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荡除(蕩除)
扫荡灭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得精卒数万人,宿恶盪除,所过肃清。”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制变以奇,盪除以杀。”
肃清,彻底消除。《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或盈缩成鉤,或偃蹇不禁,皆大运荡除之祥,圣帝应符之兆也。” 唐 陆龟蒙 《彼农》诗之一:“世路巇险,淳风荡除。”《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愿兴弔伐之师,隆继絶之义,荡除奸凶。”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倘非天纵之圣,积习当然也不能顿然荡除。”
肃清,彻底消除。《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或盈缩成鉤,或偃蹇不禁,皆大运荡除之祥,圣帝应符之兆也。” 唐 陆龟蒙 《彼农》诗之一:“世路巇险,淳风荡除。”《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愿兴弔伐之师,隆继絶之义,荡除奸凶。”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倘非天纵之圣,积习当然也不能顿然荡除。”
《漢語大詞典》:消复(消復)
谓消除灾变,恢复正常。《后汉书·鲍昱传》:“ 建初 元年,大旱,穀贵。 肃宗 召 昱 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復灾眚?’”《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復之术,莫大於节俭。”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吏实不德,无以导迎顺气,消復灾沴,惟神之求。”《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青虹见 玉堂 后殿庭中。詔召光禄大夫 杨赐 等,诣 金商门 ,问以灾异及消復之术。” 胡三省 注:“消復者,消变而復其常也。”
《漢語大詞典》:定业(定業)
(1).奠定国家大业。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时圣武定业,肇基王命。寤寐风云,实资人杰。” 唐 独孤绶 《师贞丈夫赋》:“‘萧萧马鸣,悠悠斾旌’,伐叛则刑立,柔远而德成,上乃奉君之职,下乃守臣之贞, 汤 武 用之而定业, 伊 周 法之而作程,此王者之师也。” 宋 郑少微 《文可以经国策对》:“廓帝绪以定业,振皇纲而握纪。”
(2).佛教语。指难以消除的重大业力。 南朝 宋 沈约 《形神论》:“因果相主,毫分不爽;美恶之来,皆有定业。”《宣和遗事》后集:“帝曰:‘何苦多难?’ 阿计替 曰:‘此定业难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紫柏祸本》:“未几,大狱陡兴,诸公窜逐, 紫柏 竟罹其祸,真定业难逃哉。”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 龚自珍 以辛卯岁发愿:愿诵大藏‘贞’字函《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五十九言四十九万卷,愿祕密加被,灭我定业,疾证法华三昧。”
(2).佛教语。指难以消除的重大业力。 南朝 宋 沈约 《形神论》:“因果相主,毫分不爽;美恶之来,皆有定业。”《宣和遗事》后集:“帝曰:‘何苦多难?’ 阿计替 曰:‘此定业难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紫柏祸本》:“未几,大狱陡兴,诸公窜逐, 紫柏 竟罹其祸,真定业难逃哉。”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 龚自珍 以辛卯岁发愿:愿诵大藏‘贞’字函《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五十九言四十九万卷,愿祕密加被,灭我定业,疾证法华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