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犯傻
〈方〉①装糊涂;装傻:这事情很清楚,你别~啦。②做傻事:你怎么又~了,忘了上次的教训了?③发呆:别人都走了,他还坐在那儿~呢。
《国语辞典》:记忆犹新(记忆犹新)  拼音:jì yì yóu xīn
对接触过的人或事,还记得很清楚,就像最近才发生的一样。如:「三十年前离开故土的那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國語辭典》:光天化日  拼音:guāng tiān huà rì
光天,指帝德如阳光普照之天。化日,乃治日之讹。光天化日指政治清明,承平无事的时代。见清。惠栋《后汉书补注。卷一二。王符传》。《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后多用于指在大白天里,众目睽睽的场合。《西游记》第三回:「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作「化日光天」。
《國語辭典》:黑白分明  拼音:hēi bái fēn míng
1.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如:「斑马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煞是好看。」
2.比喻是非善恶分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清史稿。卷三六四。汤金钊传》:「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不胜欣悦!」也作「白黑分明」。
3.形容眼睛清澈明亮。如:「小孩子的眼睛黑白分明,心地天真无邪。」
《漢語大詞典》:含糊其词(含糊其詞)
亦作“ 含糊其辞 ”。 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二人先受 岸贾 ( 屠岸贾 )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 赵 氏分辨。”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也曾问过,无奈他含糊其词,只説在个‘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住。”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其实这只要看政府巧电的含糊其辞,也就够证明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 金树旺 含糊其词说,同情地看着那乡长戴上草帽,失望地出去了。”
《國語辭典》:不甚了了  拼音:bù shèn liǎo liǎo
心里不很清楚。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九。黄州野人》:「密伺之,见如人而毛者,搏之则逝,追之不及。百计罗络,因结绳置垄间而获焉,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
《国语辞典》:不可胜原(不可胜原)  拼音:bù kě shēng yuán
原,根本的意思。不可胜原指无法数计清楚。《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
《漢語大詞典》:炳若观火(炳若觀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梁启超 《欧洲地理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製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亦作“ 炳如观火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名分大义,炳如观火。”
《漢語大詞典》:查清
审查或调查清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将上年实徵与本年有无加减之数逐图查清。”
《漢語大詞典》:澈底澄清
谓完全清楚,毫无遗漏。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如今这个人的来歷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太太 早把这事告诉了他一个澈底澄清。”
《國語辭典》:擘两分星(擘兩分星)  拼音:bò liǎng fēn xīng
一钱一两都分得清楚。比喻清楚、明白。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也作「分星擘两」。
《國語辭典》:大家族  拼音:dà jiā zú
人口众多的家系、氏族。如:「他们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是本地出名的大家族。」
《國語辭典》:大舌头(大舌頭)  拼音:dà shé tou
口吃、结巴。如:「他没啥缺点,就是说话有点大舌头。」
《漢語大詞典》:打破闷葫芦(打破悶葫蘆)
比喻把未知的问题或情况弄清楚。《十月》1981年第5期:“我暗自猜疑,急于打破闷葫芦的念头越发强烈起来。”
《漢語大詞典》:冲积物
通常指河流沉积。具有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层理清楚的特点。一般河流上游冲积物颗粒大,下游颗粒小;河床中心颗粒大,河床边缘颗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