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渔人犯白龙
 
白龙豫且制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豫且


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之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例句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李白 枯鱼过河泣

且贪原兽轻黄屋,宁畏渔人犯白龙。 钱起 汉武出猎

典故
细雨斜风
 
绿蓑青箬
 
西塞山前白鹭飞
 
斜风细雨也须归
 
渔人西塞曲
 
青山箬笠绿蓑衣


《全唐诗》卷三百八〈渔父歌五首〉
〈渔父歌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國語辭典》:渔人(漁人)  拼音:yú rén
捕鱼的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唐。司空曙 下武昌江行望涔阳诗:「渔人共留滞,水鸟自喧翔。」
分類:渔人捕鱼
《國語辭典》:渔人之利(漁人之利)  拼音:yú rén zhī lì
从他人冲突矛盾中取得的利益。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隋唐演义》第五二回:「王世充残忍褊隘之人,刻刻在那里觊觎非望,以收渔人之利。」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分类字锦》:渔人听铃(渔人听铃)
酉阳杂俎济南郡张公城西北有鹅浦南燕世有渔人居水侧常听鹅之声众中有铃声甚清亮候之见一鹅咽颈极长罗得之项上有铜铃缀以银锁隐起元鼎元年字
分类:
《國語辭典》: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战国时,赵欲伐燕,苏代说赵惠王,以鹬蚌相争持,渔翁得利的比喻,力劝赵王三思后行,以免强秦坐收渔利。典出《战国策。燕策二》。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自古说:『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明史。卷三二四。外国列传五。占城列传》:「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也作「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分類:不肯
《国语辞典》:鹬蚌相争,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冷眼观》第二○回:「好在是他们抱的儿子当兵不肉疼,苦有大家来吃,便宜只是几个少数人去讨,这不同鹬蚌相争,渔翁获利吗?」
《漢語大詞典》:州人
(1).州民。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成都 既定, 先主 领 益州 牧,拔 羕 为治中从事。 羕 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 李侯 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2).指渔人。荀子·君道:“夫 文王 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 太公 於州人而用之,岂私之也哉!”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按‘州人’当从《韩诗外传》作‘舟人’。 太公 身为渔父而钓於 渭 滨,故言舟人也。”
《國語辭典》:钓徒(釣徒)  拼音:diào tú
称钓鱼的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张志和传》:「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后用以称隐逸的人。
分類:渔人
《漢語大詞典》:渔师(漁師)
(1).古代官名。掌鱼之官。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吕氏春秋·季夏:“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鼉,升龟,取黿。” 高诱 注:“渔师,掌鱼官也。”
(2).渔人。宋书·隐逸传·王弘之:“ 上虞江 有一处名 三石头 , 弘之 常垂纶於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 宋 于真人 《凤栖梧》词:“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漢語大詞典》:钓师(釣師)
渔人。 唐 郑谷 《试笔偶书》诗:“华省惭公器,沧江负钓师。” 宋 林逋 《西湖春日》诗:“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叶玉森 《钓师》诗:“雪虐风饕浅水滩,钓师簔笠不胜寒。”
分類:渔人
《漢語大詞典》:鱼郎(魚郎)
(1).渔夫;渔人。 宋 高似孙 《松江蟹舍赋》:“采菱舂芡,食莲烧芦,是皆舟子所乡,鱼郎所庐。”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鱼郎翻身没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
(2).渔夫;渔人。 宋 高似孙 《松江蟹舍赋》:“采菱舂芡,食莲烧芦,是皆舟子所乡,鱼郎所庐。”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鱼郎翻身没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
分類:渔夫渔人
《漢語大詞典》:罾人
渔人。 明 李梦阳 《鄱阳湖十六韵》:“罾人拾古鏃,艇客慨秋菰。”
分類:渔人
《漢語大詞典》:渔樵(漁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