二、无漏 离烦恼清净之法,及不增长他烦恼之缘之法,名为无漏。如:
一、无漏因 无漏清净之戒定慧,以證涅槃之界,曰无漏因。
二、无漏果 无漏道所得之果德也。
有漏无漏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法有二大别,曰有漏无漏。漏、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故名曰漏。言有或无,曰有漏无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谓之有漏。染污末那,是其有漏之正因也。有漏之言,正表漏俱。谓诸有漏,由与自身现行烦恼俱生俱灭互相增益,方成有漏。由此熏成有漏法种,后时现起,有漏义成,自相续中,六识烦恼与彼善等不得俱起,虽由烦恼引施等业,唯是傍因而非正因。表漏俱者,取能有体,不取烦恼,有他漏故,名为有漏。了义灯中解释有漏,有其三种:
一、体是漏,为有所有,名为有漏。
二、有他漏故,名为有漏,即说能有。
三、漏性合故,亦烦恼自体,由此烦恼在生死中,以漏体有用,名为有漏,有即漏也。
又杂集论言六种有漏:
一、漏自性 即烦恼体。漏性合故,名为有漏。由此烦恼在生死故,名漏性合。漏体有用,名为有漏。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
二、漏相属 与漏相应,及漏所依,即染污心心所名相应遍行别境,及前七识与惑俱者,眼等五根名漏所依。有漏相属,名曰有漏。
三、漏所缚 谓有漏善法,由漏势力招集后有,故名所缚。从能缚惑,名为有漏。
四、漏所随 谓馀地法,但言漏随不言缚者,以他地法不相增益也。从能随惑,名为有漏。
五、漏随顺 顺决择分,异地不增,同地得增,虽增背有,然与漏俱,故名随顺。
六、漏种类 谓无学身诸有漏法,以先有漏之所起,名为种类。
二、无漏 离烦恼之清净法,及不为增长他烦恼缘之法,谓之无漏。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若在佛果,乃为究竟无漏矣。
二种无漏因果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种有漏因果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有漏因〕,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三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有漏果〕,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四种过失──有漏四种过失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有漏者,谓漏落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不寂静过失〕,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證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烦恼缠绵,不能解脱,是为内外变异过失。
〔三、发起恶行过失〕,谓诸众生,由烦恼妄惑,造诸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轮转生死,无有出期,是为发起恶行过失。
〔四、摄受因过失〕,谓诸众生,由造种种恶业之因,摄取未来苦果,展转轮回,不能解脱,是为摄受因过失。
六漏
【三藏法数】
(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漏,即失也,落也。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漏自性〕,谓六根对于六尘,而起贪瞋痴等烦恼诸惑,由惑造业,遂招三界生死,是则惑自性业为有漏之因,是名漏自性。(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漏相属〕,谓有漏之法,属心、心所及眼等诸根相应而有,是名漏相属。(心、心所者,心即第六识心,心所即受想行也。)
〔三、漏所缚〕,谓有漏善法相续不断,招后世生,是名漏所缚。(有漏善法,即天人所修,五戒十善等法也。)
〔四、漏所随〕,谓如在欲界天人生死中,亦为馀界诸有漏法之所随逐,是名漏所随。(馀界者,即十界中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五、漏随顺〕,谓虽为有漏烦恼所随,然能顺于正道,决择对治,建立无漏,是名漏随顺。(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六、漏种类〕,谓阿罗汉现世惑业虽已断尽,尚馀有漏五蕴之身,亦由前世烦恼所起,是名漏种类。(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令得漏尽者
【三藏法数】
漏尽者,谓众生生死惑俱尽,不漏落三界也。若有人为其说法,令如法而修,破除烦恼,出离生死之苦,而證真空涅槃之乐,其恩难报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性有漏
【三藏法数】
谓世间烦恼等法,其性实;能招集有漏生死之果,故名性有漏也。
漏自性
【三藏法数】
谓六根对于六尘,而起贪瞋痴等烦恼诸惑,由惑造业,遂招三界生死,是则惑自性业为有漏之因,是名漏自性。(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漏相属
【三藏法数】
谓有漏之法,属心、心所及眼等诸根相应而有,是名漏相属。(心、心所者,心即第六识心,心所即受想行也。)
漏所缚
【三藏法数】
谓有漏善法相续不断,招后世生,是名漏所缚。(有漏善法,即天人所修,五戒十善等法也。)
漏所随
【三藏法数】
谓如在欲界天人生死中,亦为馀界诸有漏法之所随逐,是名漏所随。(馀界者,即十界中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