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99,分227页显示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144 145 146 147 下一页
宋之问( 宋少连 字 延清 名 少连 行第 五 世称 宋考功 )
王晙( 清源县公、中山郡公 忠烈 )
释清虚( 唐 )
源光裕(别称 源光俗 号 清谨 世称 良吏 )
崔泰之(字 泰之 清河郡公 )
僧玄素(字 道清 马 世称 马祖 别称 马素 大律禅师 )
李元纮(字 大纲 清水县男 文忠 )
刘清
李适之( 李昌、昌 清和县公 )
崔翘( 清河公 成 )
王泠然(别称 王冷然 字 仲清 )
崔恂( 清河男 )
崔隐甫( 清河郡公 忠 )
封常清
其它辞典(续上)
阎朝隐(字 友倩、友清 行第 五 )宋之问( 宋少连 字 延清 名 少连 行第 五 世称 宋考功 )
王晙( 清源县公、中山郡公 忠烈 )
释清虚( 唐 )
源光裕(别称 源光俗 号 清谨 世称 良吏 )
崔泰之(字 泰之 清河郡公 )
僧玄素(字 道清 马 世称 马祖 别称 马素 大律禅师 )
李元纮(字 大纲 清水县男 文忠 )
刘清
李适之( 李昌、昌 清和县公 )
崔翘( 清河公 成 )
王泠然(别称 王冷然 字 仲清 )
崔恂( 清河男 )
崔隐甫( 清河郡公 忠 )
封常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栾城人,字友倩。少有名,连中进士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中宗为太子,朝隐以舍入幸,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性滑稽,善佞。武则天有疾,朝隐往祷少室山,以身为牺牲。则天愈,转麟台少监。先天中为秘书少监,坐事贬通州别驾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友倩,排行五,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连中进士、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性滑稽,属文奇诡,为武后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圣历中,转麟台少监。谄事张易之,常代作篇什,易之伏诛,因徙岭外。中宗景龙初,自崖州遇赦还,累迁著作郎。玄宗先天中,复为秘书少监。又贬通州别驾,卒于官。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朝隐文章擅一时之美,张说曰:“阎朝隐之文,则如丽色靓妆,衣之绮绣,燕歌赵舞,观者忘忧。然类之《风》、《雅》,则为俳矣。”(《大唐新语》卷八)《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阎朝隐集》5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3首,《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多为应制之作。唐诗汇评
阎朝隐(?一712),字友倩,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登进士第,中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武后朝,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武后有疾,令祷于少室山,朝隐沐浴伏身组盘为牺牲,请代后疾。还奏,擢麟台少监。其谄佞如此。中宗即位,流崖州。景龙初赦还,迁著作郎,复为秘书少监。坐事眨通州别驾,卒。有《阎朝隐集》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三首。全唐文·卷二百七
朝隐字友清。赵州栾城人。累迁给事中。圣历二年转麟台少监。谄事张易之。常代作篇什。易之伏诛。坐徙岭外。先天中复为秘书少监。坐事贬通州别驾。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 【介绍】: 唐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字延清,一名少连。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文辞,诗与沈佺期齐名,学者号为“沈宋”。从武则天游龙门,赋诗冠诸臣。历转洺州参军、左奉宸内供奉,媚附张易之兄弟。中宗神龙时,贬泷州参军。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复媚太平公主。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坐贪赃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工五律,律诗之格至沈、宋始备。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连,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疑西河为郡望,弘农为实籍。因曾官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并以学士分直习艺馆,历洛州参军,复与修《三教珠英》,迁左奉宸内供奉。神龙元年(705),中宗复辟,之问以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参军。次年春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令兄子告发仲之谋杀武三思事,擢鸿胪主簿。景龙中以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再转考功员外郎,三年(707)知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于钦州,后赐死,约当玄宗先天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于初唐时律体之完成颇有贡献。尤善五律,观察入微,巧思善炼,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之致。《夏日仁萼亭应制》、《扈从登封途中作》等篇,虽体沿唐初宫廷格局,却宽然有远意,颇见新进境。流贬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更以凄情运精思,语近旨远,清通圆美,开盛唐先声。五言排律取景宽大,故富丽整严而警秀不滞。明胡应麟评为“古今排律绝唱”(《诗薮》内编卷四)。名篇有《初至崖口》、《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灵隐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为上官婉儿评为群作之冠。律体外,五绝如《渡汉江》,语浅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还陆浑别业》、《明河篇》,整丽流荡而清气发越,均足为初盛唐中介。原集10卷,唐武平一辑,久佚。今存《宋之问集》2卷,后人所辑,有《四部丛刊续编》本。今人陶敏有《宋之问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7首,断句9。唐诗汇评
宋之问(656?-712),—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授洛州参军,寒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倾附张易之兄弟,易之败,左迁泷州参军。未几遇赦归,起为鸿胪主簿。中宗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知景龙二年贡举。寻抟越州长史。睿宗即位,眨钦州。玄宗先天初,赐死于核州。之问以文词知名,工五言律诗,声律精切,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有《宋之问集》十卷,已佚。今《宋学士集》九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三卷。黄鹤楼志·人物篇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曾任湖北蕲州刺史,官至考功员外郎。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有《宋学士集》。早年奉使南行过江夏时曾作五律《汉江宴别》一首。全唐诗补逸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宏农人。武后朝与杨炯分直内教授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坐谄附张易之兄弟左迁陇州参军。未几逃还。匿洛阳人张仲之家。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杀武三思。之问发其事。起为鸿胪主簿。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首膺其选。寻转越州长史。睿宗立。以旧附张武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
作品评论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新唐书·文艺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唐才子传
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汉人五言诗始自苏武、李陵也。瀛奎律髓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艺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于三谢,橐籥于陈隋也。诗薮
沈詹事七言律,高华胜于宋员外。宋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诗薮
沈七言律,高华胜宋;宋五言排律,精硕过沈。诗薮
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诗薮
延清排律,如《登粤王台》、《虚氏村》、《禹穴》、《韶州》、《清远峡》、《法华寺》等篇,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可与谢灵运游览诸作并驰,占今排律绝唱也。师友诗传录
萧亭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载酒园诗话又编》
宋古诗多佳,真苦收之不尽。律诗扈从、应制诸篇,实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丽情,则沈犹竹生云梦,宋则伶伦子吹之作凤鸣矣。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沈休文。五言长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远,卑拟韩卿。七言短章,独开蹊径,玩词已尽,而寻味方永,实文坛之独帜,韵府之高言。《明河》发咏,为西昆之体所师意焉。应制律词,特饶风韵,后唯钱起足以方之。《诗学渊源》
之问诗文情并茂,虽取法齐梁,而古调犹未尽泯,自杜审言下逮蒋挺辈,并入近体,唯杂曲作齐梁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沧州景城人。弱冠明经擢第。历迁殿中侍御史。开元初击吐蕃,大败之,寻除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讨突厥有功,授兵部尚书,复充朔方军大总管,封清源县公。累拜户部尚书,复为朔方军节度使。卒年七十余。赠尚书左丞相,谥忠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2?—732 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长安尉王行果子。弱冠明经及第,调清苑尉。历永昌令、殿中侍御史,出为渭南令。景龙末授桂州都督,转鸿胪大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以击吐蕃功进并州大都督长史。迁左散骑常侍、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御史大夫。开元八年(720)授兵部尚书,复充朔方军大总管,次年贬梓州刺史,后拜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迁吏部尚书。十一年代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王乔谋反,贬蕲州刺史,转定州。入迁户部尚书,官终朔方军节度使。二十年卒,赠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唐会要》卷七〇。晙好学能文,《全唐诗》存诗1首。又《全唐诗》有王俊,乃王晙之误。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晙。沧州景城人。徙家洛阳。弱冠明经擢第。景龙末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陇右偫牧使。开元十年拜太子詹事。累封中山郡公。十一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充朔方军节度大使。二十年卒。年七十馀。赠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蜀之梓州慧义僧也。平生素以持诵金刚般若经为专业。常居山中。七鹿驯扰。又邻家失火。连甍接栋皆燬。而虚所在之屋。独无他。长安二年。偶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之德。请祷泉。虚即入弥勒阁诵经。自夜达且者三。似见三玉女以刀子剜阁西北山腹地。明日掘之得泉于其处。四年坐夏少林寺。或以为山顶佛室有妖祟。尝杀人。虚治之遂已。青龙二十。诏入内祈雨。祈二七日乃得雪。上以为未称民望。使就寺佛殿内虔祷。于是虚炼一指雨大霔。指烬而复出如故。寺濒江。每水至屋辄垫溺。独虚院截然无所苦。其他异验率类此。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清虚。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刚决桀黠难防。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于山林持讽。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居失火连甍灰烬。唯虚之屋飙焰飞过。略无焦灼。长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不及。远取于涧。挈瓶荷瓮运致极劳。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持经灵验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虚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从少林寺坐夏山顶。有一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揽足。投之涧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东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本经一契。帖然相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移去。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绝二七日雪降。中宗以为未济时望。令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才及一宵雨周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其院无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神僧传·卷第六
释清虚。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刚决桀黠难防。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于山林持诵。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居失火连薨灰烬。唯虚之屋飙焰飞过略无焦灼。长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不及。远取于涧掣瓶荷瓮运致极劳。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持经灵验。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虚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从少林寺坐夏。山顶有一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揽足。投之间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中似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本经一契。帖然相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移去。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二十七日雪降。中宗以为未济时望。令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才及一宵雨足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其院无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源乾曜从孙。有令誉。历官号清谨,抚诸弟友义。初为中书舍人,与杨滔等同删著《开元新格》。历官户部、刑部侍郎、尚书左丞。会选诸司长官为刺史,光裕任郑州,世称良吏。卒官。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 应作源光俗。其先居邺郡安阳(今河南安阳),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光俗抚爱诸弟,以友义闻名,为官亦有令誉。初为中书舍人,与杨滔、刘令植等人同删定《开元新格》。历刑部、户部二侍郎。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在尚书左丞任,后授太常卿。十三年,玄宗自选诸司长官有声望者为诸州刺史,遂出为郑州刺史,寻卒。事迹见新、旧《唐书·源乾曜传》附、《元和姓纂》卷四、《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23 【介绍】: 唐许州鄢陵人,字泰之。十二岁游昭文馆,对策高第,补雅州参军。武周末,累迁职方郎中。预平二张,拥立中宗复位,拜太仆少卿。中宗神龙中,武三思弄权,出为洺、德、梓、开四州刺史,复贬资州司马。玄宗初,起为济州刺史,旋入朝,累历户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户部尚书,官至工部尚书,封清河郡公。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23 以字行。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一说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学精而博。12岁游昭文馆,对策高第,调补雅州参军事。历太子通事舍人、太子司仪郎、右史,以职方郎中预平二张,拥立中宗复位,拜太仆少卿,封安平县男兼卫王长史。武三思擅权,出为洺州刺史,转德州、梓州、开州刺史,降为资州司马。玄宗即位,起为济州刺史,旋拜国子司业,历礼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拜户部尚书,封清河郡公。官终工部尚书。开元十一年(723)卒,赠荆州大都督。事迹见《千唐志斋藏志·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赠荆州大都督清河郡开国公上柱国崔公(泰之)墓志铭并序》、《旧唐书·崔知温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52 【介绍】: 唐僧。润州延陵人,字道清。俗姓马,人称马祖,或称马素。武周如意年间出家江宁长寿寺,晚年居润州幽栖寺。伏形苦节,无喜无怒,时人目为婴儿行菩萨。扬州与京口道俗争迎致之。文宗大和时追谥大律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清。润之延陵马氏子也。如意中。以制恩得度。隶名江宁长寿寺既进具。操行愈益奋厉。晚年入事威禅师于青山之幽禅寺。遂蒙印莂。自是劬躬苦志。交养恬和。外不为寒暑饥渴所变。内不为冤亲荣辱所移。识者以为行婴儿行。世因号之婴儿行菩萨焉。开元中。京口牧韦铣遣沙门僧汪。迎居鹤林寺素每衲衣坐床上。虽见贵显。略不为动而瞻礼。者充塞。尝躬赴一屠家请。众骇异。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苟可度者。吾即度之天宝初。将应吴越命。扬州沙门希玄夜半窃之。以往江北。涛波淼然。月黑难济。持舟待风。俄有白光。引棹登岸。乃灭倾城迎谒。津所车马繁拥。不避涂潦。捐金掷币。施予山积。素一不介意。悉以为悲田之费。时李憕以礼部尚书牧扬尤加礼。敬。已而京口移牒邀还二郡道俗纷诤莫决。其德之感物类如此。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趺坐而化。寿八十五。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塔于黄鹤山西。所居之地方伯邑宰。率哀悼。执心丧之礼者。袂相属嗣法弟子法鉴法钦别有传。菩萨戒弟子。吏部尚书齐潮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尚书崔令钦大和间。追谥大津禅师塔号大宝杭。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玄素。字道清。俗姓马氏。润州延陵人也。生有异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静髫龀希尚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隶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思入玄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躬历弥载撞钟大鸣。威诲以胜法。得其不刊之旨。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败纳衬身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人希瞻礼。开元年中僧汪密请至京口。郡牧韦铣屈居鹤林。四部归诚充塞寺宇。素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咸称异哉。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耀。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为杨州牧。斋心虔虔二时瞻近。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二处纷诤莫决所从。李时谓人曰。本期奉道反成爱憎。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以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化。春秋八十有五。哀感人伦恸彻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响。素往于寺内坐禅之所。高松偃覆如盖。及移他树还互如前。又当舍寿之夕。房前双桐无故自枯。识者以为双林之变。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嘉瑞灵祥应感必有。经云。随缘赴感即其事也。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佥具别传。受菩萨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浣广州都督粱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崔令钦 并道流人望咸款师资。亦尝问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于夫子。洗心瞻仰天汉弥高。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洎太和中。远慕遗风高其令德。追谥大律禅师。太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是也。 系曰。弥天以出家子咸姓释氏。悬合后到阿含经。可不务乎。素师以俗姓呼之。必有由矣。噫繁盛法嗣犹不能遏此讹称。则知素师名翼一飞四海仰止。故登俗域今警将来。宜正名也。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字道清。姓马。润州延陵人。生有异度。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𨽻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伏形苦节。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称异。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辉。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其先滑州人,字大纲。李道广子。初为雍州司户参军,不避权贵,抑太平公主之势。玄宗开元间擢京兆尹,拜户部侍郎,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性清俭,抑奔竞之路,务进者惮之。在政累年,家无储积,宋璟尝称之。后罢为曹州刺史,起为太子詹事。卒谥文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初为泾州司兵,转雍州司户,改好畴县令,迁润州司马,入为度支员外郎、吏部郎中。玄宗开元初,为万年县令,擢京兆尹。历工部、兵部、吏部、户部侍郎。十四年(7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十七年,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后以户部尚书致仕。二十一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李元纮度支员外郎制》。《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三百
元纮字大纲。京兆万年人。开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与杜暹不叶。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拜户部尚书。仍听致仕。二十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 【介绍】: 唐宗室。恒山王李承乾孙。始名昌。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擢拜御史大夫,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宝初为左相。五载,为李林甫所构陷,贬宜春太守,终仰药而死。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 原名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中宗神龙初(705),擢左卫郎将。宗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长史。天宝元年(742),为左相,李林甫构陷之,罢知政事,任太子少保,寻贬宜春太守。六年,李林甫杀李邕、裴敦复,朝野震惊,适之亦忧惧而自尽。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适之性疏放嗜饮,工诗。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唐诗汇评
李适之(?-746),名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恒山王承乾之孙。神龙初,起家拜左卫郎将。开元中,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天宝元年,自刑部尚书代牛仙客为左相,与右相李林甫不叶。五载,罢相,守太子少保,坐与韦坚善,眨宜春太守。御史罗希奭奉使杀韦坚等于贬所,经宜春,适之惧,服药自杀。适之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合称“饮中八仙”。《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卷三百四
适之初名昌。恒山悯王承乾孙。神龙初起家左卫郎将。开元中拜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罢政事。守太子少保。坐与韦坚相善。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坚等于贬所。过宜春。适之惧。仰药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0 【介绍】: 唐齐州全节人。崔融子。武后大足元年,登拔萃科。玄宗开元二年,复登良材异等科。累迁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二十七年,擢礼部侍郎,三知贡举。转大理卿,奉使诸道黜陟官吏。天宝初,为河南太守、河南道采访使,入为尚书右丞、迁左丞。七载,为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封清河公。卒谥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齐州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崔融之子。武后大足元年(701)中拔萃科,玄宗开元二年(714)又中良材异等科。开元中,累迁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七年任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天宝初任滑州刺史,转河南郡太守,迁尚书右丞。四载(745)转尚书左丞,七载迁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成。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崔融传》、《唐语林》卷八、《唐诗纪事》卷一四。《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翘。清河武城人。官礼部尚书东都留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25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仲清。七岁见称乡里,十岁辄参举选。玄宗开元五年登进士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太子校书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报。改右威卫兵曹参军。工诗善文,所作篇什,时人称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2—725 一作王冷然,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717)进士及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报。满秩,移右威卫兵曹参军,十二年十二月卒于任所。事迹散见《唐右威卫兵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序》(见《千唐志斋藏志》)、《旧唐书·王丘传》、《唐诗纪事》卷二〇。泠然工文善诗,所著篇什,时人称之。《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717)登进士第,授太子校书。佚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性豪爽,当言无所回忌,曾上书宰相张说,责其尸禄备员,不能进贤举善、济世拯民。《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泠然。开元五年进士。官校书郎。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荥阳(今属河南)人,利州刺史崔玄籍四子,约中宗、玄宗时人。曾任水部郎中、杭州刺史、赵州长史等职,封清河男。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乾道临安志》卷三。《全唐诗外编》存残诗1首。全唐诗补逸
崔恂,郑州人。为赵州长史。诗一首。(《全唐诗》无崔恂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为殿中侍御史,时僧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之,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擢汾州长史,迁洛阳令,累拜河南尹、进御史大夫。为政整肃,有威名。后迁刑部尚书,封清河郡公。卒谥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蒲州猗氏人。少孤贫,貌丑脚跛。年三十未有名,乃投于高仙芝部下。会高军破达奚诸部,常清潜作捷布,具记克敌谋略,由是知名。积功至范阳节度副大使。玄宗天宝末赴东都拒安禄山,在武牢等地屡败,失东都,与仙芝退守潼关。宦官监军边令诚诬二人无故弃地,玄宗命并斩于军。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常清。蒲州猗氏人。为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判官。累以军功授镇将果毅折冲。天宝十一载擢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十四载为范阳节度使。募兵讨安禄山。兵败奔陕郡。削官爵。白衣从仙芝军效力。与监军边令诚不协。奏其逗挠。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