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济南书
 
访遗经
 
伏生藏壁
 
伏生遗经
 
口传伏生

相关人物
伏生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324~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閒。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列传·伏生〉~3603~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徵,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

例句

儒中年最老,独有济南生。 司空曙 送王先生归南山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上古全经皆在口,秦人如见济南生。 皇甫冉 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

典故 
济南剑

相关人物
刘炟(汉章帝)
 
韩棱


《东观汉记》卷二〈肃宗孝章皇帝纪〉~78~
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韩棱楚龙泉,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锻成。一室两刃,其馀皆平剑。其时论者以为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泉。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文剑。宠敦朴,有善于内,不见于外,故得锻成剑,皆因名而表意。
《后汉书》卷四十五《韩棱传》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颓当之后也。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馀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由是徵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例句

空馀济南剑,天子署高名。 崔融 户部尚书崔公挽歌

汉章题楚剑,郑武袭缁衣。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高级汉语词典》:济南  拼音:jǐ nán
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西部,南临泰山,北临黄河,面积4875平方公里,人口335万,其中市区132万。位于丘陵和平原交界地,泉水很多,素有“泉城”之称。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分类:济南
《漢語大詞典》:济南生(濟南生)
谓 汉 朝 伏生 。 秦 博士, 西汉 今文《尚书》最早传播者。 伏生 , 济南 人,故称。 唐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诗:“羞作 济南生 ,九十诵古文。” 唐 皇甫冉 《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诗:“上古全经皆在口, 秦 人如见 济南生 。”
《國語辭典》:济南市(濟南市)  拼音:jǐ nán shì
城市名。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千佛山北麓。自古以来即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境内有大明湖、七十二泉、千佛山等名胜。大明湖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碑。
《国语辞典》:兖州(兖州)  拼音:yǎn zhōu
地名:(1)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省旧东昌府及兖州、济南、青州西北境;并河北省旧大名府及正定、河间东南境等地。(2)山东省旧府名,滋阳县为其旧治。
《國語辭典》:七国(七國)  拼音:qī guó
1.战国时之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
2.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国。
《漢語大詞典》:伏生
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 ,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 始皇 焚书, 伏生 以书藏壁中。 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 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 西汉 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 《尚书大传序录》。 明 方孝孺 《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分類:济南博士
《国语辞典》:终军(终军)  拼音:zhōng jūn
人名。(?~西元前112)字子云,西汉济南人。博辩能文。十八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上书评论国事,武帝任为谒者给事中,累迁谏议大夫。后为越相吕嘉所害,死时仅二十馀岁。也称为「终童」。
《漢語大詞典》:鹊华(鵲華)
(1).月光。 清 李慈铭 《月华清·秋末寄怀》词:“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 清 张鸣珂 《长亭怨慢·题王梦湘太守以慜柳泉选梦图》词:“薄暮,便移船载酒,试问鹊华何处。”
(2).桥名。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南岸。 清 朱彝尊 《省方赋》:“桥号 鹊华 ,湖名 莲子 ,踰 歷下 之旧城,寻 介丘 之遗趾。”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 鹊华 在北,惜为城堞所掩, 歷山 在南,苍翠万状。”
《漢語大詞典》:终童(終童)
汉书·终军传载: 终军 , 济南 人。字 子云 。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武帝 任为谒者给事中,累擢谏议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 (今 两广 地区)说 南越 王 入朝。 南越王 愿举国内属而其相 吕嘉 不从,举兵杀王及 终军 。死时年仅二十馀,时称“终童”。《汉书》有传·后因用以为称颂少年有为的典故。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清秀过 终童 ,携书访老翁。”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子野见和》:“旧交怀 贺老 ,新进谢 终童 。”
《國語辭典》:百花洲  拼音:bǎi huā zhōu
地名:(1)在江西省南昌县城东,曾是南宋训练水军的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江西二。南昌府》:「百花洲在城东东湖北,宋绍兴中,尝习水军于此。」(2)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大明湖中,为游览胜景。也称为「百花堤」。
《国语辞典》:伏胜(伏胜)  拼音:fú shēng
人名。字子贱,生卒年不详,汉初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欲求其治《尚书》,因年已九十馀岁,年迈不能行,遂遣晁错往受,得伏胜口授《尚书》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也称为「伏生」。
《漢語大詞典》:历下亭(歷下亭)
亭名。一名 客亭 。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畔。面山环湖,风景殊胜。约建于 北魏 年间。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海右此亭古, 济南 名士多。” 清 杨揆 《台城路·游大明湖》词:“ 歷下亭 荒, 鹊华山 近,七十二泉争注。” 林纾 《明湖泛雨记》:“思见 歷下亭 访 渔洋老人 咏秋柳处。”
《漢語大詞典》:七王
(1).指七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 秦 并七王,而 战国 有《策》。”晋书·地理志上:“陵夷至於 战国 ,遂有七王。”原注:“ 韩 、 魏 、 赵 、 燕 、 齐 、 秦 、 楚 。”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 明 徐光启 《闻楚变有感》诗:“我闻 汉景 时,作难自七王。”
(3). 南宋 追封 高宗 时抗金诸将 韩世忠 为 蕲王 、 刘安世 为 鄜王 、 张俊 为 循王 、 岳飞 为 鄂王 、 杨存中 为 和王 、 吴玠 为 涪王 、 吴璘 为 信王 ,合称七王。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
《國語辭典》:逸书(逸書)  拼音:yì shū
1.久经散逸的古书。
2.汉武帝末,鲁恭王整修孔子故居时于复壁里所发现的《尚书》篇章。较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号称《古文尚书》。
《漢語大詞典》:题剑(題劍)
亦作“ 题劒 ”。
(1).谓题剑表德。后汉书·韩棱传:“﹝ 韩棱 ﹞为尚书令,与僕射 郅寿 、尚书 陈宠 ,同时俱以才能称。 肃宗 尝赐诸尚书劒,唯此三人特以宝劒,自手署其名曰:‘ 韩棱 楚 龙渊, 致寿 蜀 汉文, 陈宠 济南 椎成。’时论者为之説:以 棱 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 宠 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后遂用作典故,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二:“题劒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2).泛指主仆、上下之间的特殊知遇。 唐 刘禹锡 《秦娘歌》:“繁华一旦有销歇,题剑无光履声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