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
庞鸿书,字劬庵,号郦亭,常熟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贵州巡抚。有《归田吟稿》。
维基
庞鸿书,字渠盦、仲叩,号郦亭,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进士出身。庞钟璐之子、庞鸿文之弟。监生出身。光绪元年,乡试中举。光绪六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一年,任国史馆协修。光绪十四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十七年,任山东乡试副考官。次年改国史馆纂修。光绪十八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三年,任礼科给事中。次年改直隶大顺广道。光绪二十九年,任湖南按察使。光绪三十一年,任湖南布政使、湖南巡抚。光绪三十二年,改贵州巡抚。著有《补元和郡县志四十七镇图说》、《水经注小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湖南醴陵北乡旁山人。幼随父就读。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吴德襄。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宣统二年(1910)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入湘。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海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林伯渠(1886.3—1960.5)原名林祖涵,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潘受(一九一一——一九九九)字虚之,又名国渠,号虚舟,福建南安人,早年旅居新加坡,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太平洋战争后曾一度回国,与当时在重庆的诗人章士钊、潘伯鹰、乔大壮等时相唱和。有《海外庐诗》、《诗馀偶录》。
词学图录
潘受(1911-1997) 又名国渠,字虚之,号虚舟。福建南安人,移居新加坡。有《海外庐诗》,附词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
渠芳慧,男,江苏丰县人。青年旧体诗社枌榆社主要发起人,唐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