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堙废(堙廢)
荒废;淤塞。后汉书·张禹传:“ 徐县 北界有 蒲阳坡 ,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起我堙废而完之,徠我荡析而安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 淮南 、 江 、 浙 、 荆湖 制置发运使 封丘 赵贺 ,言 苏州 太湖 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堙废,水侵民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许多堙废了的陂塘和河渠,先后恢复或扩建起来。”
分類:荒废淤塞
《漢語大詞典》:逼塞(偪塞)
(1).拥塞;充满。《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也刚筑,也柔和,虚空逼塞满娑婆。”朱子语类卷一:“天却四方上下都周匝无空闕,逼塞满皆是天。” 清 黄宗羲 《海市赋》:“尔乃帆席未掛,僧窗宴启,忽然丛岛逼塞,孤峯魁峙,疑异国之飞来,岂灵居之迁徙。”
(2).堵塞;淤塞。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其最患人者, 荻塘 河水瀦淤逼塞,不能负舟,公濬之百餘里。” 清 金友理 《太湖备考·水治》:“并禁毋得侵筑,逼塞上流。”
(3).指地方偏僻闭塞。明史·韩宪王松传:“时弃 大寧 三卫地, 开原 逼塞不可居。”
拥塞;滞塞。朱子语类卷一○四:“今人大抵偪塞满胸,有许多伎俩,如何便得他虚。” 清 钱谦益 《题李长蘅为吴生画溪山秋霭图》诗:“诗肠泪眼半焦枯,短歌偪塞堪卢胡。”
《漢語大詞典》:壅淤
淤塞;不流通。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姑病求医》:“这症候,实可疑,胎前产后恶露迷,月水久壅淤,行经忒宣利。”
《漢語大詞典》:廞淤
淤塞。新唐书·刘晏传:“ 河 汴 自寇难以来,不復穿治,崩岸灭木,所在廞淤。”
分類:淤塞
《漢語大詞典》:淀塞(澱塞)
壅塞。 宋 单锷 《吴中水利书》:“又有 孟径 ,洩 滆湖 之水入 震泽 ,其他沟瀆淀塞,其名不可缕举。”
淤塞。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惟《郑畋集》载,为相时, 汴河 淀塞,请令 河阳 节度使於 汴 口开导。”
分類:壅塞淤塞
《漢語大詞典》:堙淀(堙澱)
犹淤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久之,治沟洫之工渐弛,邑官徒带空名,而 汴渠 有二十年不浚,岁岁堙淀。”
分類:淤塞
《漢語大詞典》:窴灭(窴滅)
淤塞;湮没。汉书·沟洫志:“ 哀帝 初, 平当 使领 河 堤,奏言 九河 今皆窴灭,按经义治水,有决 河 深川,而无隄防雍塞之文。”
分類:淤塞湮没
《國語辭典》:廞塞  拼音:qīn sè
阻塞不通。《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薛大鼎传》:「无棣渠久廞塞,大鼎浚治属之海。」
分類:淤塞
《漢語大詞典》:梗壅
淤塞。新唐书·嗣薛王知柔传:“始, 郑 、 白渠 梗壅,民不得岁。 知柔 调 三辅 ,治復旧道,灌浸如约,遂无旱虞。”
分類:淤塞
《國語辭典》:疏浚  拼音:shū jùn
疏通水道,使水流通畅。也作「疏浚」。
《國語辭典》:疏浚(疏濬)  拼音:shū jùn
疏通水道,使水流通畅。如:「疏浚河道」。也作「疏浚」。
《漢語大詞典》:淤淀(淤澱)
淤塞积淀。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二状》:“游淀之势,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不快,乃自上流低下处决。”明史·潘季驯传:“是时, 河 决 崔镇 , 黄水 北流, 清河口 淤淀,全 淮 南徙。”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管窥一得:“所谓杜其源者,亦当先疏其壅閼,刷其淤淀。骤而塞之,则必有决堤坏防之患。”
分類:淤塞
《漢語大詞典》:迂滞(迂滯)
(1).迂阔,不通达。后汉书·儒林传论:“且观成名高第,终能远至者,盖亦寡焉,而迂滞若是矣。”
(2).谓河道曲折处淤塞而不通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治水》:“儒者 傅肱 ,欲决 松江 之 千墩 、 金城 诸滙,涤去迂滞。”
《漢語大詞典》:冲塞(衝塞)
要塞。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扼其衝塞,絶其牙市,闭之沙漠之外。”
分類:要塞
《漢語大詞典》:浅淀(淺澱)
谓水浅淤塞。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其 蠡河 ,遇大旱则浅淀,中旱则通流。”
分類:水浅淤塞
《漢語大詞典》:填阏(填閼)
亦作“ 填淤 ”。 淤泥。亦指沉积;淤塞。史记·河渠书:“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汉书·沟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唐 杜甫 《溪涨》:“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 六塔渠 广四十餘步……自 河 徙以来,填閼成高陆。” 清 刘大櫆 《通江府通判许君传》:“ 松江 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