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下一页
漏尽智通愿
漏尽智證明
漏尽智證通
漏尽无所畏
漏尽阿罗汉
漏缚
莲华漏
莲漏
实相无漏大海
乐如漏尽愿
诸漏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二漏为缘
有漏无漏
佛类词典(续上)
漏尽无畏漏尽智通愿
漏尽智證明
漏尽智證通
漏尽无所畏
漏尽阿罗汉
漏缚
莲华漏
莲漏
实相无漏大海
乐如漏尽愿
诸漏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二漏为缘
有漏无漏
漏尽无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漏尽无所畏同。
【佛学常见辞汇】
与漏尽无所畏同。
(术语)与漏尽无所畏同。
【佛学常见辞汇】
与漏尽无所畏同。
漏尽智通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速得漏尽愿之异名。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速得漏尽愿之异名。
漏尽智證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明之一。俱舍论谓之漏尽智證明。證涅槃之理,显了分明也,经论多略称漏尽智或漏尽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三明之一。(参见:三明)
(术语)三明之一。俱舍论谓之漏尽智證明。證涅槃之理,显了分明也,经论多略称漏尽智或漏尽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三明之一。(参见:三明)
三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漏尽智證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通之一。经论多略称漏尽智通或漏尽通。俱舍论谓之漏尽智證通。證漏尽即涅槃之境而无碍自在之智也。俱舍颂疏智品二曰:「漏尽智證通,漏尽者择灭也,智證漏尽无拥名通。」(参见:六通)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之一。(参见:六通)
(术语)六通之一。经论多略称漏尽智通或漏尽通。俱舍论谓之漏尽智證通。證漏尽即涅槃之境而无碍自在之智也。俱舍颂疏智品二曰:「漏尽智證通,漏尽者择灭也,智證漏尽无拥名通。」(参见:六通)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之一。(参见:六通)
六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参见: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尽知證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随念智證通,六漏尽智證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参见: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尽知證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随念智證通,六漏尽智證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漏尽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无所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
【三藏法数】
漏尽者,惑业生死俱尽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一切漏尽,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为漏尽无所畏。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无所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
【三藏法数】
漏尽者,惑业生死俱尽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一切漏尽,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为漏尽无所畏。
漏尽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而住于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而住于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漏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漏为漏泄之义,缚为系缚之义,皆为烦恼之异名也。众生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为此烦恼,身心被系缚,故名为漏,名为缚。安乐集上曰:「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
【佛学常见辞汇】
漏与縳。漏是漏失的意思,缚是系缚的意思,两者都是烦恼的别名。
(术语)漏为漏泄之义,缚为系缚之义,皆为烦恼之异名也。众生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为此烦恼,身心被系缚,故名为漏,名为缚。安乐集上曰:「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
【佛学常见辞汇】
漏与縳。漏是漏失的意思,缚是系缚的意思,两者都是烦恼的别名。
莲华漏
【佛学大辞典】
(物名)庐山慧远弟子慧要,有巧思。以莲华作漏刻,名莲华漏。梁高僧传六道祖传曰:「远有弟子慧要,亦解经律,而尤长巧思。山中无漏刻,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焉。」翻译名义曰:「庐山远公门有僧慧要者,患山中无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轮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今曰远公莲花漏是也。」按李肇国史补载此事,云即惠远所作。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沈,每昼夜十二沈云。
(物名)庐山慧远弟子慧要,有巧思。以莲华作漏刻,名莲华漏。梁高僧传六道祖传曰:「远有弟子慧要,亦解经律,而尤长巧思。山中无漏刻,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焉。」翻译名义曰:「庐山远公门有僧慧要者,患山中无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轮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今曰远公莲花漏是也。」按李肇国史补载此事,云即惠远所作。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沈,每昼夜十二沈云。
莲漏
【佛学大辞典】
(物名)莲华漏之略。云栖弥陀经疏钞二曰:「约禅诵之期号曰莲漏,宣趣向之极曰莲宗。」(参见:莲华漏)
(物名)莲华漏之略。云栖弥陀经疏钞二曰:「约禅诵之期号曰莲漏,宣趣向之极曰莲宗。」(参见:莲华漏)
实相无漏大海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曰无漏。是空真如也。而藏一切之功德,故曰海。是不空真如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谓之无漏,是空真如。又因含藏一切之功德,故谓之海,是不空真如。
(杂语)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曰无漏。是空真如也。而藏一切之功德,故曰海。是不空真如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谓之无漏,是空真如。又因含藏一切之功德,故谓之海,是不空真如。
乐如漏尽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乐无染愿之别名。
(术语)受乐无染愿之别名。
诸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诸烦恼也。总摄三界之诸烦恼为三漏。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漏已尽,复无烦恼。」(参见:漏)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的烦恼。漏即烦恼的别名。
(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诸烦恼也。总摄三界之诸烦恼为三漏。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漏已尽,复无烦恼。」(参见:漏)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的烦恼。漏即烦恼的别名。
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为流注漏泄之义,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于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玄赞一曰:「诸论皆云: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义,烦恼漏失正道,故名。又烦恼使人漏落于生死,故名。法华文句一曰:「成论云: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昙云:漏落生死。」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成论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瞋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术语)梵语A^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为流注漏泄之义,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于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玄赞一曰:「诸论皆云: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义,烦恼漏失正道,故名。又烦恼使人漏落于生死,故名。法华文句一曰:「成论云: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昙云:漏落生死。」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成论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瞋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佛学次第统编】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有三苦八苦之性,谓之苦。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谓之空。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谓之无我。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于下再分述之: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有三苦八苦之性,谓之苦。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谓之空。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谓之无我。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于下再分述之:
二漏为缘
【佛学次第统编】
迷悟既分,所为乃别,是则名为有漏无漏。漏者,漏泄之义,为烦恼之异名。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头,漏泄流出而不止,故谓之漏。又漏者漏落之义,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故谓之漏。合有漏无漏,斯称二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曰有漏。又增长烦恼之缘之法,亦曰有漏。如:
一、有漏善法 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法,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是也。有漏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是也。
二、有漏禅 对无漏禅而言即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也。
三、有漏断 对无漏断之称,以有漏道而断烦恼,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二、无漏 离烦恼清净之法,及不增长他烦恼之缘之法,名为无漏。如:
一、无漏因 无漏清净之戒定慧,以證涅槃之界,曰无漏因。
二、无漏果 无漏道所得之果德也。
迷悟既分,所为乃别,是则名为有漏无漏。漏者,漏泄之义,为烦恼之异名。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头,漏泄流出而不止,故谓之漏。又漏者漏落之义,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故谓之漏。合有漏无漏,斯称二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曰有漏。又增长烦恼之缘之法,亦曰有漏。如:
一、有漏善法 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法,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是也。有漏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是也。
二、有漏禅 对无漏禅而言即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也。
三、有漏断 对无漏断之称,以有漏道而断烦恼,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二、无漏 离烦恼清净之法,及不增长他烦恼之缘之法,名为无漏。如:
一、无漏因 无漏清净之戒定慧,以證涅槃之界,曰无漏因。
二、无漏果 无漏道所得之果德也。
有漏无漏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法有二大别,曰有漏无漏。漏、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故名曰漏。言有或无,曰有漏无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谓之有漏。染污末那,是其有漏之正因也。有漏之言,正表漏俱。谓诸有漏,由与自身现行烦恼俱生俱灭互相增益,方成有漏。由此熏成有漏法种,后时现起,有漏义成,自相续中,六识烦恼与彼善等不得俱起,虽由烦恼引施等业,唯是傍因而非正因。表漏俱者,取能有体,不取烦恼,有他漏故,名为有漏。了义灯中解释有漏,有其三种:
一、体是漏,为有所有,名为有漏。
二、有他漏故,名为有漏,即说能有。
三、漏性合故,亦烦恼自体,由此烦恼在生死中,以漏体有用,名为有漏,有即漏也。
又杂集论言六种有漏:
一、漏自性 即烦恼体。漏性合故,名为有漏。由此烦恼在生死故,名漏性合。漏体有用,名为有漏。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
二、漏相属 与漏相应,及漏所依,即染污心心所名相应遍行别境,及前七识与惑俱者,眼等五根名漏所依。有漏相属,名曰有漏。
三、漏所缚 谓有漏善法,由漏势力招集后有,故名所缚。从能缚惑,名为有漏。
四、漏所随 谓馀地法,但言漏随不言缚者,以他地法不相增益也。从能随惑,名为有漏。
五、漏随顺 顺决择分,异地不增,同地得增,虽增背有,然与漏俱,故名随顺。
六、漏种类 谓无学身诸有漏法,以先有漏之所起,名为种类。
二、无漏 离烦恼之清净法,及不为增长他烦恼缘之法,谓之无漏。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若在佛果,乃为究竟无漏矣。
一切法有二大别,曰有漏无漏。漏、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故名曰漏。言有或无,曰有漏无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谓之有漏。染污末那,是其有漏之正因也。有漏之言,正表漏俱。谓诸有漏,由与自身现行烦恼俱生俱灭互相增益,方成有漏。由此熏成有漏法种,后时现起,有漏义成,自相续中,六识烦恼与彼善等不得俱起,虽由烦恼引施等业,唯是傍因而非正因。表漏俱者,取能有体,不取烦恼,有他漏故,名为有漏。了义灯中解释有漏,有其三种:
一、体是漏,为有所有,名为有漏。
二、有他漏故,名为有漏,即说能有。
三、漏性合故,亦烦恼自体,由此烦恼在生死中,以漏体有用,名为有漏,有即漏也。
又杂集论言六种有漏:
一、漏自性 即烦恼体。漏性合故,名为有漏。由此烦恼在生死故,名漏性合。漏体有用,名为有漏。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
二、漏相属 与漏相应,及漏所依,即染污心心所名相应遍行别境,及前七识与惑俱者,眼等五根名漏所依。有漏相属,名曰有漏。
三、漏所缚 谓有漏善法,由漏势力招集后有,故名所缚。从能缚惑,名为有漏。
四、漏所随 谓馀地法,但言漏随不言缚者,以他地法不相增益也。从能随惑,名为有漏。
五、漏随顺 顺决择分,异地不增,同地得增,虽增背有,然与漏俱,故名随顺。
六、漏种类 谓无学身诸有漏法,以先有漏之所起,名为种类。
二、无漏 离烦恼之清净法,及不为增长他烦恼缘之法,谓之无漏。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若在佛果,乃为究竟无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