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4,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假公济私
兼济方舟
经济效益
经济之才
经济特区
经济特科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国济民
经济犯罪
经济规律
经济合同
经济基础
经济开发区
杰济
教育经济学
《國語辭典》:假公济私(假公濟私)  拼音:jiǎ gōng jì sī
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分类字锦》:兼济方舟(兼济方舟)
沈约佛记序其元途幽远大则直至道场其徵證切近小则开劝晚学斯实兼济之方舟大悲之广路
分类:释教
《漢語大詞典》:经济效益(經濟效益)
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
《国语辞典》:经济之才(经济之才)  拼音:jīng jì zhī cái
治国安民的才干。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此人有经济之才,安邦之策,欲令你去徵聘此人。」
《國語辭典》:经济特区(經濟特區)  拼音:jīng jì tè qū
政府特别立法,在某些地区划设特定区域,区内采行的商业贸易等法规、制度,和区外不同,提供更优惠的投资条件,以吸引外资或国际跨国企业入驻,藉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该特定区域可因目的不同而分为加工出口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园区、都会企业区和工业区等。
《漢語大詞典》:经济特科(經濟特科)
清 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特设的一种科举考试科目。由内外大臣荐举通晓时务者,以策论试时事。清史稿·选举志四:“庚子,京师搆乱,乘舆播迁。两宫怵於时局阽危,亟思破格求才,以资治理。二十七年,皇太后詔举经济特科,命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有志虑忠纯、规模閎远、学问淹通、洞达 中 外时务者,悉心延揽。”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 南亭亭长 为 李宝嘉 ,字 伯元 ……尝被荐应经济特科,不赴,时以为高。”
《國語辭典》:经济技术开发区(經濟技術開發區)  拼音:jīng jì jì shù kāi fā qū
中国于西元一九八○年代以来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引进世界新技术而设置的国家级独立经济区域,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等。
《国语辞典》:经国济民(经国济民)  拼音:jīng guó jì mín
治理国家,救助人民。如:「他一向有经国济民的志愿,后来果然如愿步入政坛。」
《国语辞典》:经济犯罪(经济犯罪)  拼音:jīng jì fàn zuì
个人或公司行号在工业化的社会中,以不法方法获取暴利的犯罪行为。如套取外汇、假出口、真退税、开空头支票、商业恶性倒闭、倒会等。
《漢語大詞典》:经济规律(經濟规律)
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或失去作用。
《漢語大詞典》:经济合同(經濟合同)
指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国语辞典》: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拼音:jīng jì jī chǔ
各种储蓄、存款、薪资、不动产等可供未来规划、支配及利用的固定经济状况。如:「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有点经济基础了。」
《高级汉语词典》:经济开发区  拼音:jīng jì kāi fā qū
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建立经济开发区,有的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故又称为技术开发区。有的是为了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故又常常把这一类经济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相提并论
《漢語大詞典》:杰济(傑濟)
特出而旺盛。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论:“ 策 英气杰济,猛鋭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分類:特出旺盛
《漢語大詞典》:教育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与收益等问题的学科。内容包括:观察和推算在经济发展后各类劳动力的需要数量,探索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结构的计划原理和节约方法,分析和提出教育发展对人力、物质的需求与供给,总结教育发展的可计量的经济效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