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5
词典
2
分类词汇
42
佛典
1
共45,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分类词汇
(续上)
相呴以湿
涸鳞濡沫
夏季季风
乾眼症
棕壤
紫色土
甘油
佛罗里达半岛
潮丝丝
淡水湖
地下灌溉
础润而雨
抢墒
湿乎乎
佛类词典
湿润心作意
《漢語大詞典》:
相呴以湿(相呴以濕)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
《
庄子·大宗师
》
:“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成玄英 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分類:
彼此
此以
湿润
《国语辞典》:
涸鳞濡沫(涸鳞濡沫)
拼音:
hé lín rú mò
泉水乾涸,鱼相互吐沫湿润对方。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比喻所给予的济助并不足以解决危难。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虽涸鳞濡沫,尚觖望于鲸波?」
分类:
泉水
乾涸
相互
吐沫
湿润
《国语辞典》:
夏季季风(夏季季风)
拼音:
xià jì jì fēng
夏季时,低气压笼罩大陆内部,海洋湿润的气流向大陆流动,此时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因而带来丰沛的雨量,称为「夏季季风」。
分类:
夏
低气压
笼罩
大陆
内部
海洋
湿润
气流
流向
流动
《国语辞典》:
乾眼症
拼音:
gān yǎn zhèng
病名。眼睛因泪水分泌异常,使角膜无法保持一定湿润度,而引起角膜发炎的病症。其原因包括缺乏维生素A、长时间结膜发炎及自体免疫方面的问题。可以人工泪液来改善症状,严重者则需以手术治疗。
分类:
病名
眼睛
泪水
水分
分泌
异常
角膜
保持
持一
湿润
《漢語大詞典》:
棕壤
又称棕色森林土。在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夏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分類:
棕色
森林
温带
湿润
地区
《漢語大詞典》:
紫色土
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由紫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土壤。呈紫色或紫红色。土壤矿物成分和酸碱度与母岩相近。肥力较高。土质疏松,易遭水土流失。中国在四川盆地分布最广。
分類:
亚热带
热带
湿润
地区
紫色
页岩
风化
发育
土壤
《國語辭典》:
甘油
拼音:
gān yóu
一种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黏稠液体。有甜味,是从油质、脂肪或糖浆分解而成,可作防腐剂及化妆剂的制造原料。也称为「洋蜜」。
分類:
糖浆
羟基
天然
存在
结合
甘油
发酵
生成
肥皂
制造
脂肪
化生
油脂
副产品
或是
丙烯
合成
产物
溶剂
湿润
柔软
剂和
和润
为生
许多
原料
《漢語大詞典》:
佛罗里达半岛
11.5万平方千米。地势低缓,多湖泊。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南端属热带气候。盛产柑橘、甘蔗。东部沿海海滩绵长,为著名旅游和疗养胜地。
分類:
平方
千米
地势
湖泊
大部分
亚热带
湿润
气候
《漢語大詞典》:
潮丝丝(潮絲絲)
微微湿润。
《老残游记》
第十三回:“﹝ 老残 ﹞又是愤怒,又是伤心,不觉眼睛角里,也自有点潮丝丝的起来了。”
分類:
微微
湿润
《國語辭典》:
淡水湖
拼音:
dàn shuǐ hú
水中含盐分极少的湖泊,盐度通常在千分之一以下,多有河流注入并连通外海。如太湖、洞庭湖等。
分類:
淡水湖
湖水
水中
中含
量小
湖泊
多分
分布
湿润
地区
《漢語大詞典》:
地下灌溉
又称“渗灌”。将灌溉水引入地下,湿润根区土壤的灌溉。有暗管灌溉和潜水灌溉。前者灌溉水借设在地下管道的接缝或管壁孔隙流出渗入土壤;后者通过抬高地下水位,使地下水由毛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层。地下灌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占用耕地,便于管理,但表土湿润不足,不利于苗期生长。
分類:
灌溉
水引
引入
入地
地下
湿润
土壤
《國語辭典》:
础润而雨(礎潤而雨)
拼音:
chǔ rùn ér yǔ
础石为水气所湿润,是将要下雨的预兆。比喻从微小的迹象中,就能知道事物的真相及发展。宋。
苏洵
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分類:
柱下
下石
湿润
预示
下雨
从小
小地方
可观
观察
大道理
《漢語大詞典》:
抢墒(搶墒)
指趁土壤湿润时突击播种。 康濯
《东方红》
第十章三:“地里刚完,场还没净,又下了一场好雨;人们赶着收好麦子,便又抢墒种麦茬。”
分類:
土壤
湿润
突击
播种
《漢語大詞典》:
湿乎乎(湿呼呼)
形容物体湿润的样子
雨后场院上湿乎乎的
分類:
容物
湿润
雨后
场院
湿润心作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作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