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欲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漏之一。欲界之见思二惑也。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而造作诸业,漏落于欲界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
【佛学常见辞汇】
三漏之一。(参见:三漏)
【三藏法数】
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三漏
【佛学大辞典】
(名数)漏者烦恼之异名。统收三界一切之烦恼为三种:一、欲漏,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异名,总称色界无色界,是于色界无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之一者。三、无明漏,谓三界一切之无明。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漏,欲界中除无明,其馀一切之烦恼名之。二有漏,色无色界中除无明,其馀一切之烦恼名之。三无明漏,三界中之无明名之。成实论十曰:「欲界中除无明,馀一切烦恼名为欲漏。色无色界有漏亦如是,三界无明名无明漏。」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馀,故言漏尽也。」涅槃经三十七曰:「善男子!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智者应当观是三漏所有罪过。」
【佛学常见辞汇】
漏是烦恼的别名。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烦恼;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别名,指色界之一切烦恼;三、无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无明烦恼。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记)
漏,失也落也。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离也,然有因果之分。惑业为诸漏之因,生死为诸漏之果也。
〔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即色界、无色界见、思烦恼也。谓众生因此烦恼,不能出离色、无色界,故名有漏。
〔三、无明漏〕,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痴惑也。谓众生因此无明,漏落三界,故名无明漏。
无明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漏之一。无明能令众生漏落于生死不能出离,故曰漏。
【佛学常见辞汇】
三漏之一。(参见:三漏)
【三藏法数】
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痴惑也。谓众生因此无明,漏落三界,故名无明漏。
三漏
【佛学大辞典】
(名数)漏者烦恼之异名。统收三界一切之烦恼为三种:一、欲漏,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异名,总称色界无色界,是于色界无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之一者。三、无明漏,谓三界一切之无明。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漏,欲界中除无明,其馀一切之烦恼名之。二有漏,色无色界中除无明,其馀一切之烦恼名之。三无明漏,三界中之无明名之。成实论十曰:「欲界中除无明,馀一切烦恼名为欲漏。色无色界有漏亦如是,三界无明名无明漏。」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馀,故言漏尽也。」涅槃经三十七曰:「善男子!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智者应当观是三漏所有罪过。」
【佛学常见辞汇】
漏是烦恼的别名。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烦恼;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别名,指色界之一切烦恼;三、无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无明烦恼。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记)
漏,失也落也。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离也,然有因果之分。惑业为诸漏之因,生死为诸漏之果也。
〔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即色界、无色界见、思烦恼也。谓众生因此烦恼,不能出离色、无色界,故名有漏。
〔三、无明漏〕,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痴惑也。谓众生因此无明,漏落三界,故名无明漏。
无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a%srava,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俱舍论二十曰:「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文句一曰:「毗昙云:漏落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没有烦恼的意思。
无漏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也。如三乘圣人所得之戒定慧及涅槃是。俱舍论一曰:「虚空等三种无为,及道圣谛名无漏法。所以者何?诸漏于中不随增故。」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之法。出世间的一切无为法,都是清净无烦恼之法,如三乘圣人所證得的戒定慧和涅槃,就是出世间的无漏法。
无漏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无漏清净之戒定慧證涅槃果,谓之无漏因。四谛中之道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漏果的业因,如四谛中的道谛是。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漏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漏道所得之果德也。四谛中灭谛之涅槃是。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的道果,如四谛中灭谛的涅槃是。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既断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无漏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漏清净之世界也。又谓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的世界,即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无漏界者,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
无漏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漏智之根本也,有三种,名曰三无漏根。(参见:三无漏根)
无漏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神通中前五通为有漏通,后之漏尽通为无漏通。前五于有漏道可得,后一者非无漏道,不能得也。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的神通。在六通中,前五通是有漏通,第六漏尽通才是无漏通。
无漏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三乘之人,离烦恼无染之清净智也。断惑證理,即此智之用。法华经方便品曰:「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此智有断惑證真的功用。
无漏路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漏清净之境界,不染污烦恼之世界也。
无漏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道之一。谓三乘之人。离烦恼垢染之戒定慧。四谛中之道谛是也。分之为见修无学之三道。
【佛学常见辞汇】
二道之一。(参见:二道)
【三藏法数】
谓般若波罗蜜能成就出世间无漏涅槃之果,是名无漏道。(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三十曰:「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證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为无碍道,正證理之智慧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系缚于惑也。自在證理之义也。凡断一切之惑,必存此二道。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解脱道者。谓已解脱所应断障最初所生。道义云何?谓涅槃道,乘此能往涅槃城故。」【又】一、难行道,修难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谓在此娑婆世界,欲修六度万行而因以成佛也,此法难行,故谓之难行道。二、易行道,易修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谓信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而因以成佛者,此法易行,故谓之易行道。是龙树菩萨所判,而净土门诸家之教判皆依之。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至阿惟越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中略)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地(Avaivartya)者。」【又】一、有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见谛以前之一切行法,悉云有漏道。二、无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见谛后顺谛理所修之一切之行法,皆曰无漏道。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见谛已前,未断一毫之烦恼,其所修之行法,悉杂烦恼之垢染,故云有漏。见谛以后,已断一分之烦恼,离烦恼之垢染,故其行法谓之无漏。【又】一、教道。方便教示之道也。二、證道。诸佛所證之实理也。此教證之二道。据十地论一,所谓「叹说者于中有二种:一者为说阿含义,二者为證入义。」而立。大乘义章九曰:「證教两行出地经论,所言證者,乃知得之别名也。实观平等契如,故名證。(中略)上德下被为教。」然如天台一家,借此教證二道:一以判今昔之权实,一以释别教之教权證实。判今昔之权实者,前四时系随他意之说,故判为教道之方便。第五时,系随自意之说,故判为教道之真实(玄义三)。释别教之教权證实者,四教虽均有教證之二道,然藏通之二教,随于界内之机情而说,故其教勿论,论其所證之理,亦为偏真之空理,则教證均为权也。圆教,能入之教门,所入之理,均随佛之自意,则教證均为实也。惟别教能入之教门,随于界外钝根之机情,次第断破九界二边之法,而显佛界中道之理,是为随情之权。然所入之理,称为中道,九界即佛界,不为中偏所隔,故与圆教同为證实也。为释此教證之权实,借用彼二道之名耳(辅行三),由此而辅行出约行约说二种之教證。约行之教證,就行人之观行而立教證也。别教之行人,地前之间,依佛之隔历次第之方便教,修次第之三观,故以之为教道。至于初地,则自證入圆融之三观,故以之为證道。盖地前之观行,为教道方便。地上之观行,为證道真实也。约说之教證,就如来之说法而别教證也。佛对于地前之人,通于一教之始终(即地前以上)。就别教之当分,说隔历次第之法,为约说之教道。又佛对于地前地上之人,详说中道,为约说之證道。由此而论。于别教论證道,非别教当分之说,乃存行人之亲證隔历(约行之證道),及默示如来已證之圆融而已,因而可知别教之分际。
【佛学常见辞汇】
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彼国中,仗佛威神,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摄。2。有漏道和无漏道。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后而顺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三藏法数】
(出婆娑论并净土十疑论)
〔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彊,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易行道〕,谓凭信佛语,修行念佛三昧,求生净土。复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三藏法数】
(出止观辅行记)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證道〕,證道亦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初地位中,破无明微细之惑,證中道真实之理,是名约行證道;二谓如来自说,此十地法,我已亲證,是名约说證道。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智,能證八谛下无为之理,此八智已离惑缚,是名解脱道。(八智者,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也。)
【三藏法数】
(出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一、有漏道〕,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波罗蜜,能成就世间有漏生死之果,是名有漏道。(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二、无漏道〕,谓般若波罗蜜能成就出世间无漏涅槃之果,是名无漏道。(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无漏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随染烦恼性质之纯真无垢智慧也。即三乘之圣智是。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的智慧。
无漏法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清净,本离烦恼之漏垢,故云无漏。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无漏法性之妙身。」
无漏后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乘无学果之身也。既断烦恼曰无漏,生死之最后身,曰后身。法华经授记品曰:「诸声闻众,无漏后身,法王之子。」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叫做无漏,最后一次生死的身叫做后身,无漏后身就是二乘无学果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