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人工鱼礁(人工鱼礁)  拼音:rén gōng yú jiāo
将人造或天然物质,投放海中,以改良海域成优良环境,提供海洋中的生物有良好的栖息场所。早期的礁体以汽油桶、林木、水泥礁等混合投放,后概为四角型的水泥礁。
《国语辞典》:尾索动物(尾索动物)  拼音:wěi suǒ dòng wù
一种产于海中的动物。呈囊状,单体或群体,雌雄同体。幼虫尾有脊索,蝌蚪状,故称为「尾索动物」。
《国语辞典》:鞭毛藻  拼音:biān máo zǎo
生长在海中或淡水里的藻类,是介于动植物间的生物,有些含有叶绿素。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能游动。行细胞分裂的无性繁殖。如裸藻等。
《国语辞典》:虎门港(虎门港)  拼音:hǔ mén gǎng
地名。位于广东省东莞县西南海中,东有大虎山,西有小虎山,对峙如门,故称为「虎门港」。有炮台,地当珠江入海之口,为海防重地。也称为「虎通门」。
《国语辞典》:岛宇宙(岛宇宙)  拼音:dǎo yǔ zhòu
早期对银河系以外星系的称呼,描述空旷太空中星系如同海中的岛屿般。现已不用。
《国语辞典》:测铅(测铅)  拼音:cè qiān
把铅系在绳端,航海时掷于海中,以测深浅,称为「测铅」。
《漢語大詞典》:祖龙浮海(祖龍浮海)
传说 秦始皇 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 始皇 求与相见,神言己貌丑,莫图其形,当与帝相见。 始皇 入海见海神,工人潜以脚画其状,海神怒,斥帝速去。 始皇 转马急返,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见《三齐略记》。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九:“ 祖龙 浮海不成桥, 汉武 寻阳 空射蛟。”
《国语辞典》:细毛藻(细毛藻)  拼音:xì máo zǎo
一种生长在亚洲与非洲间的红海中的蓝绿藻,能使海水呈现红色。
《国语辞典》:温哥华(温哥华)  拼音:wēn gē huá
1.城市名:(1)(Vancouve)加拿大西岸的海港,濒布拉特湾南岸,与温哥华岛相对,为加拿大最大的木材贸易市场,航业上为对东亚交通的要地,商业繁盛。其唐人街的规模仅次于美国旧金山。(2)(Vancouver)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南,哥伦比亚河深水航道起点。其经济以农业、制造业、木材工业等为主,为哥伦比亚河流域水电分电中心。
2.岛名。(Vancouer Island)位于温哥华港西面的海中,为加拿大西海岸的最大岛,亦是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岛,为交通上的咽喉,矿物及鱼产丰富。
《国语辞典》:潜水病(潜水病)  拼音:qián shuǐ bìng
潜水者潜入深海中,水压增大,若上升时速度太快突然减压,会使溶解在潜水者血液中的空气变成气泡,停留在关节或其他部位。轻则肌肉关节疼痛,重则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国语辞典》:海损(海损)  拼音:hǎi sǔn
保险标的物在航海中,因海难或其他意外事故而受到损害。可分为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两部分。
《漢語大詞典》:沧海一鳞(滄海一鱗)
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 巫山 片云,顷刻间风驰电掣,捲入无何有之乡。”
《國語辭典》:沧海一粟(滄海一粟)  拼音:cāng hǎi yī sù
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比喻渺小,微不足道。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國語辭典》:沧海遗珠(滄海遺珠)  拼音:cāng hǎi yí zhū
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的事物。《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但有个抱艺怀才,那曾见沧海遗珠。」
《漢語大詞典》:大堡礁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在澳大利亚东北岸外的珊瑚海中。南北长2000余千米,东西宽19~240千米。包括近千个岛礁和沙滩,总面积20.7万平方千米。由三百五十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现已将其中的一部分划为海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