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3
词典
11
分类词汇
93
佛典
88
其它
1
共93,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梵心
妙土
彻朗
利索
浏滥
洁居
一尘不到
佛教音乐
空气滤清器
源清流清
防臭剂
垢离
梵神
庵摩罗
大圆镜智
《漢語大詞典》:
梵心
谓清净之心。 唐 湛然
《
止观辅行传弘决
》
卷一:“此发梵心,行色、无色道。”
分類:
清净
《國語辭典》:
妙土
拼音:
miào tǔ
佛、菩萨的清净世界。《艺文类聚。卷七六。内典。寺碑》:「故发塔喜园,流名天上,耆山鹄苑,布迹卜中,自非庄严妙土,吉祥福地,何以标兹净域,置此伽蓝。」
分類:
宜于
净土
佛家
清净
安乐
境界
《漢語大詞典》:
彻朗(徹朗)
犹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彻,同“ 澈 ”。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赏誉
》
:“ 王子猷 説:‘世目 士少 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刘孝标 注引
《晋诸公赞》
:“ 祖约 少有清称。”按, 祖约 ,字 士少 。
分類:
清明
心地
清净
净光
光明
《漢語大詞典》:
利索
(1).谓言语、动作灵活敏捷。 浩然
《艳阳天》
第三六章:“ 焦淑红 手脚利索地淘了米,又把米下到锅里。” 王群生
《彩色的夜》
:“我回答得很不利索。”
(2).整齐有条理。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
第六章:“在淡青的裤褂外面,罩着雪白的带胸襟的围裙,上下显得干净、利索。”
(3).完毕。 周立波
《暴风骤雨》
第二部二:“他们的地都分完了没有?回答不一样,有说分利索了的,也有说没有分完的。”
(4).谓清净无拖累。 辛显令
《喜盈门》
三五:“叫他走,走了更利索。”
分類:
利索
完毕
整齐
言语
清净
条理
拖累
灵活
敏捷
《漢語大詞典》:
浏滥(瀏濫)
谓清净而泛滥。
《
文选·扬雄〈甘泉赋〉
》
:“正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 李善 注:“瀏滥,犹言清浄而汎滥也。”
分類:
清净
泛滥
《漢語大詞典》:
洁居(潔居)
清净独居。 金
元好问
《
续夷坚志·张童入冥
》
:“ 吕 遂洁居一室,日以诵经为课。凡三年,疮乃平。”
分類:
清净
独居
《漢語大詞典》:
一尘不到(一塵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 唐
唐彦谦
《游清凉寺》
诗:“一尘不到心源浄,万有俱空眼界清。”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
:“其夏色也,南薰解籜,丹凤来仪……若一尘不到之际,万事脱覊之辰。”
分類:
清净
纯洁
《国语辞典》:
佛教音乐(佛教音乐)
拼音:
fó jiào yīn yuè
歌颂佛德的清净音声或曲调。释迦牟尼时代,出家人对于歌舞的态度颇为谨慎,在他们圆寂后,为了宗教的传教与教团的维持,遂有经典朗诵的产生,而逐渐发展成为音乐。佛教音乐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唐室宫廷,并促成唐代乐舞的高度发展。主要用于讲经仪式、朝暮课诵以及道场忏法,藉以启请十方诸佛菩萨、赞咏圣贤或诵持经典。由于所授渊源不同,故分为南北两体,闽南以较热闹的鼓山调为主,后来并发展为子弟戏;北方则以正统的海潮音为主,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涌,层层相交之感。
分类:
歌颂
清净
音声
释迦牟尼
《国语辞典》:
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拼音:
kōng qì lǜ qīng qì
一种用于滤除空气中的杂质,以使空气清净的器具。广泛地使用在汽车、家庭、百货公司、医院等。
分类:
空气
杂质
气清
清净
器具
《国语辞典》:
源清流清
拼音:
yuán qīng liú qīng
水的源头清澈,下游的水也就清净。语本《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比喻事物的良好开端,连带的使发展与结局也有好的结果;或比喻身居高位的人清正,其属下也自清正。《韩诗外传》卷五:「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也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分类:
源头
清澈
下游
清净
《国语辞典》:
防臭剂(防臭剂)
拼音:
fáng chòu jì
能消除或降低异味的物质。如用于空气清净机中的高锰酸钾。
分类:
消除
或降
降低
物质
空气
气清
清净
机中
《国语辞典》:
垢离(垢离)
拼音:
gòu lí
立愿于佛前,以清水沐浴,表示身心清净。
分类:
清水
沐浴
身心
清净
《漢語大詞典》:
梵神
谓清净的圣者。 唐
法琳
《九箴篇》
:“则佛自是 天竺 之梵神,非 中华 之大圣。”
分類:
清净
圣者
《漢語大詞典》:
庵摩罗(菴摩羅)
(1).果名。即菴摩勒。
(2).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
《
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
》
:“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
:“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此阿赖耶识永离垢染而得此名。”
分類:
佛教语
果名
梵语
庵摩勒
音译
意译
清净
无垢
《漢語大詞典》:
大圆镜智(大圓鏡智)
佛的“四智”之一。谓洞照一切的清净真智。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
:“大圆镜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无病。” 明
李贽
《与马历山书》
:“盖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 清
谭嗣同
《仁学》
二六:“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藏识转为大圆镜智矣。”亦省作“ 大圆智 ”。 唐
刘禹锡
《〈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序》
:“
《佛説华严经》
直入妙觉,不由诸乘,非大圆智不能信解。”参阅
《
成唯识论
》
卷十。
分類:
清净
真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