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79,分112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戴溪(字 肖望、少望 世称 岷隐先生 文端 )
冯延登(字 子俊、子骏 号 横溪翁 )
薛绂(字 仲章 世称 符溪先生 )
柴中行(字 与之 世称 南溪先生 献肃 )
熊刚大(世称 古溪先生 )
苏大璋(字 颙之 号 双溪 )
阳枋(名 昌朝 字 宗骥、正父 号 字溪、字溪居士 世称 大阳先生 )
释广闻( 佛智 号 偃溪 林 )
陈梦庚(字 景长 号 竹溪 )
林希逸(字 肃翁 号 竹溪、庸斋、鬳斋 )
黄登(字 瀛父 号 南溪 )
李南金(字 晋卿 号 三溪冰雪翁 )
吴子良(字 明辅 号 荆溪 )
赵密夫(号 竹溪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弘相(号 西溪 )戴溪(字 肖望、少望 世称 岷隐先生 文端 )
冯延登(字 子俊、子骏 号 横溪翁 )
薛绂(字 仲章 世称 符溪先生 )
柴中行(字 与之 世称 南溪先生 献肃 )
熊刚大(世称 古溪先生 )
苏大璋(字 颙之 号 双溪 )
阳枋(名 昌朝 字 宗骥、正父 号 字溪、字溪居士 世称 大阳先生 )
释广闻( 佛智 号 偃溪 林 )
陈梦庚(字 景长 号 竹溪 )
林希逸(字 肃翁 号 竹溪、庸斋、鬳斋 )
黄登(字 瀛父 号 南溪 )
李南金(字 晋卿 号 三溪冰雪翁 )
吴子良(字 明辅 号 荆溪 )
赵密夫(号 竹溪 )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弘相。号西溪。出沂水王氏。初弃家为佛子。事祖照上人。以通经得僧服。乃恣读内外书凡十年。多所究观。闻虚明亨公住普照。道价重一时。尽弃所学而学焉。虚明知其不凡。欣然纳之。又十年。乃佩其印。出世住郑州之大觉。嵩山之少林。沂州之普照。最后住清凉。师勤于按纳。有咨决之者。为之徵诘开示。倾囷倒廪。无复馀地。故虽退居谢事。而学者益亲之。为人款曲周密。而疾恶太甚。人有不合理者。必赤数之。怫然之气。不能自掩。平居教学者曰。禅道微矣。非专一而静。则决不可入。世间学解。谩费日力耳。及自为诗。并言语动作。一切以寓之。至食息顷不能忘。元遗山好问。与师同游兰若峰。道中谈避𡨥时事。师以为凡出身以对世。能外生死。然后能有所立。生死虽大事。视之要如翻覆手。然则坎止流行。无不可者。此须从静功中来。念念不置境。当自熟耳。时小雪后。路峻而石滑。师已老。力不能自持。足一跌翻折而坠。同行者失声。而莫能救。直下数十尺。仅碍大树而止。遗山惊问。师神色自若。徐云。学禅四十年。脚跟乃为石头取勘。闻者皆大笑。因共叹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而不妄也。年六十四而寂。所著文集三。曰归乐。曰退休。曰清凉。并语录一卷。传诸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肖望,一作少望,世称岷隐先生。孝宗淳熙五年,别头省试第一。历太学博士,奏请于两淮立农官,以为救农之策。累迁太子詹事兼秘书监,奉太子赵询之命,类《易》、《春秋》、《资治通鉴》等书,各为说以进。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端。有《石鼓论语问答》、《春秋讲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等。全宋诗
戴溪(?~一二一五),字肖望,一作少望,学者称岷隐先生(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别头试第一。历监潭州南岳庙,湖州教授(《梅涧诗话》卷下)。光宗绍熙初主管吏部架阁文字,除太学录兼实录院检讨官。累迁兵部郎官。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以太子詹事兼秘书监。官至权工部尚书。嘉定八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史》卷四三四有传。全宋文·卷六四三○
戴溪(?——一二一五),字肖望,一作少望,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省试第一,监潭州南岳庙,领石鼓书院山长。绍熙初主管吏部架阁文字,除太学录兼实录院检讨官,升博士。改宗正簿,累官兵部郎官。开禧间,召为资善堂说书,由礼部郎中六转为太子詹事兼秘书监。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嘉定八年卒,绍定间追谥文端,学者称岷隐先生。著有《易经总说》二卷、《曲礼口义》二卷、《学记口义》二卷、《诗说续》三卷、《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存)、《春秋讲义》四卷(存)、《通鉴笔议》三卷、《石鼓论语答问》三卷(存)、《石鼓孟子答问》三卷、《岷隐文集》。见《宋史》卷四三四本传,《宋元学案》卷五三,《两浙名贤录》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33 【介绍】: 金吉州吉乡人,字子俊,号横溪翁。章宗承安二年词赋进士。调临真主簿。转宁边令,岁荒,发粟赈贷,全活甚众。累迁国子祭酒,哀宗正大八年,以翰林学士承旨,使蒙古,被扣留。命招凤翔帅,不从。以刀截其须,岸然不动。后放还。历礼、吏二部侍郎。汴京被围时,仓猝逃难,为骑兵所缉,不屈,投井死。年五十八。中州集
延登,字子骏,吉州人。承安二年进士。令宁边日,适閒閒公守此州,与之考论文义,相得甚欢,故子骏诗文皆有律度。正大末,奉命北使,见留。使招凤翔,不从,欲杀者久之,割其须髯,羁管丰州,二年乃得还。天兴初元,授礼部侍郎。京城陷,自投井中。子骏资禀淳雅,与人交殊款曲。读书长于易、左氏传,好贤乐善,有前辈风调。尝欲作国朝百家诗而不及也。有集号横溪翁。予过大名,见于其子源,如赋德顺道院陇泉云:玉垒制方维,琼浆閟仙宅。何人斸云根,一旦泄地脉。金匮锁龙漦,月窟逗蟾液。铜壶漏水清,玉斗天醴碧。光摇日千道,影落天一席。窈然仇池穴,自与天壤隔。又登封途中遇雨留僧舍云:湿云若烟低,飞雨如矢集。近山衣巳凉,薄寒复相袭。霁景函草木,秋意满原隰。林红寒更殷,山翠晴更湿。不知高几许,但见苍壁立。群峰谁暇数,庭笋纷戢戢。腾掷来眼中,左右疲顾揖。皆其得意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定龙游人,字仲章。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为成都教授。累迁秘书郎。以廷对极言韩侂胄奸诈,坐劾去。尝知黎州,筑玉渊书院以讲学,学者称符溪先生。与魏了翁讲明《易》学,著《则书》十卷,了翁叹服不逮。全宋诗
薛绂,字仲章,学者称符溪先生,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南宋馆阁续录》卷八),授成都教授。宁宗开禧初知汉源县(清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秘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六年,由知永康军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一)。尝筑玉渊书院讲学。有《则书》十卷(《宋元学案》卷七二),已佚。全宋文·卷六五九七
薛绂,字仲章,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一作夹江(今四川夹江)人。幼颖悟,日诵万言,举淳熙十一年进士,为成都教授、四川宣抚司幕官,累迁秘书郎、知永康军。知黎州,筑玉渊书院以讲学,学者称符溪先生。著《易则》十卷。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二、职官七五之一,《宋史》卷一五九,《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元学案》卷七二及《鹤山集》卷九一《哭薛秘书绂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与之。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时禁道学,终不肯非议程颐为伪学。宁宗朝累迁知赣州。奉祠归,讲学南溪,人称南溪先生。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有《书集传》、《易系集传》等。全宋诗
柴中行,字与之,学者称南溪先生,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时禁伪学,中行拒绝考校,以母丧免。后起为江州教授,累迁太常主簿,出知光州。迁京西转运使、知襄阳府。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以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二年出知赣州。逾年请老,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史》卷四○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七一○
柴中行,字与之,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人。绍熙元年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历江州学教授,广西转运司干办公事,摄昭州郡事。嘉定初,差主管尚书吏部架阁文字,迁太学正,升博士,除太常主簿,转军器监丞。出知光州,迁京西转运使兼提刑,改直秘阁、知襄阳兼京西帅、江东转运判官、湖南提刑。入为吏部郎官,擢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调秘书监、崇政殿说书。进秘阁修撰、知赣州。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卒,谥献肃。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宋史》卷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7—1267 【介绍】: 宋合州巴川人,初名昌朝,字宗骥,一字正父,号字溪。理宗淳祐元年赐进士出身。历昌州监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尝从□渊游,人称大阳先生。有《易说》、《字溪集》。全宋诗
阳枋(一一八七~一二六七),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巴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早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学。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冠乡选。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因蜀乱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四年,监昌州酒税。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有诗词、讲义等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字溪集》十二卷。事见本集附录《纪年录》、《字溪先生阳公行状》。 阳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断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四七七
阳枋(一一八七——一二六七),初名昌朝,字宗骥,易名枋,字正父,自号字溪居士,合州巴川(今四川铜梁东南)人。端平元年冠乡选,淳祐元年赐同进士出身,历官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晚以子炎卯贵加官至朝散大夫。咸淳三年十月卒,年八十一。枋为㬊渊弟子,人称大阳先生。有《易说》、《字溪集》。见《有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纪年录》(《字溪集》卷一二),《宋元学案》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广闻。闽之侯官林氏子。家世业儒。疏眉秀目。哆口丰颐。从季父智隆于宛陵光孝。十八得度受具。初见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追随甚久。闻浙翁唱道天童。袖香谒之。初见机道龃龉。翁移径山。师踵至。翁笑迎曰。汝来耶。一夕坐檐间。闻更三转入室。曳履而蹶。如梦忽醒。翌朝造翁室。翁举赵州洗钵盂话。师将启吻。翁遽止之。平生疑情。当下冰释。绍定戊子。四明制阃胡公。以小净慈致之。历住香山万寿雪窦育王净慈灵隐径坞八山。所至革弊支倾。广容徒众。道化大行。有云。十字街头石幢子。无你遮护处。一声江上侍郎来。无你回避处。衲僧家。早出暮入。脚前脚后。也须仔细。忽然筑著磕著。净慈拄杖。别有分付。又云。一升三合。拄杖头边。万水千山。草鞋跟底。未言先领。谁家灶里。无烟撩起。便行是处。井中有水。莫道空来又空去。许多途路不相孤。洗发精醒。可谓善说法要矣。景定四年。寿七十五而化。师法嗣颇众。而独云峰高止泓鉴二公。能振起师道云。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又,偃溪广闻者,侯官林氏子,年十八得度受具。初见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追随甚久。参浙翁于天童,针芥虽投,自知未契。及再参于双径,一夕坐檐间,闻更三转入堂,曳履而蹶,如梦初醒。诘朝入室,翁举赵州洗钵盂䛡,将启吻,遽止之,平生疑情忽焉冰释。绍定时,由净慈历香山、万寿、雪窦、育王、灵隐、径坞上。堂云:“赵州吃茶去,金牛吃饭来,龙门多上客,有人续得末后一句,许入阿字法门。”景定四年六月十四日寂。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梦庚(一一九○~一二六七),字景长,号竹溪,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授潮州教授。秩满,入广西转运司幕。历浙西运司干办,知庐陵县,通判泉州。度宗咸淳二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有《竹溪诗稿》,已佚。事见《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二《陈吏部墓志铭》。今录诗十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全宋诗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按:集中有自注咸淳戊辰,可知卒年至少在此之后)全宋文·卷七七二六
林希逸(一一九三——?),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端平二年登进士第。初为平海军节度推官,淳祐中迁秘书省正字、少监,出知兴化军,又知饶州。景定中官司农少卿,咸淳中终中书舍人。从同县陈藻学,以道学名世;又工诗,善书画,与刘克庄相友。著《易讲》、《春秋传》、《考工记解》(存)、《老》《庄》《列》三子《口义》(存)。诗文集有《鬳斋前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续集》三十卷。见所撰《回新潮州林通判生日启》、《后村集序》等篇及《八闽通志》卷六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7—?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明辅,号荆溪。少从陈耆卿、叶适学。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宝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罢职,寻卒。有《荆溪集》、《荆溪林下偶谈》。全宋诗
吴子良,字明辅,号荆溪,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淳祐二年(一二四二)除淮东提举,四年除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五年为两浙转运判官(《咸淳临安志》卷五○)。八年以江南两路转运判官兼权隆兴府。官至太府少卿。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因忤史嵩之罢。有《荆溪集》,已佚,今存《荆溪林下偶谈》四卷。《宋元学案》卷五五、民国《临海县志》卷二二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七八六三
吴子良,字明辅,号荆溪,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幼从陈耆卿学,长登叶适之门。举宝庆二年进士,淳祐中为朝散大夫、直敷文阁、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权隆兴府,迁湖南转运使、太府少卿。宝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罢职,寻卒。著有《荆溪集》、《荆溪林下偶谈》(存)。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史翼》卷二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五五。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