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风涩(风涩)
贯休 怀钱塘罗隐章鲁封诗 风涩潮声急,天寒角韵孤。
《漢語大詞典》:疏涩
迂阔拘谨。梁书·王僧孺传:“加性疏澁,拙於进取,未尝去来 许 史 ,遨游 梁 竇 ,俛首胁肩,先意承旨。”
分類:迂阔拘谨
《漢語大詞典》:暗涩(暗澀)
暗淡而无光彩;暗淡而板滞。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谩暗涩,铜华尘土。”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三章:“看到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暗涩了。”
《漢語大詞典》:凝涩(凝澀)
因冻结而滞涩。红楼梦第五十回:“ 惜春 因笑回:‘天气寒冷了,胶性都凝涩不润,画了恐不好看。’”
分類:冻结滞涩
《漢語大詞典》:重涩(重澀)
犹迟钝。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帝自在东宫,不好学,唯嬉戏无度;性重涩少言。”
分類:迟钝
《漢語大詞典》:涩浪(澀浪)
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水纹状,谓之“涩浪”。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涩浪:“宫墙基叠石凹入,多作水文,谓之涩浪。”
《漢語大詞典》:滞涩(滯澀)
亦作“ 滞澁 ”。
(1).苦涩不甘滑。喻心绪无聊不畅快。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2).阻塞,凝聚不通。《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摄法歌》“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注:“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
(3).不流畅;不明快。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不能言者,终日口吃吃不能达意,杂乱滞澁,如醉梦中语。” 茅盾 《幻灭》二:“街上货车木轮的辘辘的重声,从湿空气中传来,分外滞涩。”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我总觉得看山比看水滞涩些,情绪很抑郁的。”
《漢語大詞典》:古涩(古澀)
亦作“ 古歰 ”。 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既念诗未知如何,取视之,高邃古歰,包孕深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樊绍述文:“读者口钳舌撟,则曰古涩奥衍如 樊宗师 。”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四书》《五经》我们读它时深感困难,并不是它们的内容艰深,实在是它们的外观古涩。”
分類:文句古奥
《漢語大詞典》:粗涩
见“ 麤涩 ”。
《漢語大詞典》:粗涩(麤澀,麤澁)
亦作“ 麤澁 ”。亦作“麄涩”。
(1).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着 桂管 布衫朝謁。 开成 中, 文宗 无忌讳好文,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 苏曼殊 《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
(2).比喻艰困。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行者思奋。”
《國語辭典》:涩滞(澀滯)  拼音:sè zhì
1.阻涩、不顺畅。《晋书。卷六七。郗鉴传》:「僶俛秋冬,船道涩滞。」
2.言语钝塞,思路迟缓或表情痴呆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觑了他涩滞气色,听了他微弱声息。」《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眼见得礼貌粗疏,语言涩滞。」
《漢語大詞典》:鉎涩(鉎澀)
指锈斑。 唐 薛逢 《灵台家兄古镜歌》:“金膏洗拭鉎涩尽,黑云吐出新蟾蜍。”
《漢語大詞典》:钝涩
滞涩;不滑润。例如:钝涩的眼睛。
分類:滞涩滑润
《韵府拾遗 缉韵》:船涩(船涩)
方回诗面滩船欲涩茗务井还深
《漢語大詞典》:棘涩(棘澁)
犹艰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瑯嬛福地:“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跡霹靂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澁。”
分類:艰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