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为流注漏泄之义,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于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玄赞一曰:「诸论皆云: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义,烦恼漏失正道,故名。又烦恼使人漏落于生死,故名。法华文句一曰:「成论云: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昙云:漏落生死。」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成论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瞋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术语)梵语A^srava烦恼之异名也。漏为流注漏泄之义,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论二十曰:「从有顶天至无间狱,由彼相续于六疮门泄过无究,故名为漏。(中略)若善释者,应作是言,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玄赞一曰:「诸论皆云: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名之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厌恶,损污处广,毁责过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义,烦恼漏失正道,故名。又烦恼使人漏落于生死,故名。法华文句一曰:「成论云: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昙云:漏落生死。」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成论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瞋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漏分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阴之苦集及八正道。即中阿含之梵达经也。漏分布者,五阴之苦集,为有漏之分布也。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阴之苦集及八正道。即中阿含之梵达经也。漏分布者,五阴之苦集,为有漏之分布也。
漏永尽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四无所畏之一。證漏尽,而对于万人之难论,亦无畏惧也。
(术语)佛四无所畏之一。證漏尽,而对于万人之难论,亦无畏惧也。
漏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漏失戒律而不守持也。即破戒。大集经九曰:「若无净持戒,漏戒比丘以为无上。若无漏戒,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
【佛学常见辞汇】
漏失戒律,即破戒。
(术语)漏失戒律而不守持也。即破戒。大集经九曰:「若无净持戒,漏戒比丘以为无上。若无漏戒,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
【佛学常见辞汇】
漏失戒律,即破戒。
漏无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漏法与无漏法也。漏为烦恼之异名。三界之诸法为有漏法。三乘之圣道及涅槃界为无漏法。
(术语)有漏法与无漏法也。漏为烦恼之异名。三界之诸法为有漏法。三乘之圣道及涅槃界为无漏法。
漏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业)附录三业项。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的业因。
(术语)(参见:业)附录三业项。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的业因。
漏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漏之体质,有烦恼垢染之身也。漏为烦恼之异名。临济录曰:「此无依道人,虽是五蕴漏质,便是地行神通。」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的体质,即有烦恼垢染的身体。
(术语)有漏之体质,有烦恼垢染之身也。漏为烦恼之异名。临济录曰:「此无依道人,虽是五蕴漏质,便是地行神通。」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的体质,即有烦恼垢染的身体。
漏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ravaks!aya Ks!in!a%s/rava,凡人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烦恼为漏。至三乘之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法华经序品曰:「诸漏已尽逮得己利。」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馀,故言漏尽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的烦恼。
(术语)梵语A^sravaks!aya Ks!in!a%s/rava,凡人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烦恼为漏。至三乘之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法华经序品曰:「诸漏已尽逮得己利。」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馀,故言漏尽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的烦恼。
漏尽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力之一。断尽一切烦恼之力用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力之一。(参见:十力)
(术语)菩萨十力之一。断尽一切烦恼之力用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力之一。(参见:十力)
十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漏尽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明之一。具曰漏尽智證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漏尽智證明的简称。(参见:三明)
【三藏法数】
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三明之一。具曰漏尽智證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漏尽智證明的简称。(参见:三明)
【三藏法数】
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漏尽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通之一。具曰漏尽智證通。(参见:六通)
【佛学常见辞汇】
漏尽智證通的简称。(参见:六通)
【三藏法数】
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也。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术语)六通之一。具曰漏尽智證通。(参见:六通)
【佛学常见辞汇】
漏尽智證通的简称。(参见:六通)
【三藏法数】
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也。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六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参见: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尽知證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随念智證通,六漏尽智證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名数)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参见: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尽知證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随念智證通,六漏尽智證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异)。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佛学次第统编】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三、此没彼出,彼没此出。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四、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 谓转变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三、一能变多。
二、小能作大。 四、多能变一。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现无方。 二、应变不测。
二、天耳 闻声无碍,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无碍,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过去世事无碍,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观色无碍,是曰天眼。
六、漏尽 自能漏尽,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不尽等,是曰漏尽。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漏即五住烦恼惑也,谓如来断五住惑尽,不受二种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漏尽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的智。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的智。
漏尽比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烦恼断尽之比丘,即阿罗汉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比丘,即阿罗汉。
(术语)烦恼断尽之比丘,即阿罗汉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比丘,即阿罗汉。
漏尽意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烦恼断尽而心意解脱也。是为小乘阿罗汉之證果。无量寿经下曰:「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维摩经佛国品曰:「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同注曰:「肇曰: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阿罗汉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之后心意获得解脱,这是小乘阿罗汉所證得之果。
(术语)一切烦恼断尽而心意解脱也。是为小乘阿罗汉之證果。无量寿经下曰:「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维摩经佛国品曰:「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同注曰:「肇曰: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阿罗汉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之后心意获得解脱,这是小乘阿罗汉所證得之果。
漏尽智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力之一。
(术语)十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