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鄙滞(鄙滯)
蔽固阻滞。 晋 杨羲 《紫微作》诗:“虚刀挥至空,鄙滞五神愁。”
分類:阻滞
《漢語大詞典》:执滞(執滯)
犹执著。固执,拘泥。旧唐书·陆贽传:“卿所奏陈,虽理体甚切,然时运必须小有改变,亦不可执滞,卿更思量。”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行言 ﹞性执滞,有劫贼五六人匿军家,取来直不肯与,尽杖杀之。” 鲁迅 《华盖集·题记》:“我今年偏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
《國語辭典》:泥滞(泥滯)  拼音:nì zhì
拘泥固执。《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算实者挺其效。」
《漢語大詞典》:泥滞(泥滯)
淤积的污泥。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 尹知章 注:“泥涂为滞者,亦溃决之令通也。”
分類:淤积污泥
《漢語大詞典》:滞义(滯義)
疑难的意义。三国志·魏志·袁涣传“ 涣 子 侃 ,亦清粹閒素,有父风,歷位郡守尚书” 裴松之 注引《袁氏世纪》:“著书十餘万言,论治世之务,为《周官》传,及论五经滞义,圣人之微言,以传於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三乘佛家滞义, 支道林 分判使三乘炳然。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 明 杨慎 《云龙风虎》:“古人多倒语成文,后人不达,便成滞义。” 清 姚鼐 《仪郑堂记》:“ 郑 君 康成 总集其全,综贯绳合,负閎洽之才,通羣经之滞义。”
分類:疑难意义
《漢語大詞典》:昏滞(昏滯)
昏乱而不顺畅。 唐 玄觉 《禅宗永嘉集·发愿》:“心无乱想,不有昏滞,不生断想。”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若才乏儁颖,思多昏滞,费词既甚,叙事纔周。”
《漢語大詞典》:滞穷(滯窮)
指滞淹穷困的人。 宋 曾巩 《送赵资政》诗:“膏泽涵荒阻,春阳煦滞穷。”
分類:穷困
《漢語大詞典》:滞囚(滯囚)
拘禁未审决的囚犯。宋史·孝宗纪一:“辛酉,以淫雨,詔州县理滞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尚书 金纯 以疾在告,上令太医往视药,时上以天气炎热,勅法司疏决滞囚。”
分類:拘禁囚犯
《漢語大詞典》:滞下(滯下)
中医指痢疾。《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痢疾总括》:“大瘕小肠大肠泻,肠癖滞下古痢名,外因风暑湿蒸气,内因不谨饮食生。”注:“滞下者,积汁垢腻,与湿热滞於肠中,因而下也。”
分類:中医痢疾
《國語辭典》:滞气(滯氣)  拼音:zhì qì
郁结于胸中之气。唐。罗隐薛阳陶觱篥歌〉:「高飘咽灭出滞气,下感知己时横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老先生尊容滞气,应主人眷不宁。然不是生成的,恰似有外来防碍,亦可趋避。」
分類:郁积
《漢語大詞典》:滞塞(滯塞)
阻塞不通。《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 唐 孔颖达 疏:“纪理众川,使不壅滞者,谓众川有所注入, 江 汉 能统引之,不使其水壅遏滞塞,常时通流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尝考古官制,检搜羣书,不过两月之久,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亦欲于故纸堆中求之。”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剧本写作的经过》:“今晨起开始写新第二幕,进行颇速,思绪层出,写到后来生了滞塞。”
《漢語大詞典》:疏滞(疏滯)
(1).疏远淹滞。 北魏 温子昇 《为广阳王渊具言城阳王徽构隙意状》:“以 徽 褊心,衔臣切骨。臣以疏滞,远离京輦,被其构阻,无所不为。”
(2).疏理积压的政务。明史·李昌祺传:“与右布政使 萧省身 绳豪猾,去贪残,疏滞举废,救灾恤贫,数月,政化大行。”
《國語辭典》:屈滞(屈滯)  拼音:qū zhì
1.命运乖滞,屈居下位的人。《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步骘传》:「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
2.应对困难。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八:「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华无不应声屈滞。」
《漢語大詞典》:枉滞(枉滯)
指不得申雪的冤屈或冤案。《宋书·后废帝纪》:“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魏书·刑罚志:“如谓规不测之泽,抑絶讼端,则枉滞之徒,终无申理。”北史·源怀传:“时百姓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
《漢語大詞典》:滞顽(滯頑)
迟钝固执。 宋 曾巩 《谢杜相公启》:“伏念 巩 志虽策礪,性寔滞顽,行不足比古之人,材不足适时之用。”
分類:迟钝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