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泛泛(氾氾) 拼音:fàn fàn
《國語辭典》:汎汎 拼音:fàn fàn
1.水顺流无阻的样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漂浮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
3.普遍、广博的样子。
2.漂浮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
3.普遍、广博的样子。
《國語辭典》:泛泛 拼音:fàn fàn
1.漂浮。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三:「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2.寻常的、浮浅的。如:「泛泛之交」。《镜花缘》第七一回:「今日大家在此相聚,总是同年姊妹,非泛泛可比。」
3.充满的样子。《黄帝内经素问。卷五。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馀。」
2.寻常的、浮浅的。如:「泛泛之交」。《镜花缘》第七一回:「今日大家在此相聚,总是同年姊妹,非泛泛可比。」
3.充满的样子。《黄帝内经素问。卷五。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馀。」
《漢語大詞典》:泛然(汎然)
亦作“泛然”。
(1).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4).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5).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1).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4).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5).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漢語大詞典》:浮浇(浮澆)
轻浮浅薄。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 韩 。” 明 李东阳 《文明生日以龙尾砚为寿并致一诗》:“长留天地诗家事,坐镇浮浇静者身。” 清 沈葆桢 《察看福州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且浮浇险薄之子,必无持久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