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徽州婺源人,字季温。初师程文,文令从郑玉,出则为诸生讲授,入见则执弟子礼,相随六年,玉爱之如骨肉。玉被朱元璋将邓愈所执,自始囚至死,友直始终随侍。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邢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45 【介绍】: 元彰德安阳人,字孟直。性刚介。喜为诗。历官以能称。文宗天历初,累迁冀宁路总管,改都漕运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38 【介绍】: 元邓州顺阳人,本名思温,字伯和,改名种,字子翚。女真族。幼勤学,从萧克翁学。成宗大德末,用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泰定帝即位,迁国子司业,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清除积弊,省务为之一新。文宗时,累拜集贤直学士。官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卒谥文靖。为文法古,学者仰为表仪。有《文集》久佚,清缪荃孙辑为《菊潭集》。
元诗选
孛朮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金泰和间,定女真姓氏。属望广平,后徙邓之顺阳,生赣江舟中,釜鸣者三,人以为异。始名思温,字伯和,尝从新喻萧克翁学。克翁夜梦大鸟止其所居,翼覆轩外,出视之,冲天而去,明日翀至,故为易今名字。大德间,由宪府荐,授襄阳教谕,擢汴学正。至大间,用姚文公燧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陕西行台御史,入拜监察御史。泰定间,累迁国子司业,出为燕南河北道廉访使,入佥太常礼仪院事,兼经筵官。至顺间,拜汉中道廉访使,入佥太禧宗禋院,兼祗承神御殿事,改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进礼部尚书。元统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以迁葬归,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追封南阳郡公,谥文靖。子翚,学博而正,为文章严重质实,不为浮靡。其词悉本诸经,如米粟布帛,皆有补于世教。有《菊潭集》六十卷。姚牧庵谓子翚谈论锋出,文章不待师传而能,后进无是伦比。元初文章雄鸣一时者,首推牧庵,而亦推服子翚如此,宜后人以鲁姚并称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1369 【介绍】: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元诗选
伯琦,字伯温,饶州人。集贤待制应极之子,自幼随父宦游京师,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至正间,令南士得居省台,除兵部侍郎。遂与贡师泰同擢监察御史。两人皆南士之望,时论荣之。十四年,起江东肃政廉访使。宁国陷,改调浙西。十七年,行省丞相达识帖睦尔承制假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者十馀年。除南行台侍御史,不赴。张氏亡,乃归鄱阳,寻卒。所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及诗文稿若干卷。伯温别号「玉雪坡真逸」。仪观温雅,尤善篆隶书法。至正初元,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伯温迁授经郎,命篆宣文阁宝,仍题扁于阁。摹王右军《兰亭序》及智永《千文》,刻石阁中。自是累转,皆在宣文、崇文之间。故《近光》、《扈从》两集,其宠遇隆渥可證也。及被留吴中,张氏为造第宅于乘鱼桥北。厚其廪给,日与诸文士以文墨留连,因亦忘归。明太祖平吴,元臣之用事于吴者,多被诛戮,而伯温与陈敬初俱获免。敬初以廉谨见容,而史称伯温遭时多艰,善于自保,良不虚云。
归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5—1367 【介绍】: 元汴梁人,字彦温。学无师传,而精敏过人。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同知颍州事,锄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河南行省掾范孟谋不轨,诈为诏使,使旸北守黄河口,旸力拒不从,系狱。孟败,旸以此名声赫然。拜监察御史。累官翰林直学士,以集贤学士致仕。
维基
归旸(1305年—1367年),字彦温,河南开封人。归旸聪明才智超过常人,未经任何老师指点,自学成才。至顺元年(1330年)考上进士,授予同知颍州事(知州的副职),任内打击豪强,手段强硬,还将仗势为非作歹山东盐司逮捕入狱。当时的盐司不仅管理盐务,有的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查民情,权力很大,各州县侍奉盐司都很谨慎,不敢得罪,但归旸不屈服。至元五年(1339年)十一月,范孟假传圣旨,在河南省杀死多名高官,命令归旸北守黄河口。归旸坚决不服从,范孟大怒,将他关入狱中。不久范孟事败,顺从范孟的人都被办罪,只有归旸得免。第二年,归旸转国子博士,拜为监察御史,在进朝廷致谢时,台臣奏禀元顺帝说:“他就是河南抵抗贼寇的人。”元顺帝勉励他说:“对于好事希望可以多做。”不久,归旸辞官回家,在开封侍奉父母,双亲去世后,又居家多年。 至正五年(1345年)任河南廉访司佥事,巡查西京地方,严格执法,解决冤假错案。之后曾担任右司都事、左司员外郎,参议枢密院事、枢密院判官、礼部尚书、赞善、翰林直学士等职。九年(1349年)因病辞职。后来朝廷又先后任命其为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等职,归旸都以病辞退。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1—1375 【介绍】: 元明间浙江青田人,字伯温。刘濠曾孙。元顺帝元统元年进士,官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方国珍初起时,为江浙行省都事,力主加强镇压。当局不能用,乃弃官隐居。在乡组织武装,与方氏相抗。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至应天,陈时务十八策。劝勿尊奉韩林儿,为筹划用兵次第,献计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吴元年,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明建国后,封诚意伯。曾与李善长、宋濂定明典制。洪武四年,以弘文馆学士致仕。后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死。一说为惟庸毒死。谥文成。通经史,精象纬,工诗文,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有《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等。
词学图录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号犁眉公。浙江青田人。朱元璋聘为谋臣,多用其言,授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追谥文成。博学,尤精象纬术数。其诗恣纵有奇气,为明代表性诗人之一。文则闳深肃括,与宋濂等开一代风气。词秀炼入神,为永乐以后诸家所不及。有《诚意伯文集》,词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伯温,青田人。洪武时,封诚意伯。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洪武初官至御史中丞论佐命功封诚意伯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犁眉公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三
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吴元年,授太史令。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夫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忧时痛国,每形于辞。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淮濆何日歌《常武》?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胡应麟《诗薮》: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吴诗派昉高季迪,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
罗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汀州长汀人,字彦温。顺帝至正间为长汀尉,升福建右丞,兼广东道宣尉司都元帅,特授资政大夫,封晋国公。陈有定据闽,良移书责之。有定怒,攻漳境,良迎战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 【介绍】: 元温州永嘉人,字伯恭。林邦福子。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休宁县尹,补南台掾,改福建行省管勾,进郎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恭,永嘉人。官长史有栗斋集。
张温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3 【介绍】: 明初人。元末从朱元璋渡江。授千户,积功至天策卫指挥佥事。后守兰州御扩廓,太祖称为奇功,擢大都督府佥事。以蓝玉党案被杀。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
温裕,字文中。增城人。明太祖洪武十年(一三七七)举明经,任增城教谕。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四。
孟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绍兴府诸暨人,字子温。工诗,善画墨兰。许聘蒋文旭。洪武末,文旭任御史,忤旨死,蕴年二十,矢志不嫁,时称孟贞女。有《柏楼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仲温,号南宫生。博涉书史。少任侠,好击剑走马。及壮,学兵法,周游无所遇,益以气自豪。杜门挥毫,日费千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洪武初,官凤翔府同知卒。
明诗纪事·甲签·卷八
克字仲温,长洲人。明初徵为侍书,出为凤翔府同知。 (刘凤《续吴先贤赞》,仲温谢客杜门,取薄蹄临魏、晋书,穷昼夜不废,遂精其艺,真行章草,皆有意称,妙尽古法。今所传《七姬志》等类钟元常。祝允明论书谓:「如初筵忽见三代鼎彝,盖亦天授,非人工能逮。」时又有宋昌裔者,工力不减克,时称精媚。 《六砚斋二笔》:宋仲温书法《急就》,劲利古雅,仿佛钟鼎。溢为绘事,唯写细竹,尝见其作《鸡栖石丛筱》一幅,题语极自满意,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盖谓不可复得也。 《画史会要》:宋仲温善画竹,评者云:「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萧然无俗气。」曾在试院卷尾,以朱笔扫竹一枝。故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 田按:明初书家,仲温与宋广称二宋,合宋遂三宋。倪元镇赠仲温诗云:「江上欣逢宋仲温,萧条古道向君论。我居笠泽已十载,看竹惟君款我门。」又云:「宋公天下士。画竹就鼓琴。来我北渚下,相从论古心。」元镇不轻许人者,仲温之品概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