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渔人犯白龙
白龙豫且制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豫且
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之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之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典故
细雨斜风
绿蓑青箬
西塞山前白鹭飞
斜风细雨也须归
渔人西塞曲
青山箬笠绿蓑衣
《全唐诗》卷三百八〈渔父歌五首〉
〈渔父歌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歌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國語辭典》:渔人之利(漁人之利) 拼音:yú rén zhī lì
从他人冲突矛盾中取得的利益。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隋唐演义》第五二回:「王世充残忍褊隘之人,刻刻在那里觊觎非望,以收渔人之利。」
《國語辭典》: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战国时,赵欲伐燕,苏代说赵惠王,以鹬蚌相争持,渔翁得利的比喻,力劝赵王三思后行,以免强秦坐收渔利。典出《战国策。燕策二》。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自古说:『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明史。卷三二四。外国列传五。占城列传》:「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也作「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分類:不肯
《漢語大詞典》:渔樵(漁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