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44,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高登(字 彦先 号 东溪 世称 东溪先生 )
李弥逊(字 似之 号 筠溪、筠溪居士、普现居士 )
邵缉(字 公序 号 荆溪 )
王铚(字 性之 别称 汝阴老民 世称 雪溪先生 )
赵立( 忠烈 字 德成 号 蔗溪 )
滕恺(字 南夫 号 溪堂 )
杨芾(字 文卿 号 南溪 )
孔传(名 若古 字 世文 号 杉溪 )
周葵(字 立义 号 荆溪、惟心居士 惠简 )
范浚(字 茂明 号 香溪 世称 香溪先生 )
李迎(字 彦将 号 济溪 )
郑厚(字 景韦、景常、叔文、景棠、叔友 世称 湘乡先生、溪东先生 )
郑樵(字 渔仲 号 溪西逸民、溪西遗民 世称 夹漈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刘才邵(字 美中 号 杉溪居士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高登(字 彦先 号 东溪 世称 东溪先生 )
李弥逊(字 似之 号 筠溪、筠溪居士、普现居士 )
邵缉(字 公序 号 荆溪 )
王铚(字 性之 别称 汝阴老民 世称 雪溪先生 )
赵立( 忠烈 字 德成 号 蔗溪 )
滕恺(字 南夫 号 溪堂 )
杨芾(字 文卿 号 南溪 )
孔传(名 若古 字 世文 号 杉溪 )
周葵(字 立义 号 荆溪、惟心居士 惠简 )
范浚(字 茂明 号 香溪 世称 香溪先生 )
李迎(字 彦将 号 济溪 )
郑厚(字 景韦、景常、叔文、景棠、叔友 世称 湘乡先生、溪东先生 )
郑樵(字 渔仲 号 溪西逸民、溪西遗民 世称 夹漈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8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全宋诗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杉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三八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八),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大观二年上舍释褐,为赣、汝二州教授,复为湖北提举学事干管文字。宣和二年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靖康元年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以亲老归侍,居閒十年。后迁秘书丞,历驾部、吏部员外郎,迁军器监。绍兴十三年八月为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又兼权直学士院,帝称其能文。时宰忌之,次年二月出知漳州,有政绩。绍兴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加显谟阁直学士。二十八年卒。著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37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全宋诗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与张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见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字彦先,号东溪。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金兵南下时,与陈东等上书乞斩蔡京等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权,登与东再次诣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高宗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廷对极言时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又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不屈豪强,不阿权贵。终为秦桧所忌,编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东溪集》。全宋诗
高登(?~一一四八),字彦先,学者称东溪先生,漳浦(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钦宗靖康初与陈东等诣阙上书,乞斩蔡京、童贯等六贼。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举进士,廷对时力陈时政缺失,试官忌其直,调富川县主簿。八年,召赴都堂审察,又上书万言及时议六篇,秦桧恶其讥己,授静江府古县令。古县为桧父旧治,郡守胡舜陟讽为桧父建祠,拒不应,遂诬以事入静江狱,会舜陟死而免。十四年,为潮州归善令,因所出秋试题触怒秦桧,编管容州。十八年卒。著有《东溪集》,已佚。今传明嘉靖林希元重编本《东溪先生集》,仅上下两卷,已非其旧。事见《晦庵集》卷七九《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祠记》、《东溪集》附录《东溪先生言行录》,《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高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东溪集》(据林希元重编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东溪集》(简称小集本)。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九五九
高登(?——一一四八),字彦先,学者称东溪先生,漳州漳浦(今福建漳浦)人。徽宗时为太学生。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南下,登与陈东上书乞斩六贼。次年,京师开封被困,因钦宗谋割地求和,并夺李纲、种师道兵权,又与陈东率军民数万伏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中绍兴二年进士,廷对,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摄新兴令。后召赴都堂审察,遂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拒绝为秦桧父建祠,被诬下狱。摄归善令,以考试命题忤秦桧,编管容州。有《东溪集》行世。见《宋史》卷三九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之,号筠溪。李弥大弟。徽宗大观三年进士。政和中累官起居郎,上封事直言朝政,贬知庐山,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八年。宣和末知冀州,募勇士,修城堞,力抗南下金兵。历任知州及监司。高宗绍兴七年召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复奏六事,鲠直如故。八年,试户部侍郎。秦桧复相,因反对屈节议和,被迫引退。九年,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十年,归隐福州连江西山。有《筠溪集》。全宋诗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溪先生文集》为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九四四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居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弥大弟。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单州司户,调郓州阳谷簿。政和四年二月,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十二月,引见上殿,改授承奉郎,迁秘书省校书郎,充编修六典检阅文字。六年,授尚书礼部员外郎。七年正月,守尚书司封员外郎。八年四月,擢为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冀、筠、饶、吉州。绍兴七年,召为左司员外郎,试中书舍人。时秦桧当国主和议,弥逊极论之,遂出知漳州。以力沮和议罢职,归隐西山十馀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五。有《筠溪集》(一名《竹溪先生文集》)二十四卷(存)。见《筠溪李公家传》(《筠溪集》卷末附),《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颍州汝阴人,字性之,自称汝阴老民,人称雪溪先生。记问赅洽,长于宋朝故事,藏书近万卷。官迪功郎。高宗建炎四年权枢密院编修官,纂集《祖宗兵制》,书成改京官,赐名《枢庭备检》。绍兴五年以右承事郎守太府寺丞。曾撰补《七朝国史》,诏给札奉御,九年上补录等,在奉祠中特迁一官。后书为秦桧所沮不克成。以言秦桧定徽宗陵名不当得罪。十三年在湖南安抚司参议任上献《太玄经解义》。另有《默记》、《雪溪集》等。全宋诗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全宋文·卷三九九二
王铚,字性之,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昭素之后。善属文,记问该洽,尤长宋代故实。南渡后寓居剡中,自称汝阴老民。建炎四年为迪功郎、权枢密院编修官,纂集先朝兵制。绍兴中为太府寺丞,后以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九年,上《元祐八年补录》、《七朝史》,特迁一官。徙湖南安抚司参议官,复上《太玄经解义》及《祖宗八朝圣学通纪论》。铚著述颇丰,今存《雪溪集》、《默记》、《王公四六话》、《补侍儿小名录》等。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三三、崇儒五之三四、《紫微集》卷三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七四、一二五、一四九、一五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史》卷二○六、四六五,《宋史翼》卷二七,《宋诗纪事》卷四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30 【介绍】: 宋徐州人。以敢勇隶兵籍。钦宗靖康初,以战功为武卫都虞候。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围徐州,王复拒守,命立督战,身中六矢,战愈勇。城陷,巷战昏死,苏后率残兵追击北还金兵,收复徐州,权知州事。同年末,率部往援楚州,连七战而达,虽中矢仍指挥取胜,奉诏守楚州。翌年,金兵攻城益剧,立率军搏杀,数挫金人攻势。后中飞炮而卒。谥忠烈。全宋诗
赵立,字德成,号蔗溪。理宗宝祐间权知永州。事见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二七四。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八一二二
赵立,字德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宝祐间初官广西,后权知永州。宝祐末李曾伯开广西制置司,复辟为本司机宜、通判邕州。见《可斋续稿》后卷七、八、九,《桂胜》卷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6—116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文卿,号南溪。以孝闻。高宗绍兴间岁饥,为亲负米百里外,遇盗欲杀夺之,因言事二亲而得释。喜购书,积至数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兖州仙源人,初名若古,字世文,号杉溪。孔道辅孙。南渡后,流寓衢州。博极群书,尤精《易》学。高宗绍兴中知邠州,锄强扶贫,民皆畏服。移知陕州,以平鼎、澧寇功进秩,改知抚州。官至中散大夫。卒年七十五。有《孔子编年》、《东家杂记》、《杉溪集》等,又续《白氏六帖》成三十卷,合称《白孔六帖》。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孔传,原名若古,字世文,晚号杉溪,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七代孙,道辅孙。建炎南渡,寓居衢州。绍兴二年擢知邠州,移陕州,改抚州,官至中散大夫。卒,年七十五。博极群书,尤精《易》学。著《续白氏六帖》(存)、《文枢要记》、《孔子编年》(存)、《东家杂记》(存)等,有《杉溪集》。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一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三引《阙里文献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4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徽州推官。高宗绍兴十一年,累除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因不肯附和秦桧,被劾落职。桧死,为直秘阁、知绍兴府,历知婺州。孝宗隆兴元年,拜参知政事,次年兼权知枢密院事。后与宰相虞允文、陈康伯不合,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卒谥惠简。有《圣传诗》及文集。全宋文·卷四一五二
周葵(一○九八——一一七四),字立义,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宣和六年进士。任监察御史,绍兴十一年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历官司农少卿、知信州、江东提点刑狱公事、太常少卿、知湖州、权尚书礼部侍郎兼权给事中,知太平州。隆兴元年六月拜参知政事,次年加资政殿大学士致仕。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三《周简惠公神道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51 【介绍】: 宋婺州兰溪人,字茂明,号香溪。高宗绍兴元年,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国,不起。闭门讲学,弟子数百人。有《香溪集》。全宋诗
范浚(一一○二~一一五○),字茂明,兰溪(今属浙江)人。学者称香溪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举贤良方正,不起,闭门讲学。朱熹以浚所撰《心箴》全载入《孟子集注》,由是知名。二十年卒,年四十九。遗文由其侄端臣编为《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事见本集吴师道后序、明童品《香溪先生传》。 范浚诗,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万历十三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全宋文·卷四二七一
范浚(一一○二——一一五一),字茂明,世称香溪先生,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祖上多居膴仕,浚绝意仕进。绍兴初举应贤良方正试,以秦桧当国辞不赴。讲学授徒,学生至数百人。潜心学问,精研六经诸子史传,所作词赋辞高意古。尝撰《策略》二十馀篇,皆经国之要务。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见童品《香溪范先生传》(《范香溪先生文集》卷首),《金华贤达传》卷八,《金华先民传》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4 【介绍】: 宋河南济源人,字彦将,号济溪。以恩补官。历知靖安、钱塘等县,累迁通判明州,奉祠。自闻伊洛之说,日手抄治心养性之学。有《济溪老人遗稿》。全宋诗
李迎(一一○三~一一七四),字彦将,济源(今属河南)人。以恩补将仕郎,调婺州都税院发运使。历温州推官,知钱塘、归安,通判明州。孝宗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二。有《济溪老人遗稿》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事见《周文忠集》卷七五《李君迎墓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景韦,或作景常,一字叔文。郑樵从兄。高宗绍兴五年进士。历泉州观察推官、广南东路茶盐司干办公事。为言者所论,罢归家居十年。后起为昭信军节度推官,改秩知湘乡县。博学,工文词,尤精于《易》,学者称湘乡先生。卒年六十一。有《六经奥论》、《湘乡文集》。全宋诗
郑厚,字景韦,莆田(今属福建)人,樵从兄。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为泉州观察推官、广南东路茶盐司干办,因忤秦桧罢。桧死,起昭信军节度判官。终知潭州湘乡县,卒于官,年六十一。《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二一○
郑厚(一一○○——一一六○),字景韦,一字景棠,又字叔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樵从兄。绍兴五年省试第一,擢进士第,调泉州观察推官。后为广南东路盐事司干办公事。十三年,言者希秦桧旨,劾其谄事赵鼎、谤议朝政,又罪其所著《艺圃折衷》排诋孟子,坐是废罢十馀年。秦桧死后,乃复起为昭信军节度推官,改知潭州湘乡县。绍兴三十年卒于官,年六十一。厚学问该博,工文词,自成一家,尤长于《易》。著有《通鉴分门类要》四十卷、《艺圃折衷》六卷及《湘乡文集》等,学者称溪东先生、湘乡先生,又与弟樵并称「二郑」。见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夹漈遗稿》卷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三、一四八、一四九,《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宋史翼》卷二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六,《四库提要辨證》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4—116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学者称夹漈先生。博学强记,闭门读书撰著三十年。尝出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广涉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高宗绍兴中以荐召对,授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为御史劾,改监南岳庙。给札归钞所著《通志》,书成,入为枢密院编修官。著述繁富,于史学主张广博会通,尊通史而抑断代。《通志》中二十略卓有创见。另有《夹漈遗稿》、《尔雅注》等。全宋诗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高宗绍兴间多次献书,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寻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钞所著《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枢密院编修,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同上书卷一九三)。次年病卒,年五十九(宋周必大《辛巳亲征录》)。著述繁富,所著《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郑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夹漈遗稿》为底本。校以清初钞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刊《函海》本(简称函海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三七三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又自号溪西逸民。勤于著述,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皆有论辨。绍兴间召对,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言者劾之,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抄所著《通志》。书成,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寻兼摄检详诸房文字。绍兴三十二年病卒,年五十九。樵著述颇多,曾称所作已成者凡四十一种,未成者八种。除别集《夹漈遗稿》外,今尚存《尔雅注》、《通志》等专书。《宋史》卷四三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