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浊酒(濁酒)  拼音:zhuó jiǔ
酿制后较混浊的酒。《三国演义》第一回:「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儒林外史》第一回:「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國語辭典》:浊醪(濁醪)  拼音:zhuó láo
混浊的酒。《文选。左思。魏都赋》:「清酤如济,浊醪如河。」《聊斋志异。卷四。公孙九娘》:「家有浊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宾。」
分類:浊酒
《國語辭典》:浊酒(濁酒)  拼音:zhuó jiǔ
酿制后较混浊的酒。《三国演义》第一回:「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儒林外史》第一回:「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國語辭典》:清浊(清濁)  拼音:qīng zhuó
1.水的清洁与浑浊。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优劣、善恶等分别。《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三国演义》第九四回:「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
3.清气与浊气。《乐府诗集。卷十五。燕射歌辞三。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五首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西游记》第一回:「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4.音乐上指清亮或重浊的声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閒;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5.声韵学上指声带不颤动的清音,和声带颤动的浊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國語辭典》:浊世(濁世)  拼音:zhuó shì
1.乱世。《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接舆避世,箕子被发佯狂,此二子者皆避浊世以全其身者也。」
2.尘世。《法华经》卷四:「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
《國語辭典》:五浊恶世(五濁惡世)  拼音:wǔ zhuó è shì
佛教谓充满五种不清净的烦恼世界。五浊指一、命浊,众生多作恶业,致寿命极短;二、烦恼浊,众生充满贪、瞋、痴的烦恼;三、劫浊,世代危厄,饥饿、疾病、战争不止。四、众生浊,众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见浊,邪说横行。《阿弥陀经》:「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国语辞典》:浊水(浊水)  拼音:zhuó shuǐ
不清洁的水。《庄子。山木》:「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國語辭典》:浊流(濁流)  拼音:zhuó liú
1.混浊的水流。《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斩首溺死者万馀人,水为之浊流。」
2.比喻品格低劣的人。《旧五代史。卷一八。梁书。李振传》:「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
《漢語大詞典》:浊河(濁河)
混浊的河流。特指 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天时不与,虽有 清济 、 浊河 ,恶足以为固!”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 浊河 秽 清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河 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 黄河 兼 浊河 之名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已遣 王伦 以二十事使虏,约不称臣,以 浊河 为界。此便是讲和了。”
《漢語大詞典》:五浊(五濁)
(1).五种恶浊行为。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五浊之人,耽湎荣利,嗜味淫色。”
(2).见“ 五浊恶世 ”。
《國語辭典》:五浊恶世(五濁惡世)  拼音:wǔ zhuó è shì
佛教谓充满五种不清净的烦恼世界。五浊指一、命浊,众生多作恶业,致寿命极短;二、烦恼浊,众生充满贪、瞋、痴的烦恼;三、劫浊,世代危厄,饥饿、疾病、战争不止。四、众生浊,众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见浊,邪说横行。《阿弥陀经》:「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骈字类编》:水浊(水浊)
唐 杜甫 佳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國語辭典》:污浊(汙濁)  拼音:wū zhuó
1.混浊、不乾净。如:「汽、机车排放的废气,使空气污浊不堪。」
2.卑劣、龌龊。《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汝为清白,谁为污浊?」
《韵府拾遗 马韵》:浊者(浊者)
邵谒诗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
《漢語大詞典》:贪浊(貪濁)
(1).犹贪污。后汉书·孔融传:“时隐覈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 融 多举中官亲族。”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谗佞贪浊之徒,屏而去之,此僕之所能。”
(2).佛教语。谓世间凡人之身心有浊乱贪欲之烦恼。《随愿往生经》:“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
《國語辭典》:溷浊(溷濁)  拼音:hùn zhuó
污浊。《楚辞。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宋。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岂厌世溷浊,絜身而逝乎。」
《國語辭典》:混浊(混濁)  拼音:hùn zhuó
1.不清洁、不清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种混浊不堪的,要算第六泉,那天下的清泉,屈他居第几呢?」也作「浑浊」。
2.比喻社会环境昏乱、黑暗。《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
《漢語大詞典》:浊乱(濁亂)
(1).搅扰使之混乱。汉书·刘向传:“ 周 大夫 尹氏 筦朝事,浊乱王室。” 宋 司马光 《进五观状·保业》:“ 晋 得天下,纔二十年, 惠帝 昏愚,宗室搆难,羣胡乘衅,浊乱中原。”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只为用错了一个奸臣,浊乱了朝政,险此儿不得太平。”
(2).混乱。旧唐书·萧俛传:“俄而盗起 河南 ,内官握兵,王室浊乱。”
(3).贪赃枉法。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吏:“若夫倚势作威,受賕不法,此特其人之不称职耳。不以守令之贪残而废郡县,岂以巡方之浊乱而停御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