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垫溺(墊溺)
淹入水中。《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昬垫” 孔 传:“言天下民昬瞀垫溺,皆困水灾。”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千年不拥溃,万姓无垫溺。”金史·康元弼传:“ 大定 二十七年, 河 决 曹 濮 间,濒水者多垫溺。”
分類:水中
《國語辭典》:沉溺  拼音:chén nì
1.沉没。《韩非子。说疑》:「饥饿于山谷,或沉溺于水泉。」
2.积习太深。《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今论者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
3.湿疾。《左传。成公六年》:「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
4.陷于困厄。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
《漢語大詞典》:溺人
(1).落水遭淹的人。左传·哀公二十年:“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尉缭子·攻权:“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寻援溺人。”
(2).喻指沉沦不能自拔的人。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之八:“我是溺人今已矣,愿他人做自由神。”
(3).谓使人沉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击毯、畋猎之乐,皆溺人者也。”
《國語辭典》:桀溺  拼音:jié nì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孔子游楚时,见桀溺与长沮耦耕,便使子路向他探问过河的渡口。
分類:隐者隐士
《漢語大詞典》:溺心
(1).沉溺心灵。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於红紫。”
(2).潜沉心志。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但古人於艺以为聚精会神极深研几之实,而今人於艺则以为溺心玩物争能好胜之具。” 宋 杨楫 《〈云谷杂记〉题跋》:“予既嘉其为人,且虑其溺心於是,反缓其所当行者。”
《國語辭典》:没溺(沒溺)  拼音:mò nì
沉溺。汉。刘向《说苑。卷一七。杂言》:「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朱子语类辑略。卷三。力行》:「若只管没溺在里面,都出头不得,下梢只管衰塌。」
分類:沉迷沉没
《漢語大詞典》:漂溺
(1).冲没,淹没。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 唐 韦应物 《使云阳寄府曹》诗:“百里次 云阳 ,閭阎问漂溺。”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二:“奔流未已坑穀平,折苇枯荷恣漂溺。”
(2).指漂没溺死。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温将军:“是年 乍浦 潮灾,漂溺数千人。”
分類:淹没溺死
《漢語大詞典》:沦溺(淪溺)
(1).沈没;淹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涉精神之渊,则沦溺而自失也。” 宋 戴埴 鼠璞·防海:“次至 向头 、 料角 ,水势湍险,一失水道,舟必沦溺。”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九:“虽大水泛溢,高岸皆沦溺,而洲不没。”
(2).谓陷入不良的境地或痛苦的境界而难以自拔。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能独见崇替之理,自拔沦溺之中,舍败德之嶮涂,履长世之大道者,良甚鲜矣。”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彼 彭二林 者,又何所为而甘弃其饮酒食肉之身,昏瞀叫号,靡所胁驱,而遽自沦溺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夫使人元气黮浊,性如沉垽,或灵明已亏,沦溺嗜欲,斯已耳。”
(3).衰微。 宋 叶适 《习学记言序目·汉书·帝纪》:“如 李翱 之徒亦号高世之材,所求尚不过如此,然则后之人材日以沦溺,其势必然。”
《漢語大詞典》:援溺
救人于苦难。魏书·萧衍传:“致符上帝,援溺下土。”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慈善家之踊跃》:“虽有缨冠被髮之怀,而无从施援溺救焚之计,此则仁人志士所为北望伤心,不啻己飢己溺者矣。”参见“ 援手 ”。
分類:救人苦难
《國語辭典》:援手  拼音:yuán shǒu
助人一臂之力使其解脱困境。语本《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后用以泛指救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公卿宣淫,误人儿女。不遇援手,焉复其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父陷冤狱,得公一语可活。公肯援手,当不惜此身。」
《國語辭典》:溺爱(溺愛)  拼音:nì ài
过分宠爱。南朝梁。江淹 空青赋:「赵妃燕后,秦娥吴娃,溺爱靡意,魂飞离。」《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示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
《漢語大詞典》:救溺
(1).救助落水的人。吕氏春秋·举难:“救溺者濡,追逃者趋。”宋史·毕仲游传:“官非諫官,职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救溺也。”
(2).引申为救助危难中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论荣贵则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则讳覆餗而不记。”参见“ 救焚拯溺 ”。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周书。卷四五。儒林传。熊安生传》:「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书。卷四七。柳机传》:「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
《國語辭典》:溺水  拼音:nì shuǐ
陷落水中。如:「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以防溺水事件发生。」
分類:溺水水里
《漢語大詞典》:溺冠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骑士曰:‘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后遂以“溺冠”为凌辱儒生的典故。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彼其傲慢凌侮,每每如是,人皆知之矣。溺冠骑项,靡所不至。” 清 唐孙华 《记里中事》诗之二:“书牘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
分類:凌辱儒生
《國語辭典》:溺志  拼音:nì zhì
心志极端的沉湎于某事。《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新唐书。卷一二九。严挺之传》:「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
分類:心志沉湎
《漢語大詞典》:胥溺
相继沉没。语本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郑玄 笺:“胥,相也。” 明 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只是将倾大厦,非一木能支;胥溺神州,岂隻手可援?” 明 何景明 《古诗·中林之棘》:“火之方殷,不戒胥燔;水之方割,不戒胥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群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