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淡 → 澹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缪汝和,字协衷,号澹园,清江阴人。乾隆癸卯顺天举人,官浙江余杭县知县,有《红薇轩》诗。
王宗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3—1792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思正,号淡庵。诸生。工书画。有《肆雅楼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4—1809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殿麟,号澹泉。诸生。嘉庆元年举孝廉。少与姚鼐同为刘大櫆弟子。鼐每为文必以示定。晚年专力经学,锐意深求义理。有《周易集注》、《紫石泉山房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五
吴定,字殿麟,一字澹泉,歙县人。诸生,嘉庆丙辰举孝廉方正。有《紫石泉山房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843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近光,一字澹生,号敦夫,晚号狷翁。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官编修。读书好古,所居五笥仙馆,蓄书万卷。尤精校勘,曾校刊《列子》、《鬼谷子》、《隶韵》诸书,时号秦板。尝主讲诂经精舍、乐仪书院,又受聘校刊《钦定全唐文》。工填词。有《享帚词》、《石研斋集》。
维基
秦恩复(1760年—1843年),字近光,号敦夫,江苏江都人。文学家,进士出身。秦黉之子。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读书好古,所居名「玉笥仙馆」,藏书室名「石研斋」。阮元聘为主诂经精舍,不谈学问,罕为人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著有《享帚词》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2—1838 【介绍】: 清河南禹州人,字诚之,号平泉,又号淡翁。嘉庆、道光间,任封丘、巩县教谕。注有《传信录》。著有《垂香楼诗稿》、《挑灯诗话》。
朱履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桐乡人,字端升,号澹谷。嘉庆七年进士,由庶常改兵部主事。善画,兼工诗文词曲。

人物简介

维基
甘家斌(1763年7月11日—1842年12月14日),字福超,号秩斋,一号澹园。四川邻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三甲第44名进士,曾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巡视山东济宁七省漕务给事中、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清泰(?~?),字淡川,一字承伯。其先广东镇平人,移居凤山,后隶头份。幼嗜学,以工举业得文誉。年弱冠,值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变,奉檄领乡勇守郡,以功赏六品衔,累擢至彰化都司。嘉庆十一年(1806)任竹堑守备,署艋舺都司,迁镇标中营游击,署艋舺营参将事。道光二年(1822)海盗林乌兴进扰淡水,巡海遇贼,苦战七日,身负炮伤,旋擢长福营参将,未赴任卒。黄清泰军职三十馀年,抚循士卒,顺体民情,能文能诗,手不释卷,尤好《尚书》、《史记》,有儒将风〖参考卢锦堂主编《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华亭人,字治祥,号希仲,一号澹渊。嘉庆十二年举人。曾与许乃济同撰《左氏蒙求注》。另有《洞庭诗文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杜绍祁(?-1829),字少京,晚号退翁,无锡人,嘉庆庚辰进士,福建仙游知县。杜绍祁于1827年(道光7年)接替李慎彝,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于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约今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统治者。1829年卒于任。

人物简介

维基
淡春台,字星亭,四川广安人,同进士出身。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登进士。道光三年(1823年)任嘉定县知县,道光七年(1827年)五月回任。道光九年(1829年)去职。历任壬午科同考官,河南盐法道,诰封朝议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巴陵人,字澹生,号稼轩。道光十三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考取军机章京。好学能文章。有《稼轩文集》。
钱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60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澹人。钱大昕族孙女,宝山国学生陈鸿妻。婚后不久即寡。工刺绣花鸟,折校出新意,长于仿古名画。有《湘青阁诗》。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澹人(?~?),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张澹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后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耕云,一字新元,号春水。贡生。嗜画入骨,所作山水古峭幽逸。家多藏书,为兵火所毁。晚客居上海,以砚田自给。精刻印,辑《玉燕巢印萃》,有《风雨茅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