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混合层(混合层)  拼音:hùn hé céng
海洋或湖泊的上层,受风、波浪、水流的搅和作用,使各种性质,如温度、盐度等,因混合而呈均匀状态。
《国语辞典》:海底山  拼音:hǎi dǐ shān
海洋盆地中的突起山丘。高度约在一千公尺以上,其顶端平坦者称为「海桌山」;若突出海面,则形成岛屿。也称为「海丘」。
《国语辞典》:海迹湖(海迹湖)  拼音:hǎi jī hú
由于地壳隆起或海岸线下降,使海水的一部分与海洋隔绝所形成的湖泊。因它原来与海相通,所以湖水的性质与海相同。如里海、咸海。
《国语辞典》:海洋学(海洋学)  拼音:hǎi yáng xué
研究世界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也包括海洋里的动、植物,以及海洋的起源、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国语辞典》:疯狗浪(疯狗浪)  拼音:fēng gǒu làng
一种海洋现象。由各种不同方向的小波浪汇集而成,沿著一个方向前进,遇到礁石或是岸壁时,便会因强力撞击而捲起猛浪。由于事出突然,令人防不胜防,故称为「疯狗浪」。如:「一阵疯狗浪,差一点打翻了这艘渔船。」
《国语辞典》:浮筒  拼音:fú tǒng
设置于海洋中、浮在海面的物体。用以导航、照明、设置仪器。如:「在海洋中设置浮筒,有利于航海。」
《国语辞典》:岛弧(岛弧)  拼音:dǎo hú
位于大洋边缘,排列成凸向海洋的一连串弧状群岛;多火山及地震,太平洋西岸最多见。如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印尼等岛群。
《国语辞典》:海床  拼音:hǎi chuáng
海洋的底部。也称为「海底」。
分类:海洋底部
《国语辞典》:油污染(油污染)  拼音:yóu wū rǎn
工业废油、海港废油、国际油轮洗舱或意外漏油所造成的海洋、海滩污染。每每造成大量浮游生物、鱼贝类、海鸟的死亡。
《国语辞典》:爱尔兰海(爱尔兰海)  拼音:ài ěr lán hǎi
海洋名。位于爱尔兰岛和大不列颠群岛之间。北界苏格兰,东界英格兰,南界威尔士,西界爱尔兰。其中有马恩岛和安格尔西岛二大岛。产鲱鱼和鳕鱼。
《国语辞典》:单科大学(单科大学)  拼音:dān kē dà xué
由相同性质的系所所组成的大学。如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所设系所、学院全部与海事、水产有关,即属「单科大学」。
《国语辞典》:南冰洋  拼音:nán bīng yáng
海洋名。水域环绕南极四周,水温低,结冰期长。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极海)合称五大洋。也称为「南极海」。
《国语辞典》:紧追权(紧追权)  拼音:jǐn zhuī quán
根据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一百一十一条,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或规章时,可对该船舶进行追逐,即为紧追权。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时,紧追权立即终止。
《国语辞典》:矽镁层(矽镁层)  拼音:xì měi céng
1.富含矽、镁质的地壳下部岩石。
2.构成海洋地壳的主要岩石。
《国语辞典》:无光带(无光带)  拼音:wú guāng dài
在海洋或湖泊中阳光无法透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的水层。约在水深二百公尺以下,视水中的能见度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