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浅狭(淺狹)
(1).狭窄。宽度小。管子·八观:“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后汉书·西南夷传·滇:“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 滇池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蜀 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 严既澄 《不遇》:“他后头跟着三四个苦力,挑着七八件行李,都随着那老者走入门来,把我们家里的浅狭的院子都给挤满了。”
(2).谓见识贫乏或心胸狭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吾学不博,所闻浅狭。”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以闻见浅狭,不能尽知当今得失。”《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
《國語辭典》:戋戋(戔戔)  拼音:jiān jiān
1.微细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小官人》:「戋戋微物,想太史亦当无所用,不如即赐小人。」
2.积聚的样子。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漢語大詞典》:浅蹙(淺蹙)
浅狭。谓局限性大,不宏广。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一:“ 南唐 偏方狭境,政体柔弱,故其书亦浅蹙,无以激发人英特壮伟之气。” 清 黄宗羲 《〈乐府广序〉序》:“今学者祇玩其文,所得浅蹙,诗虽存而实亡。”
分類:浅狭
《國語辭典》: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形体较小的人。相对于巨人而言。
2.平民百姓。《书经。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无德智修养、人格卑劣的人。《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小人附舟来的,是巡检邹圭,他也是老爷的旧吏,老爷问他,他备知端的。」
《國語辭典》:目论(目論)  拼音:mù lùn
1.全凭目之所见,即遽下论断。指见识浅薄。
2.不自见其过失。《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漢語大詞典》:笺笺(箋箋)
浅小貌。喻见识浅狭。 明许自昌《水浒记·火併》:“费千金马骨有餘香,子是那笺笺株守,边幅小难开广。”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 王 餽白金两提曰:‘请为大人寿,是笺笺者,不及 王 绅十之一。’”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若乃 苏軾 父子,则佞人之笺笺者。”
《漢語大詞典》:陋圃
狭小的园圃。借指浅狭简陋的居处。《文选·何劭〈赠张华〉诗》:“周旋我陋圃,西瞻 广武 庐。” 李周翰 注:“陋圃,谓 敬祖 之园。 华 居在西,故云西瞻也。 华 封 广武侯 ,故曰‘广武庐’。庐,宅也。”
《漢語大詞典》:纤子(纖子)
犹小人。指识见浅狭之人,含贬意。 清 黄宗羲 《〈李杲堂文钞〉序》:“此如奴僕掛名於高门巨室之尺籍,其钱刀阡陌之数,府藏筐篋所在,一切不曾经目。但虚张其喜怒,以哃(恫)喝夫田騶纤子。”
《漢語大詞典》:域域
形容浅狭无知。鹖冠子·世兵:“圣人捐物,从理与舍;众人域域,迫於嗜欲。” 陆佃 注:“域域,浅狭之貌。” 汉 焦赣 《易林·临之归妹》:“域域牧牧,忧祸相半;隔以巖山,室家分散。”
分類:浅狭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