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润饰(潤飾)  拼音:rùn shì
润色修饰。《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序》:「三人皆儒者,通于世俗,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丁敬礼尝作小文,使仆润饰之。」
《國語辭典》:润色(潤色)  拼音:rùn sè
1.修饰文句,以增加文彩。《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东里子产润色之。」《红楼梦》第四二回:「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
2.粉饰点缀。《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
《分类字锦》:经术润饰(经术润饰)
汉书·循吏传序》: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分类:能政
《國語辭典》:脂粉  拼音:zhī fěn
1.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粉。南朝梁。萧衍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吴大郎上下一看,只见不施脂粉,淡雅梳妆,自然内家气象。」也称为「胭粉」。
2.代指妇女。《红楼梦》第一二回:「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國語辭典》:修饰(修飾)  拼音:xiū shì
1.整理打扮。《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
2.修改润饰文句。如:「为免用语过于直接,此段文字须做适度修饰。」
《漢語大詞典》:修饬(修飭)
(1).行为端正不违礼义,或谨严不逾规矩。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修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其辞艺可称履行修飭者,不可胜数。” 清 恽敬 《袁州府训导李君墓志铭》:“君文辞修飭,其行事造次必以礼。”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飭,无貽后悔也。”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性醇厚,与物无竞,既举孝廉,尤自修飭。”
(3).整治;整修。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 师道 因得於城上修飭备御之具,敌屡进攻皆却。”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自古据有 河 西,修飭武备,覊縻羗戎之法,惟本朝最为精密。” 清 姚鼐 《方正学祠重修建记》:“ 明 万历 时, 南京 士大夫始建正学祠於其墓前,至国朝数经修飭,今祠宇又已久敝矣。”
(4).修改润饰。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国初名集,所见甚尠,就中可指数者: 侯朝宗 随人俯仰,致近俳优, 刘才甫 极力修飭,略无菁华。”
《國語辭典》:脩饰(脩飾)  拼音:xiū shì
1.脩改润饰。《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脩饰之。」
2.整治装饰使华美。《楚辞。宋玉。九辩》:「今脩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注》:「黄巾之乱,残毁颓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脩饰旧宇。」
《國語辭典》:润益(潤益)  拼音:rùn yì
1.润泽附益。《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益。」
2.利益。如:「这次交易,润益颇丰。」
分類:润饰添加
《國語辭典》:修剪  拼音:xiū jiǎn
1.用剪刀修裁。如:「修剪指甲」。
2.比喻修改润饰。如:「这是一部修剪过的片子。」
3.园艺上指将植物枝条剪短,或将一部分枝条完全从基部剪去的作业。
《漢語大詞典》:沾饰(霑飾)
(1).浸染润饰。谓熏陶教化。《南齐书·王融传》:“湔拂尘蒙,霑饰光价,拔足草庐,厕身朝序。”
(2).滋润。 唐 王勃 《采莲赋》:“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霑饰。”
《国语辞典》:脩润(脩润)  拼音:xiū rùn
修改润饰。宋。无名氏《梅妃传》:「略加脩润而曲循旧语,惧没其实也。」
分类:修改润饰
《漢語大詞典》:照录
谓不作改变、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 吴组缃 《〈山洪〉后记》:“笔下用语不能脱离口语,但又不能照录口语。”
《国语辞典》:千锤百鍊(千锤百鍊)  拼音:qiān chuí bǎi liàn
铁经锻鍊而成钢的过程。比喻文章多次润饰,人生历经磨鍊。如:「他经过人生的千锤百鍊后,处世更加圆融。」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李青莲诗》:「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鍊而后能成。」
《国语辞典》:读者投书(读者投书)  拼音:dú zhě tóu shū
指新闻媒体在不经润饰,或以不伤原意的前提下,仅作文字润饰以刊出读者的来信。内容性质大部分为个人经验或事件的说明,当下公共事务、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等。如:「读者投书可以反映社会,可促进社会多元化。」
《漢語大詞典》:顺非而泽(順非而澤)
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 孔颖达 疏:“顺非而泽者,谓顺从非违之事,而能光泽文饰。”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五曰顺非而泽。” 王先谦 集解:“泽,有润泽也。”新唐书·窦群柏耆等传赞:“ 孔子 所谓‘顺非而泽’者歟,‘利口覆邦家’者歟! 耆 掩众取功,自速其死,哀哉!” 严复 《救亡决论》:“乡壁虚造,顺非而泽,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