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既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四年(1114)任温州知州。
蔡元康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17 【介绍】: 宋温州平阳人,字君济。初入太学,转私淑洛学,以诚正为本,无意科举。徽宗政和七年以八行荐,未报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41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公巽。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徽宗时,除秘书郎,拜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因劾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增辟园池,黜守宣州。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高宗建炎改元,上疏乞请减上供数额。绍兴二年,除参知政事。秦桧劾其专擅,罢去。好古博雅,工画及篆籀,有《忠惠集》。门人私谥忠惠。
全宋诗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丹阳(今属江苏)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为侍亲不仕。亲丧服阕,除议礼局编修官。徽宗召对,除秘书郎。大观元年(一一○七),除著作佐郎。二年,迁起居郎。政和三年(一一一三),除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因劾内侍梁师成,出知宣州。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这`高宗绍兴初,除翰林学士承旨,寻除参知政事。秦桧劾其专擅,罢去。十一年,卒,年六十六。谥忠惠。著有《忠惠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卷。事见《忠惠集》附录《孙繁重刊翟氏公巽埋铭》,《京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三七二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二○五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人。元符三年进士及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除中书舍人。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未几起知陈州,召拜中书舍人,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出守宣州,召为吏部侍郎,出知庐州,徙密州。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忤秦桧,罢去。绍兴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卒于平江府常熟县寓所,享年六十有六。所著有《忠惠集》三十卷、《东汉通史》五十卷、《圃学》五卷、《人物志》五卷、《广闻》三卷。事见《翟氏公巽埋铭》(《忠惠集》附录),《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1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养源。翁彦约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初为右司员外郎,上书宰相,言不应与金人夹击辽邦。除国子祭酒,徙秘书监,不肯造谒提举秘书省之内侍梁师成,时论高之。官至太常少卿。有《唐史评》、《忠义列传》、《皇朝昭信录》、《钟离子自录》及文集。
全宋诗
翁彦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养源,自号钟离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初补太庙斋郎,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福州侯官主簿,摄闽清令。徽宗崇宁间为濠州钟离令。入为详定《九域志》所编修官,迁秘书丞(《忠惠集》卷三《九域志编修官翁彦深除秘书丞制》)。出提点淮东、湖南、京西路刑狱。宣和初,授秘书少监,除国子祭酒,徙秘书监。出知济南府,忤宦官,提举南京鸿庆官。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太常少卿。绍兴二年,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见《斐然集》卷二六《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翁彦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养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彦约弟。绍圣元年进士。宣和初,授右司员外郎。四年八月,以朝奉大夫、秘书监除集英殿修撰。建炎间为太常少卿,以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五月卒,年六十三。著有《皇朝昭信录》、《忠义列传》、《唐史评》等书及文集十五卷。见《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胡寅《斐然集》卷二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七、选举三三之三八。
赵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徽宗第七子,钦宗弟。初授镇洮军节度使,封鲁国公。政和中,累封济王。靖康初,迁太傅,与兄杞为贺金正旦使,又与何□为请和使。后为金所俘,从徽、钦二帝北去。
沈希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人,字济叔。徽宗宣和元年知龙泉县。三年,大破方腊部将洪载于城下,增秩一等。在邑五年,及去,邑人立三贤堂于玉峰寺祀之。
梁岩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原名汝霖,字允济。徽宗政和间进士。钦宗靖康间,金人犯境,佐师守城有劳。次年奉使至金,金欲招为臣,不屈,被囚居荒寺。后脱逃,全节而归。除直秘阁,知泉州,寻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舣(一○八三?~?),字济川,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侄。年十九,黄庭坚归寓荆州,教以诗律。事见《永乐大典》卷九二二引《五总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济道,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曾游灵岩(《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32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子济。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谋登帝位时除太常少卿,寻试中书舍人,除左谏议大夫,擢翰林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建炎三年,力抵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以护卫太后涉险,贬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以提举明道宫卒。
全宋文·卷三八二五
滕康(一○八五——一一三二),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五年进士,调通州司理参军。政和二年举词学兼茂科,入秘书省为正字,累官尚书工部员外郎。高宗即位,擢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试中书舍人,除左谏议大夫。建炎三年五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次年初坐事落职提举明道宫,永州居住。绍兴二年九月卒于江西,年四十八。有文集二十卷、《翰墨丛记》五卷、《韶武遗音》三卷。见汪藻《滕子济墓志铭》(《浮溪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姜仲谦,字光彦,号松庵,淄州(今山东淄博)人(《瀛奎律髓》卷三五)。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知济南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六)。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除两浙转运副使,移广南西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迁湖北转运使(同上书卷三八)。四年,知建康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一五)。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姜仲谦,字光彦(《宋诗纪事》作名光彦),号松庵,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诜父。宣和三年十一月以朝奉郎、直秘阁知济南府,又充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司管勾机宜文字。建炎中除直秘阁,历两浙运副,广西运副、湖北转运使。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三、三八,《宋诗纪事》卷四四,及所撰《谭稹祭汾东祠碑》。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德安府知府。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1月遁。
吕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度支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24 【介绍】: 宋广德军人,字巨济。博学强记。年十五,试太学第一。徽宗大观三年进士。调庐陵尉、信阳军教授。累官左司员外郎。因反对朝议攻辽,触怒王黻,贬监朝城县酒税,再徙荼陵船场。工诗,善画草虫。有《云阳集》、《玉溪集》。
全宋诗
倪涛(一○八七~一一二五),字巨济,原籍永嘉,父徙广德(今属安徽),因为广德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四)。调庐陵尉,信阳教授。入为太学正,历秘书省校书郎,司勋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宣和间,因谏阻联金攻辽,贬监朝城县酒税,再徙茶陵船场,七年卒,年三十九。有《玉溪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释法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五○
法道(一○八六——一一四七),初名永道,俗姓毛,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初依真戒大师安恭出家,继趋京师业唯识百法。政和三年,选补右街香积院住持。五年,赐号宝觉大师。宣和元年改佛法,以佛为金仙、僧为德士、寺为宫观,法道上疏力争,其言直甚。帝怒,黥流舂陵。建炎中,召赴临安。绍兴元年,高宗召见,嘉其强直,改名法道,特赐号宝觉圆通法济大师,俾住大中祥符寺。次年,迁住庐山东林寺。绍兴十七年卒,年六十二。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人天宝鉴》。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法道。旧名永道。顺昌毛氏。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又受要天总持三藏密咒轨。及传圆顿戒法于圆照师。咸得其要。政和中赐椹衣。主左街香积院。赐号宝觉。林灵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天下从之无敢后。师独毅然抗诏。黥流道州。后七年还僧。建炎三年赐圆通法济号。绍兴间赐对。上面命欲为之去其涅迹。师曰。虽感圣恩。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上曰。这僧到老倔强。计自便。故事。道场僧左道右。崇观以来遂易旧制。师不能平。诣朝廷。与道士刘若谦论辨。卒获改正。十七年秋。说偈端坐而化。茶毗。舍利无数。建塔九里松。 赞曰。 维古至人  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蛮乡瘴重  黼座恩新  等视无碍  太虚浮云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永道。顺昌毛氏子也。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又受西天总持三藏密法。及传圆顿戒法于元照师。咸得其要。政和中。赐椹衣。主左街香积院。赐号宝觉大师。林灵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天下从之无敢后。师独毅然抗诏。上书曰。自古佛法。未尝不与国运同为盛衰。魏太武崔浩。灭佛法。未三四年。浩竟赤族。文成大兴之。周武卫元嵩。灭佛法。不五六年。元嵩贬死。隋文帝大兴之。唐武宗。赵归真。李德裕。灭佛法。不一年。归真诛。德裕窜死。宣宗。大兴之。我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译经试僧。大兴佛法。成宪具在。虽万世可守也。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为惊世之举。陛下。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周武为铁狱之囚乎。唐武受夺寿去位之报乎。此皆前监可观者。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而违祖宗之法乎。书奏。上大怒。命下黥流道州。蔡京。从容为上言曰。天下佛像。非诸僧自为之。皆子为其父。臣为其君。以祈福报恩耳。今大毁之。适足以动人心。恐非社稷之利也。上意。为之少回。未几。灵素事败。放归赐死于道。复教。师量移近郡。寻得旨放回。敕住昭先禅院。赐名法道。以旌护法。师之谪道州也。郡守僚属。皆先梦佛像荷枷入城。既而师至。皆善待之。时军民多病。师咒水饮之。无不愈者。求者益多。乃为沼于营中以咒之。师既还。道人如失恃怙。及二帝北狩。康王即位。东京留守宗泽承制。命师住左街天清寺。补宣教郎总管司。参谋军事。为国行法。护佑军旅。师往淮颖。劝化豪右。出粮助国。军赖以济。后奉诏随驾。陪议军国事。上欲加以冠冕。师力辞。诏加圆通法济大师。一日上从容谓师曰。上皇为妖人所惑。毁师形服。朕为师去此黥涅。师对曰。上皇御墨不忍毁除。上笑曰。此僧到老倔强。乃敕住庐山太平禅寺。故事道场僧左道右。崇观以来。遂易旧制。师不能平。诣朝廷论辩。卒获改正。绍兴五年。大旱。诏师入内祈雨。结坛作法。以四金瓶。各盛鲜鲫。噀水默祝。遣四急足投诸江。使未回而雨已洽。上大悦。赐金钵。上以国用不足。敕天下僧道。纳清閒钱。师致书于省部。极论其非。伤大体而阻善化。言虽不行。势亦少戢。绍兴十七年秋。说偈。端坐而化。阇维。舍利无数。塔于九山九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