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剪靛花
民间曲调名。 清 乾隆 年间流行。一般四句二十四字,第三、四句或全迭,或迭最后二、三字,或完全不迭。常来回翻三五次为一曲。亦有在中间插入其他曲调者。又有《满洲剪靛花》,则加“阿拉拉”衬字。牌子曲中亦常用此调。
《國語辭典》:京八寸  拼音:jīng bā cùn
旧时流行于北平的旱烟袋。长约八寸。《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又在怀里掏出一枝京八寸,装出兰花烟,自己抽著了。」
《國語辭典》:锦歌(錦歌)  拼音:jǐn gē
一种由福建南部民谣发展而来的曲艺,一般为四人演唱,初以月琴、三弦、洞箫等伴奏,后以琵琶代替月琴,加上扬琴、板拍等乐器。流行于台湾、福建西南、东南亚华侨集中区。也称为「什锦歌」。
《國語辭典》:金钱板(金錢板)  拼音:jīn qián bǎn
一种流行于四川和贵州的曲艺。一个人或两人演唱,演唱者左手执两块竹板,右手执一块,边打边唱,每唱一段则略有拖腔。为增强音效,其中一块竹板嵌有铜钱之类的金属片,故称为「金钱板」。
《漢語大詞典》:漫瀚调(漫瀚調)
内蒙古 西部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歌。曲调融和了 蒙 、 汉 民歌的特点。
《國語辭典》:满坑满谷(滿坑滿谷)  拼音:mǎn kēng mǎn gǔ
乐声盈满于坑谷。引申指道的流行,无不周遍。语本《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后比喻数量极多,到处都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健模督率各小夥计开箱,开了出来,都是各种的药水,一瓶一瓶的上了架,顿时满坑满谷起来。」
《國語辭典》:马头调(馬頭調)  拼音:mǎ tóu diào
一种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间的曲调。以三弦为主,琵琶为佐。
《國語辭典》:马灯调(馬燈調)  拼音:mǎ dēng diào
一种民间歌舞。参见「跑竹马」条。
《國語辭典》:木鱼书(木魚書)  拼音:mù yú shū
一种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的曲艺。宝卷传入广东后,与当地民歌合流而成,早期佛教徒传唱佛教故事,敲击木鱼为节拍,后说唱民间故事,唱词七字句为主,音乐节拍自由,无起板和过门。现存作品有《花笺记》、《背解红罗》等百馀种,多为长篇。也称为「木鱼歌」、「沐浴歌」。
《漢語大詞典》:睦剧(睦劇)
浙江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淳安 (旧属 睦州 )、 常州 、 开化 一带,与黄梅戏同渊源于 湖北 采茶调。原名三脚戏或三脚班,解放后定名为睦剧。
《国语辞典》:美声唱法(美声唱法)  拼音:měi shēng chàng fǎ
十七、十八世纪义大利流行的一种歌唱方法。为义大利语bel canto的意译。源于十六世纪末义大利复调声乐曲以及义大利宫廷独唱曲的唱法。其特色是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代表性的作曲家有贝里尼、罗西尼、董尼才悌。
《漢語大詞典》:萌通
发生和流行。管子·山权数:“禁繆者,非往而戒来。故祸不萌通而民无患咎。”晏子春秋·谏下二一:“谗諛萌通,而贤良废灭。”
分類:流行
《漢語大詞典》:练子嘴(練子嘴)
方言。顺口溜。民间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的战士还趁开会前的空子,顺便念几段自己编的快板、练子嘴。”
《漢語大詞典》:练功十八法
民间流行的医疗保健体操。由防治颈肩痛、腰背痛和臀腿痛三套练功法,共十八节动作组成。简单易行,具有通经活血、调节神经和肌肉系统功能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利川小曲
曲艺曲种。曾流行于 湖北 利川 的 茶兴 、 南坪 一带。现知曲牌有《龙抬头》《龙摆尾》《银纽丝》等近三十个,联曲体。有坐唱和走唱两种形式。传统曲目有《十二月》《骂保长》等。此曲种于解放前即已湮没,解放后被重新发掘。