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8,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安守忠(字 信臣 )
释缘海
范朝宗(字 伯海 )
江朝卿(字 元海 号 山月 )
刘玄英(字 宗成、昭远 号 海蟾子 名 操 )
楼海
尼法海
释超信(字 海印 )
释海评(号 庐山二龙云 )
释海印
释惠勤(别称 智海勤 惠勤 )
释觉海( 钟 )
释清海
释志宣(字 海印 )
其它辞典(续上)
钱俶(字 文德 世称 后王钱俶 别称 吴越后主 吴越忠懿王、忠懿 名 弘俶 淮海国王、邓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秦国王 )安守忠(字 信臣 )
释缘海
范朝宗(字 伯海 )
江朝卿(字 元海 号 山月 )
刘玄英(字 宗成、昭远 号 海蟾子 名 操 )
楼海
尼法海
释超信(字 海印 )
释海评(号 庐山二龙云 )
释海印
释惠勤(别称 智海勤 惠勤 )
释觉海( 钟 )
释清海
释志宣(字 海印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988 【介绍】: 五代吴越国君。钱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初名弘俶。胡进思既废俶兄钱倧,即迎俶为吴越国王。卑事后汉、后周。助宋太祖平江南。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纳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封淮海国王,后累封邓王。在位三十年。卒谥忠懿。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开运四年(947),出镇台州。乾祐元年(948)初,即吴越国王位。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两浙颇为安宁。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攻南唐。开宝九年(976)入宋朝觐,逾月而归。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宋封为淮海国王,又改封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卒谥忠懿。新、旧《五代史》及《宋史》有传。钱俶善草书,喜吟咏。有《政本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另《吴越钱氏传芳集》、《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书尚存诗1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废兄弘倧,迎弘俶嗣吴越国王。历汉、周,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凡三十五年。太平兴国三年,纳疆土归宋。历封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徙封邓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为之序。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俶字文德。文穆王第九子。晋天福四年除内牙诸军指挥使。开运四年出镇台州。是年忠献王薨。弟宏倧袭位。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废宏倧。迎俶立之。汉乾祐二年授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三年加守尚书令。周显德中加天下兵马都元帅。宋建隆元年进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平兴国三年再朝京师。遂上表纳土。封淮海国王。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寻改封南阳国王。表辞国王。改封许王。端拱元年徙封邓王。八月薨。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1000 【介绍】: 宋晋阳人,字信臣。安审琦子。仕后周,官至卫州刺史。入宋,从征太原,多有谋略。太祖开宝初为濮州刺史,黄河决澶州,与曹翰护役,遂塞之。太宗时历知沧州、瀛州、雄州等,拜威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为政简静,威德兼著,所至乐施予,喜与士大夫游从。全宋文·卷五三
安守忠(九三二——一○○○),字信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仕周至卫州刺史。入宋,为左卫将军。后历典永、汉、濮、辽、易、夏、沧、瀛、雄诸州。太平兴国三年,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咸平三年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二七五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江朝卿,字元海,号山月(《诗苑众芳》)。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玄英,字宗成,号海蟾子,初名操,字昭远,入道后改名,燕地广陵(今山西广灵)人。事见《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以司法参军权宰清远县。峒民入城,仓卒告变,海挺身出谕,被杀。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超信。字海印。桂府人也。亦琅琊之嗣。住苏州定慧寺。倡道多年。望重一时。年八十馀。平日受朱防禦家供养。屡至其宅。一日朱问曰。和尚后世能来弟子家托生否。师微笑颔之。及归寺得疾。数日而化。其日。朱家生一女子。圆照本禅师。时住瑞光。闻其事往访之。方出月抱出。见而一笑。圆照唤云。海印。你错了也。女子哭数声化去。有百丈野狐颂。并老僧诗。盛为丛林传诵。莹仲温。谓信为明眼宗匠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禅师讳惠勤。舒州铜城人。出家试所习。得度具戒。参太平演禅师。发明大事。时太平法窟。龙象最盛。师与圜悟佛眼。崭然露其头角。众望翕然推重。及演迁五祖。灵源禅师继主太平。登师第一座。以法施学者。灵源退席。舒守雅闻誉望。命出世太平。开五祖法要。僧问。万法本来归一。一法了无踪迹。白莲峰下传来。未审以何为的。师举拂子云。用遮个为的。曰。与么则兵随印转。将逐奉行。师云。上座见个什么。曰。验人端的处。下口便知音。师云。不妨具眼。曰。此日一会。超越灵山。师云。那个是超越底事。僧提起坐具云。三世诸佛尽向遮里纳败阙。师云。三十棒且待别时。乃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不去不住。坐断要津。凡圣路绝。当是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不见有佛果明成。亦无烦恼可除。亦无菩提可證。唯彰本体。应用堂堂。出没卷舒。得大自在。天堂地狱虎穴魔宫。处处道场。头头佛事。然虽如是。也须到遮田地始得。此事不从脩證。不陟言诠。莫非妙智发明。超然独脱。或末至此。当宜忘情绝虑。深切谛观。久久之间。自然云霞消散。孤月白圆。砂砾尽时。真全始见。又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桃花红。李花白。谁道融融只一色。燕子语。黄莺鸣。谁道关关只一声。不透祖师关捩子。空认山河是眼睛。又曰。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拈起柱杖云。柱杖横山河。大地一时横。柱杖坚山河。大地一时坚。十方如来所说法。不能与此为譬喻。绝聱讹无巧妙。灸疮瘢上著艾燋。若能于此究根源。方透衲僧向上窍。如何是衲僧向上窍。击禅床下座。又曰。昔日僧问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州以手作流水势。其僧有省。复有僧。问法眼云。不取于相。如始不动。如何不取于相。见于不动。法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僧亦有省。若于斯明得。便见道。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其或未然。更为饶舌。天左旋。地右转。古往今来经几遍。金乌飞。玉兔走。才方出海门。又落青山后。江河波渺渺。淮济浪悠悠。直入沧溟昼夜流。遂高声云。诸禅德。还见如如不动底么。以拂子击禅床下座。又曰。乍语莺喉涩。初来燕语新。莫惊双𩯭白。又是一年春。林上花铺锦。堤边草织茵。谁知造化体。元是法王身。举起拂子云。看看。若也识得。海印发光。苟或未然。尘劳先起。击禅床下座。师居太平八年。宗风大震。政和二年有诏。请住东都智海。十月九日。就大相国寺三门开堂。遣中便降香。鸿胪少卿赍疏。兼拨赐金宝。充办斋筵。师谢恩。祝圣罢。僧问。才升猊座。便爇天香。祝圣之言。请师速道。师云。祥云笼殿阁。瑞气满乾坤。进云。一朵昙花开上国。声香从此播人间。师云。别是一家春。曰。灵山一会俨然犹在。师云。作么生是灵山会上事。曰。明朝自有明君鉴。学人三拜谢师恩。师云。一任流通。问。太平古曲久播徽音。学人上来。乞师垂示。师云。尺头有寸。秤尾无星。曰。与么则智海洪波。普施馀润。师云。真不掩伪。曲不藏直。曰。只如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师云。唤什么作无阴阳地。曰。灵苗瑞草寻常事。优钵罗花物外春。师云。谢子供养。乃云。问话且止。不见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浸。况祖师心印。诸佛本源。蠢动含灵。无增无减。唯圣与圣。即能知之。恭闻失圣仁宗皇帝有修心诗云。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后人若悟真如性。密印从来妙理深。敢问诸人。如何是真如之性。如何是密印妙理。假使目连鹙子智慧神通。到此也须亡锋结舌。山僧今日幸逢快便。为国开堂。得路便行。岂畏傍观怪笑。乃举拂子云。看看。岂不是诸人真如之性。岂不是诸人密印妙理。于斯见得。共报国恩。其或未然。别容理论(中谢)。复云。适来所举。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且道心作么生传。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馀年。万机之暇。留心此道。既得之于心。乃形之于言。流布无穷。后人取则。吾祖达磨初至少林。二祖侍立次。遂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磨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达磨云。与汝安心竟。二祖于是豁然大悟。自此传衣付法。继袭祖位。且道二祖当时悟得个什么。英灵之者。举著便知。影响之流。卒难领会。聊成鄙颂。少助发挥。觅心无得。乃安心悟了。争如未悟深。万丈碧潭秋月白。一声云外老猿吟。积尘成岳。削铁为针。少室山前无异路。游人来往自崎嵚。枢密邓公子常。奏赐椹服。佛鉴师名。留智海三年。累表恳辞归山。寻得旨住江宁府蒋山。政和七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端居丈室。手写别故旧书数幅。停笔而化。灵骨舍利塔于本山。师法才富赡。道学渊源。履践高妙。当时天下丛林推仰。以为深得东山真机大用三昧。初受太平日。即具仪。扣灵源之室。请曰。住院董众。宜何所先。灵源曰。此无他。当以杖笠包具。置方丈壁间。去住如衲子之轻则至矣。师终身奉行之。遂为一代宗师典刑云。 赞曰。常闻慈受禅师初出世真州资福。嗣法净照禅师。俄退席。寓蒋山。佛鉴会中。聆其夜参所举。皆平昔未谕。心因异之。忽一夕于佛鉴言下大悟。即欲炷香。改嗣佛鉴。佛鉴深却之。不许。于戏曷有末代欺世负官。以院易嗣。奉金请拂者。曾佛鉴奴之非若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志宣,字海印,真宗朝人(《剡川诗钞》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