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淆混
混淆,混杂。 金 任询 《永遇乐》词:“兴衰更换,妍媸淆混,造物大相愚弄。” 元 李治 《〈滹南遗老集〉序》:“陵迟至于 唐 宋 ,人自为説,虽其推明隐奥为多,其间踳驳淆混,詿误后生,盖亦不少。”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而荡佚意志,錮蔽见闻,淆混是非,销沉道德,又其微焉者也。”
分類:混淆混杂
《漢語大詞典》:凌夺(凌奪)
(1).侵夺。北史·周纪下论:“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凌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旧唐书·德宗纪下:“ 寿州 茶园,輙纵凌夺; 唐州 詔使,潜构杀伤。”
(2).超越混淆。 清 黄宗羲 《张景岳传》:“作古方八阵,释古人立方之意;作新方八阵,析古方之某药,为某经之用,不相凌夺。”
《漢語大詞典》:浑淆(渾淆)
混淆,混杂。《汉书·董仲舒传》:“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 宋 沈遘 《司勋郎中充秘阁校理孙瑜可太常少卿馀如故》:“恩不异众,而使有浑淆之议,则士大夫何劝焉。” 明沈鲸《双珠记·勾补军伍》:“整齐军伍防征勦,明查支派莫浑淆。”
分類:混淆混杂
《漢語大詞典》:纷淆(紛淆)
混淆杂乱。新唐书·魏元忠传:“自 苏定方 平辽东, 李勣 破 平壤 ,赏既不行,勋亦淹废,岁月纷淆,真伪相错。”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嗟予夺得何所用,簿领朱墨徒纷淆。” 清 姚鼐 《邳州黄山》诗:“偶传 太公 书,聊以定纷淆。”
分類:混淆杂乱
《漢語大詞典》:郑鼠(鄭鼠)
后汉书·应劭传:“昔 郑 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 周 。” 李贤 注引尹文子:“ 郑 人谓玉未琢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遇 郑 贾,人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战国策亦然。今此乃云‘ 郑 人以乾鼠为璞’便与二説不同。此云‘乾鼠’,彼云‘未腊’,事又差舛。”后以“郑鼠”比喻真伪混淆或以假乱真。《全唐诗》卷七八七载《人不易知》:“ 郑 鼠今奚别, 齐 竽或滥吹。” 唐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郑 鼠寧容者, 齐 竽久舍诸。”参见“ 郑璞 ”。
《漢語大詞典》:郑璞(鄭璞)
古代 郑国 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 东陵 侔於 西山 ,一眄之荣, 郑 璞踰於 周 鼎。”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 郑 璞,散质类 庄 樗。”
分類:雕琢
《漢語大詞典》:焉乌(焉烏)
“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宋 宋祁 《代人乞出表》:“辨色立朝,足居多於跛倚;书思记命,目不辨於焉乌。”参见“ 乌焉 ”。
《漢語大詞典》:乌焉(烏焉)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事物异名录·书籍·书讹引 宋 董逌 《除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揉。” 清 鲍廷博 《〈履斋示儿编〉跋》:“﹝ 卢文弨 、 孙志祖 ﹞互相讐勘,不特尽扫乌焉之误;於 履斋 千虑之失,亦时时有所纠正焉。”参见“ 乌焉成马 ”。
《漢語大詞典》:陵越
(1).逾越,违犯(规矩)。《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遂乃陵越典度,偃倨尊戚,失随方之眇迹,迷製化之渊义。”北史·苏威传:“ 江 表自 晋 以来,刑法疏缓,代族贵贱,不相陵越。”
(2).混淆缠夹。 章炳麟 《訄书·订文》:“今英语冣数,无虑六万言。言各成义,不相陵越。”
《漢語大詞典》:混错(混錯)
混淆,错乱。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欲听言察貌,则或似是而非,真伪混错。”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操柯犹豫,废法効非,枉直混错,终於负败。”
分類:混淆错乱
《國語辭典》:颉滑(頡滑)  拼音:xié huá
1.错乱。《庄子。徐无鬼》:「颉滑有实,古今不代。」
2.不正的言辞。《庄子。胠箧》:「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辨矣。」
分類:错乱混淆
《漢語大詞典》:鬻鸡为凤(鬻雞爲鳳)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唐 黄滔 《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叅琼,良知足鄙。”
《漢語大詞典》:肴溷
混淆错乱。 清 沈大成 《学福斋杂著·华严字母跋》:“是同音之字,前轻后重,以此分别,初不肴溷。”
分類:混淆错乱
《國語辭典》:淆惑  拼音:yáo huò
混乱辨识,致生困惑。如:「淆惑视听」。
分類:混淆迷惑
《国语辞典》:良莠淆杂(良莠淆杂)  拼音:liáng yǒu yáo zá
好苗和野草混淆夹杂。比喻好坏不分或素质参差。《清史稿。卷二六七。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淆杂,臣通饬严禁。」也作「良莠不分」、「良莠不齐」、「良莠不一」。
《国语辞典》:公私分明  拼音:gōng sī fēn míng
能划分清楚公家和私人的分际,而不混淆。如:「他作事一向公私分明,清廉正直。」
《国语辞典》:走魔入火  拼音:zǒu mó rù huǒ
1.修行者将禅修生起的幻境和现实世界混淆的精神症状。《红楼梦》第八七回:「大夫道:『这是走魔入火的缘故。』」也作「走火入魔」。
2.比喻过分沉溺于某事。如:「她迷信过度,似乎有点走魔入火了。」也作「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