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99,分227页显示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吕本中(字 居仁 世称 东莱先生 文清 名 大中 )
张俊(字 伯英 清河郡王、循王 忠烈 )
韩世清
刘清臣
邓孝廉(字 清臣 )
释清了(别称 真歇了 清了 雍 号 真歇 悟空禅师 )
释清止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释清源(别称 潜庵源 清源 号 潜庵 )
贺允中(字 子忱 清简 )
龙世清
任直清
李若水( 若冰 字 清卿 忠悯 )
舒清国(字 伯原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清照(号 易安居士 )吕本中(字 居仁 世称 东莱先生 文清 名 大中 )
张俊(字 伯英 清河郡王、循王 忠烈 )
韩世清
刘清臣
邓孝廉(字 清臣 )
释清了(别称 真歇了 清了 雍 号 真歇 悟空禅师 )
释清止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释清源(别称 潜庵源 清源 号 潜庵 )
贺允中(字 子忱 清简 )
龙世清
任直清
李若水( 若冰 字 清卿 忠悯 )
舒清国(字 伯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约1151 【介绍】: 宋齐州章丘人,号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赵明诚妻。工诗文,以词擅名。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之收藏研究。金人据中原,避乱南方。明诚病卒,流离江湖间,境遇孤苦。高宗绍兴二年,再适张汝舟,旋离异。晚年整理完成明诚所著《金石录》。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善白描。论词强调协律、典雅,反对以诗为词。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后人辑有《漱玉集》。今辑本有《李清照集》。全宋诗
李清照(一○八四—?),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适当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馀(《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为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为一卷。词学图录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女,赵明诚妻。撰《词论》一篇,有《漱玉词》。全宋文·卷三七九九
李清照(一○八四——?),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格非女。十八岁适赵明诚,后与其夫居青州、莱州。靖康之乱,渡江居建康。建炎三年明诚卒,清照避乱辗转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临安等地。卒于绍兴二十一年以后,年七十馀。清照工诗文词,尤以词擅名于世。事迹参见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李清照集校注》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吕好问子。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曾上书陈恢复大计。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又与赵鼎深相知,忤桧,被劾罢。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卒谥文清。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4 【介绍】: 宋凤翔府成纪人,字伯英。好骑射,负才气,起于诸盗。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曾讨江淮,平苗刘,破李成,皆著劳绩。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知朝廷欲罢兵,首请纳所统兵,力赞议和。秦桧尽罢诸将兵权付俊。岁余无去志,桧使江邈论罢之。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南宋四大名将。然岳飞冤狱,俊独助桧成其事,为世所鄙。卒谥忠烈。全宋诗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为都指挥使。宣和间累转武功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江南招讨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江淮路招讨使,拜太尉。屯兵建康,置司盱眙,屡立战功,为中兴四将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谥忠烈。事见《海陵集》卷二三《张循王神道碑》,《宋史》卷三六九有传。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早年以武功授保义郎。靖康初奋力抗金,授武义大夫,权河北十三将。勤王,高宗(时为康王)擢为元帅府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迁至拱卫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建炎四年入卫,拜检校少保。绍兴初以江淮招讨使讨平叛将李成,拜太尉。绍兴四年为浙西、江东安抚使,屯建康,败伪齐刘猊,拜少保,改淮南西路宣抚使。绍兴十一年,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且首请纳兵,拜枢密使。次年春,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忠烈。俊为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然其主和议、助秦桧成岳飞冤狱,为世所鄙。见周麟之《张循王神道碑》(《海陵集》卷二三),《宋史》卷三六九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任蕲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凤翔府知府。建炎二年(1128)2月弃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绵州人,俗姓雍,自号真歇。年十八,试《法华经》得度,住成都大慈寺习经论。嗣丹霞淳禅师。后抵长芦,谒见祖照,一语投契,命为侍者。高宗建炎末,徙温州龙翔寺。计九坐道场,四膺诏命。卒谥悟空禅师。全宋诗
释清了(一○八八~一一五一),号真歇,俗姓雍,左绵安昌(今四川安县东北)人。十一岁依圣果寺清俊出家,业《法华经》,十八岁得度,住成都大慈。后投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悟道。北游五台,已而至开封,禅讲名席俱扣摭之。沿汴水抵长芦,为祖照道和禅师延为侍者。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祖照病,命为第一座。五年夏,开堂嗣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退院。四年,为雁荡之游,客天封寺,受福唐雪峰请,入院。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退居东庵。六年,主四明阿育王山广利寺。七年,诏住蒋山。八年,主温州龙翔、兴庆二院。十五年,住临安径山。二十年,归真州长芦。二十一年,诏主崇先显孝禅院,十月卒,年六十四。谥悟空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宋德初等编《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附宋正觉撰《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清了诗,以见于《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上《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清了(一○九○——一一五一),俗姓雍,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自号真歇。年十一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寻弃亲而力禅。出川造丹霞寺,依淳禅师得悟。历游名刹,遂嗣长芦祖照,先后主雪峰、育王、龙翔、兴庆、径山诸寺,病归长芦。慈宁太后自金还,建崇先显孝寺,诏清了为开山第一世。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二。敕谥悟空禅师。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今存。见《崇先真歇清了禅师塔铭》(《语录》附录),《嘉泰普灯录》卷九,《补续高僧传》卷九,《释氏疑年录》卷六。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清了。号真歇。蜀左绵安昌雍氏子。儿时抱入寺。见佛喜动颜色。十一岁依圣果清俊道人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登讲场习经论。能会大意。寻弃而力禅。傲然挟拄杖以行。途次道俗遮留。皆掉首不顾曰。鹍鹏时节可草草耶。出川径造丹霞淳禅师。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拟进语。霞与一掌。师豁然开悟。翊日。霞为上堂当众。诘其證诣。犹珠影随。如谷响答。盖洞彻源底也。后游五台。之京师。浮汴抵长芦。谒祖照。祖照座下。龙象万指。其中多英俊。师至。一语投机。延为侍者。未几。举首座。分座说法。一众大惊。宣和二年。照以病退院。法座无主。夜梦人告曰。代师者蜀僧也。既窹疑之曰。佛果耶。佛眼耶。竟虚席二年。及经制使陈公至。儗补处乃首座也。即受请登座。为淳和尚烧香。照病中叹曰。梦固云尔。吾求之远也。照迁化。师执丧尽礼。时江潮损田。秋虚无穫。众遂绝粮。师躬行乞食。施者闻而风至。供亿山积。不知所从。日挝鼓升堂。诲人无倦。大扇宗风。建炎二年。退院绝钱塘。过梅岭礼大士迹。海滨渔户七百馀家。闻师至。皆毁网弃所业。其化物如此。天台守。三以国清致。不赴而赴雪峰。既被旨。迁明之育王。又迁温之龙翔兴庆二院。乞就闲。不许。移住临安径山。留五年。病归长芦。慈宁太后还自金。建崇先显孝寺于皋亭之麓。诏师为开山第一世。以疾辞。不可辞。遂入院。冒暑而行。患益甚。犹升座说法。太后亲临。垂箔倾听。出内帑修水陆大会。师疾弗瘳。中使络绎候问。师从容称谢。须臾呼首座曰。吾今行矣。于是瞑目。跏趺而逝。慈宁宫。降香赐祭。卜寺西桃花坞。建塔以瘗全身。送者万人。痛心陨涕。皆有祖花彫零。禅林寒瘁之叹。敕谥悟空禅师。静照之塔。师仪相颀长。眉目疏秀。神宇静深。量容机活。道无前而逊无后有。无外而虚无中。故人从其化。不自知也。圭竹庵。初住雁宕能仁。法缘未熟。师时在江心。特过江迎归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翕然归敬。任大法。不以门户封沟。诚为祖域英标。僧林杰出也。 明河曰。真歇拜竹庵。与照觉迎罗汉。但知弘道。不知为我。古人道德忠厚之至。此风绝响矣。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真歇禅师。讳清了。蜀之左绵安昌雍氏子也。生有慧根。眉目疏秀。神宇静深。见佛则欣恋不舍。年十一。依圣果寺俊僧受业。又七岁试法华经得度。具戒听讲。玄解经论。以为言说终非究竟。出峡直抵沔汉。扣丹霞子淳禅师。淳问。如何是空劫时自己。师拟对。淳掌之。师契旨。翌日淳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师趋进曰。今日瞒某甲不得也。曰。试举看。师良久。淳曰。将谓你瞥地。师便出。辄北游五台京汴。南抵仪真。谒长芦祖照。一语契合。命为侍者。踰载分座。照常以老疾拟闲退。梦人告曰。蜀僧可代。照未决。蜀僧为谁。至宣和壬寅。照病笃。恍省前谶。蜀僧即了首座也。乃嘱经使陈公。请了继席。长芦开法。以香酬丹霞淳。语曰。我于丹霞先师一掌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如今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若无。衔铁负鞍。各自著便。于是洞宗大振。禅流如归。亦多照公逊席之力也。及照殁。师以父礼行丧事。亦宜矣。师居七载。建炎二年戊申。南游普陀。以沤和机。引导海山。七百馀家皆弃网业。庚戌应天台国清寺。寻受闽之雪峰。绍兴五年丙寅。奉旨补明州育王寺。育王院务旷贩。不易承理。因递代逋负几二十万贯。咸为师忧。而师居未几间。偿旧逋负十有八九矣。戊午诏迁蒋山。疾辞不赴。明年朝旨以温之龙翔兴庆二院。合一禅林。诏师主之。僧集如云。斋粥不继。朝以法田千亩赐之。又诏主双径。慈宁太后建崇先寺居师。赐金襕银绢法物。隆渥殊甚。师以为可作归休计。上堂。转功就位。是向去底人。玉韫荆山贵。转位就功。是却来底人。红炉片雪春。功位俱转。通身不滞。撒手无依。石女夜登机。密室无人扫。正恁么时。绝气息一句。作么生相委。良久云。归根风堕叶。照尽月潭空。寻示疾。中使问候。师从容叙谢。乃呼首座曰。吾行矣。跏趺瞑目而逝。时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十月朔日也。越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五夏。凡七处说法。五承紫泥之诏。得度弟子四百。嗣法者宗珏等三十馀人。所编语录二集若干卷。行世。其语曰。穷微丧本。体妙失宗。一句截流。玄渊及尽。是以金针密处。不露光芒。玉线通时。潜舒异彩。虽然如是。犹是交互双明。且道巧拙不到。作么生相委。良久云。云萝秀处青阴合。岩树高低翠锁深。师之语句精妙。约类如此。僧问。不落风彩还许转身也无。师曰。石女行处不同功。曰向上事作么生。师曰。妙在一沤前。岂容千圣眼。僧礼拜。师曰。秖恐不恁么。师一日入厨看煮面次。忽桶疧脱。众皆失声曰。可惜许。师曰。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烦恼。曰和尚即得。师曰。灼然可惜许一桶面。临机勘辨。约类如此。 赞曰。师初于丹霞掌下。洞彻根源。便乃遨游南北衡抗。时机不无离师太早之讥。殊未知真龙不借涓滴。而能霖霈九天。岂与点额钝鳞同日量论哉。况师夙承弘愿。以英伟之操。深明的旨。宜请假观方。非分外也。不期际长芦推代之风云。卒尔广泽。宜矣。故曰。得时而动。则功成百世。其师之谓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清止,曾为圆通寺主持。高宗建炎初避地麻溪山二十馀年(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名清源。豫章新建邓氏子。依洪岩僧处信。得度具戒。参武泉常云居舜泐潭月三大士。颇见咨揖。然疑未决。晚依积翠南禅师。一日闻举洞山。初见云门因缘。不觉失笑。南问。何为而笑。师曰。笑黄面浙子怜儿不觉丑耳。自是容为侍者。阅七年咨参决择。道眼高妙。绝出人表。丛林称之。以比南院。守廓南公去世。师开法西山惠严。迁南康清隐。力法自将。不与诸方斗铺席。衲子以枯淡。多望崖而去之。坐是单丁。住山十馀年。初南州高士潘延之问道于积翠。与师定交为方外友。至是迎归西山。未几洪帅命居大宁。一时衲子贤士夫从之问道。坌集其室。师说法简易。期人于悟而后已。尝示众曰。寒风激水成冰。杲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无情。各各应时而至。世间万物皆然。不用强生拟议。又曰。先师初事栖贤寔。泐潭澄历二十年。宗门奇奥。经论要妙。莫不贯穿。及因云峰以见慈明。则一字无用。遂设三关语。以验天下禅者。而禅者如叶公𦘕龙龙现即怖。或问三关语。学者每难透何也。师曰。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大智如文殊师利。欲问空三佛义。即遭摈出。以其自堕艰难。故起现行耳。寻以高年。不任主事。退闲。自号潜庵。诸刹争迎致供养。且依以为重。故居无定。方建炎三年八月五日。示寂于城阴之章江。住世九十有八。安居七十八夏。方未寂时。齿堕而复生。发薙而燔之。悉为舍利。及是烬馀。尤不胜数。塔于惠严之东阿。师莫年德高望重。以深诚勉人。以善从之。化者甚盛。有僧执侍十有二年。于道未有所契。及将出世。师曰。汝侍吾徒费岁月。傥嗣法不应以世情自昧。其人遂嗣翠岩机焉。其主法有体。类如此。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清源。号潜庵。洪州新建邓氏子。世力田。幼超卓。短小精悍。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年二十一。落发受具戒。时武泉尝。宝峰月。云居舜。道价压丛林。师游三老间。皆蒙器许。而疑终未决。后亲见黄龙南公。凡入室。令坐于傍。与云庵同造积翠。师为侍者七年。南公殁。隐迹西山。西山有慧严院。僧死。屋无像设露坐。师见而叹曰。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有忍怀不举哉。乃求居。以修完之。不五年而殿阁崇成。百具鼎新。即弃去。游庐山。南康太守徐公。闻师名。延居南山清隐寺。寺在大江之北。面揖庐山。师门风孤峻。学者皆望崖而退。以故单丁住山。十有八年。晨香夕灯。升堂说法。如临千众。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时时钁地处置。尝云。先师初事栖贤諟。泐潭澄。更二十年。宗门奇奥。经论要妙。莫不贯穿。及因文悦以见慈明。则一字无用。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而禅者如叶公画龙。龙见即怖。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大智如文殊师利。欲问空王佛义。即遭摈出。以其堕艰难。故起现行耳。有僧。依师住十二年学。令住净众寺。辞行。师谓曰。汝虽在此费岁月。实不识吾家事。倘嗣法。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其人乃嗣翠岩机焉。南昌隐君子潘延之。与为方外友。迎师归西山。而州郡文争。命居天宁。衲子方云趋座下。一时名士。抠衣问道。师以目疾。隐居龙兴寺房。户外之履亦满。上蓝忠公。法侄也。延师居寺之东堂。事之如其师。师年八十而丧明。学者益亲附之。有欲板其语要流通。师投拒曰。若吾语。深契佛祖。从今百日间复明。则副汝请。如期果愈。先是觉范洪公。證狱太原。拴缚在旅邸。人讳见之。师独冒雨步至。抚慰为死诀。明年南归复见师。师轩渠笑曰。吾不意乃复见子。故觉范序之曰。呜呼。佛法䆮远。坏衣瓦器之人。亦有侈欲。为人师者。争慕华构便软煖。公独举颓坏而新之。争欲致弟子。不问智愚。欲出门下。而公独精粗之。争欲坐八达衢头。以自卖其道。而公独居荒远。以自珍之。争好势利恶丑。而公独犯众恶。自信而力行之。每谓弟子曰。无事外之理。理外之事。观其措置。岂其真然之者耶。师终时几百岁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授颍昌府学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贺正旦归,迁司门员外郎。靖康改元,致仕归,寓居临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历福建路转运副使,以忤秦桧,主管崇道观。桧死,累官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贺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任颍州府学教授,入秘书省为校书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迁司门员外郎。致仕。绍兴八年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参议官,九年入为仓部郎,转吏部。请外,除福建路转运副使。迁吏部尚书。二十九年,除参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兴二年复起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俄罢,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谥清简。著有文集奏议若干卷。见韩元吉《贺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
人物简介
简介
建炎四年(1130)任处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27 【介绍】: 宋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字清卿。上舍登第。钦宗时除太学博士。时议以赋入赎三镇,奉使金国,归擢吏部侍郎。京师陷,从钦宗赴金营。金人邀钦宗出郊,计中变,逼钦宗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遂遇害。谥忠悯。有《忠悯集》。全宋诗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原名若冰,系钦宗所改,字清卿,广平曲周(今属河北)人。由上舍登第。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元城尉(《睽车志》卷二),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骂敌不屈被残杀,时年三十五。高宗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悯。有《忠悯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作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李若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悯集》为底本,校以残本《永乐大典》、影印《诗渊》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六六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字清卿,原名若冰,钦宗赐今名,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上舍登第,调元城尉。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选为使,见粘罕于云中。归,擢吏部侍郎。二年二月,金人再邀钦宗出郊,若水扈从。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骂金人为狗辈。被囚,不少屈,面斥粘罕为封豕长蛇,遂被害,年三十五。高宗即位,谥忠悯。《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舒清国(?~一一五三),字伯原,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清嘉庆《西安县志》卷二六),调秀州士曹参军,召为太学录。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校书郎(《南宋馆阁录》卷八)。四年,以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四)。起知道州。二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四)。事见《相浙名贤录》卷二二。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舒清国(?——一一五三),字伯原,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一说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政和八年进士。建炎初为秀州士曹参军、太学录。绍兴间,又以礼部员外郎兼秘书省著作佐郎,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进直龙图阁,知道州,二十三年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九、七四,《两浙名贤录》卷二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