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圮溺
淹毁。《宋史·钱暄传》:“ 台 城恶地下,秋潦暴集,輒圮溺,人多即山为居。”
《骈字类编》:狮溺(狮溺)
《癸辛杂识》:元时有贡狮子者,首类虎,身如狗,青黑色。宫中以为不类所画者,疑非真。使其牵入虎牢,皆俯首帖耳不敢动,狮子遂溺于虎之首,虎亦莫敢动也。乃知为真狮子。
《高级汉语词典》:容溺
溺爱
《漢語大詞典》:救火拯溺
见“ 救焚拯溺 ”。
《國語辭典》:见溺不救(見溺不救) 拼音:jiàn nì bù jiù
看见别人溺水而不援救。比喻见死不救。唐。皇甫枚《王知古》:「主与小子,皆不在家,于礼无延客之道。然僻居与山薮接畛,豺狼所嗥,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漢語大詞典》:流溺忘反
犹言流连忘反。《宋书·傅亮传》:“前车已摧,后鑾不息,乘危以庶安,行险而徼幸,於是有颠坠覆亡之祸,残生夭命之衅。其故何哉?流溺忘反,而以身轻於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