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79,分112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王寿衍(字 眉叟 号 玄览、溪月 )
苏天爵(字 伯修 世称 滋溪先生 )
吕良佐(字 辅之 号 璜溪处士 )
释自如(别称 一溪如公 )
支渭兴(号 龙溪 )
邵亨贞(字 复孺 号 清溪、贞溪 )
宋濂(字 景濂 号 潜溪、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世称 太史公 文宪 )
丁清溪
傅梅溪
刘一飞(字 景翔 号 溪山 )
刘雪溪
吴梅溪
张冰溪
李琳(号 梅溪 )
其它辞典(续上)
文文溪王寿衍(字 眉叟 号 玄览、溪月 )
苏天爵(字 伯修 世称 滋溪先生 )
吕良佐(字 辅之 号 璜溪处士 )
释自如(别称 一溪如公 )
支渭兴(号 龙溪 )
邵亨贞(字 复孺 号 清溪、贞溪 )
宋濂(字 景濂 号 潜溪、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世称 太史公 文宪 )
丁清溪
傅梅溪
刘一飞(字 景翔 号 溪山 )
刘雪溪
吴梅溪
张冰溪
李琳(号 梅溪 )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53 【介绍】: 元杭州人,字眉叟,号玄览,又号溪月。道士陈义高弟子。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提举杭州开元宫事。历主杭之佑圣观、玉隆万寿宫。仁宗延祐初授弘文辅道粹德真人,领杭州路道教事。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眉叟,杭州人。至治中徵授弘文辅道粹德真人主杭之开元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52 【介绍】: 元真定人,字伯修。由国子生授大都路蓟州判官,累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明于详谳。入为奎章阁授经郎,历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宪纲大振。改吏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知无不言,夙夜谋画,须发尽白。顺帝至正初,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充京畿奉使宣抚,究民苦,察奸吏,都人有包、韩之誉。以忤时相,罢归,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统兵镇压天完红巾军,卒于军。为学博而知要,文章长于叙事,诗尤得古法,学者称滋溪先生。有《国朝名臣事略》、《滋溪文稿》、《元文类》等。元诗选
天爵,字伯修,真定人。父志道,官至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卒。天爵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祐四年,马祖常以御史监试国子员,试《碣石赋》,天爵文雅驯美丽,考究详实,拔置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元统初,累拜监察御史,迁翰林待制。后至元间,累迁礼部侍郎,出廉访淮东。入为枢密判官,改吏部尚书,进参议中书省事。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出廉访山东,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历大都路总管两浙都转运使。十二年,淮右江东盗起。仍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伯修多知辽金故事。为文长于序事,而诗尤得古法。新安赵汸称其明洁而粹温,谨严而敷畅,若珠璧之为辉,菽粟之为味。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尝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七十卷、《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伯修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故自成均诸生以至历官翰苑,凡前言往行与当世之所可述者,无不笔之于简册。国子助教陈旅称其学博而识正,非虚誉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1359 【介绍】: 元松江上海人,字辅之,号璜溪处士。性至孝。不肯出仕。顺帝至正间兵起,总帅欲授为华亭令,辞,请以白衣议事,自集白甲保乡里。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如。闽人也。元兵下江南。师年少为游兵所掠。至临安。弃之而去。富民胡氏收养之。令伴其子弟。读书乡塾。凡遇讲书。辄凝神静听。嘿识无所遗忘。胡氏目之而喜。因子之既长。命𨽻里中无相寺为僧。参云峰高公于径山。得旨。师戒检精严。法服应器不离体。初住浙江万寿寺。后有大家黄氏。重师道行。常供以伊蒲塞馔。一日请归其家。进供愈勤。乃开私帑。示所藏金玉烂然。欲师一动其心。师顾而笑。师谓左右曰。彼黄氏。以帑中宝示我。欲诱我死去为其子耳。殊不知我视此为粪土。古人堕此辙者何限。非但为其子。为其牛马者有之。我自是其疏黄氏矣。天历初。中天竺笑隐诉公。奉诏。开山大龙翔寺。因举代住中天者三人。御笔点师名。宣政院具蔬敦请。化时。灵异极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叙州长宁人,号龙溪。文宗至顺初进士。官至中奉大夫,四川行省参政。善属文。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81 【介绍】: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学士文集》。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濂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有《宋学士文集》。人物简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授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谥“文宪”。有《宋学士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华人。洪武时官学士。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入仙华山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经,为元史总裁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太子赞善大夫。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翰苑、芝园、萝山诸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见濂,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降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 沈士谦《明良录略》:濂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 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吁!可悲也!」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道士。杭州人。工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嵩、王辉、马麟。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元人传记
字景翔,号溪山。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工花鸟杂画。
人物简介
皇元风雅
揔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长沙人,号梅溪。工词章。尝游汴京。有《六么令》、《木兰花慢》等词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