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口枯眼涩(口枯眼涩)  拼音:kǒu kū yǎn sè
形容极为疲惫。《西游记》第四四回:「半夜三更,口枯眼涩,有甚受用?」
分类:疲惫
《國語辭典》:乾涩(乾澀)  拼音:gān sè
缺乏油水润泽而不滑顺。如:「在冷气房待久了,皮肤容易乾涩。」
《漢語大詞典》:鲠涩(鯁澀)
阻滞。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旧馆无人已久, 敬立 误入之,但讶莱芜鯁涩。”
分類:阻滞
《漢語大詞典》:格涩(格澀)
亦作“ 格色 ”。 方言。特殊,与众不同。 曹禺 《日出》第三幕:“你这孩子也‘格涩’,放着生意不做,一天就懂得哭。” 刘心武 《我爱每一片绿叶》:“也难怪 小余 对 魏锦星 这号难以就范的格涩人物不予谅解。” 侯宝林 《姓名学》:“甲:‘苹果都是红的、黄的,她偏要蓝的。’乙:‘格色!’”
《漢語大詞典》:发涩(發澀)
不滑润;摩擦时阻力大。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他觉得到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进了雨水,有点发涩。”如:轮轴发涩,该上油了。
《高级汉语词典》:宦囊羞涩
为官者手头贫乏
《漢語大詞典》:怪涩(怪澀)
怪异艰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马异:“赋性高疎,词调怪涩。”
分類:怪异艰涩
《漢語大詞典》:憨涩(憨澀)
呆滞。 冰心 《山中杂记》十:“早起母亲教给他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他们的声音却很憨涩。”
分類:呆滞
《漢語大詞典》:颤涩(顫澀)
颤抖而不流畅。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六:“女儿的身子隐没在阴暗里,却依然呵噢呵噢地叫唤,而且仿佛哭起来了,声音是颤涩的。”
《漢語大詞典》:板涩(板澀)
板滞晦涩。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二章三:“这正如 建安 诗坛之代替了 汉 人的板涩无聊的辞赋一样,玄谈的风气也扭转了 汉 人的酸腐的作风。”
分類:板滞晦涩
《漢語大詞典》:诞涩(誕澁)
怪诞艰涩。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近代文士有好奇者,以诞澁之词饰其浅易之意,攻訐当世之文。”
分類:怪诞艰涩
《漢語大詞典》:呆涩(呆澀)
犹呆滞,不灵活。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 吴大经 ﹞坐在长凳上面,静静地等待着,眼光很呆涩,现出沉思的样子,仿佛一尊石像似的。”
《骈字类编》:尺涩(尺涩)
素问帝曰其形尽满何如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
《漢語大詞典》:强涩(强澀)
亦作“彊涩”。 指文字、语言等生硬不流畅。新唐书·徐彦伯传:“晚为文稍彊涩,然当时不及也。” 叶圣陶 《隔膜·绿衣》:“伊的声音更强涩,说出每一个字都有几秒时的间歇。”
《高级汉语词典》:囊空羞涩
兜内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