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渔笼  拼音:yú lóng
捕鱼类或贝类的一种器具
《高级汉语词典》:渔猎女色
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
《國語辭典》:渔捞(漁撈)  拼音:yú lāo
从事大规模的捕鱼工作。需具备专门技术与设备,对于渔期、渔区的正确判断,亦为从业人员不可缺乏的常识。
《漢語大詞典》:渔刻(漁刻)
侵夺,剥削。新唐书·归融传:“ 周仁 陈小利,假异端,公违詔书,徇私希恩。恐海内效之,因缘渔刻,生人受弊,罪始 周仁 。”
分類:侵夺剥削
《分类字锦》:渔人听铃(渔人听铃)
酉阳杂俎济南郡张公城西北有鹅浦南燕世有渔人居水侧常听鹅之声众中有铃声甚清亮候之见一鹅咽颈极长罗得之项上有铜铃缀以银锁隐起元鼎元年字
分类:
《漢語大詞典》:渔牙(漁牙)
旧时为渔人、渔贩买卖双方说合交易、从中取得佣金的商行。《水浒传》第三八回:“那渔人道:‘我们等不见渔牙主人来,不敢开舱。你看,那行贩都在岸上坐地。’”
《高级汉语词典》:渔栅  拼音:yú zhà
在河里或海岸上用来蓄鱼或捕鱼的渔堰或渔梁
《漢語大詞典》:渔阳三弄(漁陽三弄)
《渔阳参挝》。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诗肠齷齪,何时湔洗,吾当借 康 家鼓,作《渔阳三弄》也。”参见“ 渔阳参挝 ”。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三叠(漁陽三叠)
《渔阳参挝》。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渔阳三迭》音隆隆,红叶乱坼当秋风。”参见“ 渔阳参挝 ”。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國語辭典》:渔阳掺挝(漁陽摻撾)  拼音:yú yáng càn zhuā
鼓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帝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也作「渔阳掺」。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國語辭典》:渔阳鞞鼓(漁陽鞞鼓)  拼音:yú yáng bǐng gǔ
渔阳,地名,在今天津蓟县。鞞鼓,军队用的小鼓。渔阳鞞鼓本指唐安禄山自渔阳兴兵作乱。后泛指兵灾祸乱。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也作「渔阳鼙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高级汉语词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ú wēng de lì
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國語辭典》: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战国时,赵欲伐燕,苏代说赵惠王,以鹬蚌相争持,渔翁得利的比喻,力劝赵王三思后行,以免强秦坐收渔利。典出《战国策。燕策二》。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自古说:『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明史。卷三二四。外国列传五。占城列传》:「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也作「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分類: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