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青杨巷(青楊巷)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南齐书·始兴简王鉴传:“上为 南康王 子琳 起 青杨巷 第新成,车驾与后宫幸第乐饮。” 唐 韩翃 《送丹阳刘太真》诗:“春衣晚入 青杨巷 ,细马初过 皂荚桥 。” 清 厉鹗 《秋晓过敬身幽居》诗:“好在 青杨巷 ,题诗语最遒。”
(2).地名。在今 湖北省 江陵县 。隋书·儒林传·何妥:“时 兰陵 萧眘 亦有儁才,住 青杨巷 , 妥 住 白杨头 ,时人为之语曰:‘世有两儁, 白杨 何妥 , 青杨 萧眘 。’”
《国语辞典》:鄢水  拼音:yān shuǐ
河川名。位于湖北省境内,源出南漳县西的康狼山,东流至宜城县南,后分为二支,各入汉水。
《漢語大詞典》:张江陵(張江陵)
明 张居正 , 湖北 江陵 人,故称“张江陵”。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今上初重 张江陵 ,于御札不名,以后传旨批奏亦多不名,而羣臣諛附之,至于章疏,亦不敢示名。”
分類:湖北江陵
《漢語大詞典》:鄂垣
旧指 湖北省 省城 武昌 。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余时任北洋,电保制军(指 岑春煊 )移督 湖广 ,责以规復 鄂 垣。”
《国语辞典》:武胜关(武胜关)  拼音:wǔ shèng guān
位于河南省信阳县南,湖北省应山县东北山上的关隘。形势雄峻,平汉铁路凿隧道经此。
《国语辞典》:虎头关(虎头关)  拼音:hǔ tóu guān
地名。位于湖北省和河南省交界的大别山间,是湖北与河南间的重要隘道。
《国语辞典》:洛桑  拼音:luò sāng
Lausanne
城市名。位于瑞士西南部,濒日内瓦湖北岸。制革业兴盛,农产品丰富。气候良好,风景美丽,为欧洲人游憩之所。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所在地。
《漢語大詞典》:荆州市
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北岸。1949年设沙市市,1994年与江陵县合设荆沙市。1996年改称荆州市。人口145.3万(1995年)。为湖北省重要城市、长江河港和江汉平原物资集散地。工业以轻纺、电子、机械为主。名胜古迹有古章华寺(楚灵王行宫遗址)、万寿宝塔、春秋阁、孙叔敖墓等。
《漢語大詞典》:堂戏(堂戲)
戏曲剧种。流行于 湖北 巴东 、 五峰 等地,多为群众业余演出。演皮黄戏剧目,也演部分民间小戏。
《漢語大詞典》:五花馆(五花館)
唐 末 荆南 的宾馆名。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荆南 旧有 五花馆 ,待宾之上地也。故 蒋肱 上 成汭 诗云:‘不是上台名姓字, 五花宾馆 敢从容。’” 荆南 ,今 湖北 江陵 。
《漢語大詞典》:皋浒(皋滸)
(1).高岸和水边。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骋皋滸兮余马,主恩厚兮氓命我投。”
(2).古地名。 春秋 时 楚 地。故地在今 湖北省 襄樊市 西。左传·宣公四年:“ 楚子 与 若敖氏 战於 皋滸 。”一本作“皋滸”。
《漢語大詞典》:风雨桥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漢語大詞典》:叱滩(叱灘)
地名。在 湖北 秭归县 西二里,为 川江 中险滩之一。 唐 白居易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之二:“十里 叱滩 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九十里至 归州 。未至州数里,曰 叱滩 ,其险又过 东奔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归州 西门 蜀江 叱滩 ,俗号 人鮓瓮 ,大石四五,横截江道,夏秋舟行,多罹其害。”
《國語辭典》:谭鑫培(譚鑫培)  拼音:tán xīn péi
人名。(西元1847~1917)别号小叫天,清江夏(今湖北省武昌县)人。皮黄剧老生名伶,唱做精能,清末常演剧内廷,伶界奉为典型,模仿者称为「谭派」。以《空城计》、《定军山》等剧著名。
《国语辞典》:应山县(应山县)  拼音:yì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湖北省东北。境内多丘陵少平野,农产以麦、豆类、烟草、米等为主。清属德安府,国民政府后,直隶于湖北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