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四喝
【佛学大辞典】
(公案)临济录曰:「临济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作,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公案)临济录曰:「临济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作,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临济真人
【佛学大辞典】
(公案)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證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云:道道。其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便归方丈。见临济录,人天眼目上,从容录(三十八则)。
(公案)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證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云:道道。其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便归方丈。见临济录,人天眼目上,从容录(三十八则)。
临济栽松
【佛学大辞典】
(公案)临济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可作什么?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一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钁头打地三下。黄檗云:虽然如是,已吃吾三十棒了也。师又以钁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黄檗云:吾宗到汝,大兴于世。见临济录,会元十一。
(公案)临济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可作什么?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一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钁头打地三下。黄檗云:虽然如是,已吃吾三十棒了也。师又以钁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黄檗云:吾宗到汝,大兴于世。见临济录,会元十一。
临济瞎驴
【佛学大辞典】
(公案)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三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三则)。
(公案)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三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三则)。
临济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禅宗五家之一。自曹溪之六祖慧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至临济之义玄,张一家,称为临济宗。即慧能六世之孙也。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之下分杨岐黄龙之二派。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五家之一。
(流派)禅宗五家之一。自曹溪之六祖慧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至临济之义玄,张一家,称为临济宗。即慧能六世之孙也。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之下分杨岐黄龙之二派。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五家之一。
济世
【佛学常见辞汇】
救济世人。
救济世人。
二种存济
【三藏法数】
(同阿毗达磨论)
存即存活,济即救济。谓以饮食存济其生也。
〔一、有罪存济〕,谓有一等之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如是得饮食已,欢喜受用,贪爱不舍,不见生死过患,不知出离之法,是名有罪存济。
〔二、无罪存济〕,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著,能见生死过患,善知出离之法,是名无罪存济。
(同阿毗达磨论)
存即存活,济即救济。谓以饮食存济其生也。
〔一、有罪存济〕,谓有一等之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如是得饮食已,欢喜受用,贪爱不舍,不见生死过患,不知出离之法,是名有罪存济。
〔二、无罪存济〕,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著,能见生死过患,善知出离之法,是名无罪存济。
有罪存济
【三藏法数】
谓有一等之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如是得饮食已,欢喜受用,贪爱不舍,不见生死过患,不知出离之法,是名有罪存济。
谓有一等之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如是得饮食已,欢喜受用,贪爱不舍,不见生死过患,不知出离之法,是名有罪存济。
无罪存济
【三藏法数】
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著,能见生死过患,善知出离之法,是名无罪存济。
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著,能见生死过患,善知出离之法,是名无罪存济。
愿济众生困厄
【三藏法数】
谓我设成正觉,得一切智时,众生困厄,被诸恼患,吾当济脱令断恩爱也。
谓我设成正觉,得一切智时,众生困厄,被诸恼患,吾当济脱令断恩爱也。
救济贫穷
【三藏法数】
谓贫穷之人,所须缺乏,饥馁逼切,无所哀告。当起慈悯之心,随其所须,皆周给之,是为福田。
谓贫穷之人,所须缺乏,饥馁逼切,无所哀告。当起慈悯之心,随其所须,皆周给之,是为福田。
能济渴乏
【三藏法数】
谓此珠于旷野无水之处,人众渴乏,能令发清净水,解一切渴也。
谓此珠于旷野无水之处,人众渴乏,能令发清净水,解一切渴也。
以无著心济度众生智明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一切众生,虽皆空寂,而恒起无著之心,说法教化,令其度生死苦海,成无上正觉,是名以无著心济度众生智明。
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一切众生,虽皆空寂,而恒起无著之心,说法教化,令其度生死苦海,成无上正觉,是名以无著心济度众生智明。
存济众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广大慈悲之心,遍行六度,于法界一切有情,悉能存济,得所依止;凡有所需,若法若财,悉如其意,随时随处,无有限碍。如地广大,了无边际,一切众生,皆能容受;随其种性,各得依止,而能生长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谓菩萨以广大慈悲之心,遍行六度,于法界一切有情,悉能存济,得所依止;凡有所需,若法若财,悉如其意,随时随处,无有限碍。如地广大,了无边际,一切众生,皆能容受;随其种性,各得依止,而能生长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能为济命
【三藏法数】
菩萨能为耽著生死诸有情类,设以方便,令其发起菩提之心,续延智慧之命;如海导师,能为世间人众,凡有所须,皆悉供给,以济其命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菩萨能为耽著生死诸有情类,设以方便,令其发起菩提之心,续延智慧之命;如海导师,能为世间人众,凡有所须,皆悉供给,以济其命也。(梵语菩提,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