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混错(混錯)
混淆,错乱。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欲听言察貌,则或似是而非,真伪混错。”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操柯犹豫,废法効非,枉直混错,终於负败。”
分類:混淆错乱
《國語辭典》:颉滑(頡滑)  拼音:xié huá
1.错乱。《庄子。徐无鬼》:「颉滑有实,古今不代。」
2.不正的言辞。《庄子。胠箧》:「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辨矣。」
分類:错乱混淆
《漢語大詞典》:鬻鸡为凤(鬻雞爲鳳)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唐 黄滔 《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叅琼,良知足鄙。”
《漢語大詞典》:肴溷
混淆错乱。 清 沈大成 《学福斋杂著·华严字母跋》:“是同音之字,前轻后重,以此分别,初不肴溷。”
分類:混淆错乱
《國語辭典》:淆惑  拼音:yáo huò
混乱辨识,致生困惑。如:「淆惑视听」。
分類:混淆迷惑
《国语辞典》:良莠淆杂(良莠淆杂)  拼音:liáng yǒu yáo zá
好苗和野草混淆夹杂。比喻好坏不分或素质参差。《清史稿。卷二六七。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淆杂,臣通饬严禁。」也作「良莠不分」、「良莠不齐」、「良莠不一」。
《国语辞典》:公私分明  拼音:gōng sī fēn míng
能划分清楚公家和私人的分际,而不混淆。如:「他作事一向公私分明,清廉正直。」
《国语辞典》:走魔入火  拼音:zǒu mó rù huǒ
1.修行者将禅修生起的幻境和现实世界混淆的精神症状。《红楼梦》第八七回:「大夫道:『这是走魔入火的缘故。』」也作「走火入魔」。
2.比喻过分沉溺于某事。如:「她迷信过度,似乎有点走魔入火了。」也作「走火入魔」。
《国语辞典》:壁垒分明(壁垒分明)  拼音:bì lěi fēn míng
彼此界限清楚,不相混淆。如:「敌我两方,壁垒分明。」
《漢語大詞典》:绲殽(緄殽)
亦作“ 緄淆 ”。 緄,通“ 混 ”。犹混淆。混乱不清。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自衰 宋 至今,散行噂沓,儷辞緄殽,《苍》《雅》之学,於兹歇絶。”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就如 元晦 所言,亦非以格竹为格物,徒以名词妄用,情伪緄淆。”
《漢語大詞典》: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蟬翼爲重,千鈞爲輕)
轻重倒置。比喻是非混淆,善恶不明。《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史臣美 澹 ( 魏澹 )而讥 邵 ( 邢邵 )者,岂所谓通鉴乎!语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其斯之谓矣。”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在那段是非混淆、腥风血雨、‘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日子里,某些老一辈革命家、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受到的摧残和凌辱是骇人听闻的。”
《漢語大詞典》:缠混(纏混)
(1).纠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是何处老道士,授汝凶器,将人缠混欲死!”
(2).缠夹混淆。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当着孩子的面,她从不说‘衣领’‘零数’‘菱角’之类的词儿,因为与‘领养’的‘领’字太容易缠混了。”
分類:纠缠混淆
《漢語大詞典》:交瞀
混淆,纷乱。南齐书·良政传赞:“枉直交瞀,宽猛代陈。”
分類:混淆纷乱
《漢語大詞典》:霿淆
混淆不明。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彼贤奸杂用者,非其心之公私霿淆乎?”
分類: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